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编访谈     
《建筑知识》2011,(7):50-55
徐雷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所长1982年、1985年分别获东南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1993-1995在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任访问学者,主要兼职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  相似文献   

2.
1973年出生中国,现居柏林。平面设计师、教授和自由出版人。 1991—1994年曾就读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2001年就读柏林艺术大学自由艺术专业,获硕士和大师生学位;2011年获得柏林自由大学文化史博士学位。曾任教柏林艺术大学,现受聘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3.
正李振宇1964年生,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同济大学,1997—2002年获同济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联培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成员;德国包豪斯基金会学术委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柏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时代建筑》编  相似文献   

4.
朱根·瓦丁格尔于1984年至1991年在维也纳自然资源和应用生命科学大学、柏林工业大学以及凡尔赛国立高等景观学院学习。1995年成立瓦丁格尔景观事务所。现为柏林工业大学规划建造环境学院教授,他所负责的景观与环境规划系致力于空间设计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SMAQ事务所     
《世界建筑》2006,(10):18-19
SMAQ是一个合作式工作室,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研究。工作室由萨宾·米勒和安迪斯·奎得劳创建于1998年,在柏林和鹿特丹均设分部。萨宾·米勒(基尔1969年)建筑设计硕士,规划和保护专业,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生院;建筑学学位,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曾在西8事务所(鹿特丹),艾辛普托事务所(纽约)和凡格坎、玛格合伙事务所(汉堡)工作;曾在Samara大学(前苏联),卡尔斯鲁厄国家大学和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均在德国)教授设计课,现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荷兰)教授设计课。安迪斯·奎得劳(柏林1967年)建筑设计硕士,规划和保护专业,纽约哥伦比…  相似文献   

6.
青年建筑师     
尤根·辽耶(柏林)Jurgen MAYER H.(Berlin)1965 生于斯图加特1992 在斯图加特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1990-91 作为访问学生就读于纽约库伯联里(Cooper Union)建筑系1994 新泽西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1996 在柏林成立个人事务所J·MAYER H·Architekten1996-2002 柏林艺术大学助理教授2000-03 哈佛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2002-03 柏林设计学院客座教授2003-04 伦敦AA建筑学院客座教授2004 年起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德国建筑师联合会会员 在2004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有一位年轻的德国建筑师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他的作品。没有做工精致的建筑模型,取而代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教授。1960年-1965年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系。1965年-1969年,在慕尼黑著名的彼得·冯·塞德恩(Peter C.von Seidlein)事务所工作。1969年-197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担任助教,其间,于1971年-1972年在意大利罗马大学进行博士研究。他于1974年获得了德国卡塞尔大学建筑学教授的教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正>沈媛,双料博士,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管风琴、电子管风琴国际级演奏家。7次摘得国际、国内比赛桂冠。获东京圣德大学管风琴博士学位,师从日本管风琴家协会会长松居直美教授;获得柏林艺术大学管风琴Konzer texam(艺术博士)学位,师从Leo van Doeselaar教授(格莱美获奖  相似文献   

9.
正福尔克温·玛格教授,建筑工程硕士。1936年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教育和职业生涯自1967德国汉堡建筑师协会注册建筑师自1965同曼哈德·冯·格康共同从事自由建筑师职业,共获700多项国内国际建筑设计大奖,其中包括350多项一等奖,已建成建筑项目逾390个1964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教学2010柏林自由艺术学院建筑系成员  相似文献   

10.
《世界建筑》2007,(6):7-18
教授,罗马大学博士,荣誉博士,德国联邦注册建筑师 履历 1941年 出生于慕尼黑 1960年-1965年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获得学士学位 1965年-1969年 在彼得·冯·塞德恩教授的慕尼黑事务所担任助理 1969年-1972年 担任斯图加特大学助教 1972年 获得罗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充气结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7)
<正>弗里茨·哈伯(德国,1868—1934年),因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于19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伯,1868年12月9日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的犹太家庭。先后求学于卡尔鲁厄工业大学、柏林大学和海登堡大学,1890年获博士学位后赴瑞士苏黎世大学深造。此后,哈伯曾在耶纳尔大学、卡尔鲁厄工业大学任教,1911—1933年任柏林大学教授兼柏林威廉大帝物理化学及电化学研究所所长、普鲁士科学院院士等职。  相似文献   

12.
《土工基础》2012,(1):84
龚晓南教授简历:1967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毕业后在国防科委8601工程处从事道路、桥梁、土建等工程的施工、设计和管理工作。1981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硕士学位,1984年9月获博士学位,成为浙江省和我国岩  相似文献   

13.
《建筑材料学报》2005,8(2):F002
王培铭教授197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85年至1991年公派赴西德学习,1990年获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在德国亚琛大学和魏玛大学进行合作科学研究。曾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院长、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4.
《岩土工程学报》2003,25(6):772-775
方鹏飞 男 , 1 975生 , 2 0 0 0年于太原工业大学获得岩土工程硕士学位 , 2 0 0 3年 8月于浙江大学获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导师 :朱向荣 (浙江大学 )。现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工系工作 ,从事软黏土地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博士论文“超长桩承载性状研究”。针对近年来 ,在上海、宁波、温州等深厚软土地区 ,随着中、高层建筑及大跨度桥梁的迅猛增多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以其具有较高单桩承载力的优点在工程上应用数量急剧增。尽管超长桩已被大量使用 ,但对这类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到目前为止还很不清楚 ,超长桩的设计仍按普通桩的计算理论进行 ,迄今还没有符合实  相似文献   

15.
傅旭东  王其勇 《土工基础》2012,26(2):2-I0001
<正>刘祖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教授和学者,1932年生于江苏无锡,195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水利系,1961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61年至今,历任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及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加强国内外低温和制冷技术的学术交流,促进各国低温科技人员的交往,定于1989年5月22~26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同际低温和制冷会议”。会议的发起单位有浙江大学、美国科罗拉大学、美国贝尔公司宇航系统部、杭州制氧机研究所、国际制冷学会(IIR)和中国制冷学会(CIR)。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王启东教授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蒂默豪斯教授(K.D.Timmerhaus)任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19日,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在同济大学召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Peter Herrle教授进行了题为"世界城市-地方教育?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和跨国教育的需求"的演讲.  相似文献   

18.
<正>尼古劳斯格茨建筑师,工程硕士1958年9月25日出生于肯姆朋1980年亚琛RWTH工业大学建筑系1985~1986年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W.霍尔茨鲍尔教授大师班1987年获亚琛RWTH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进入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994~1998年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项目合伙人1998年至今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2016,(1)
情景代入法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设计技巧,源于柏林工业大学R·宾斯夏滕(Raoul Bunschoten)教授的城市发展设计思路。该思路1993年于英国AA首次提出,1994年在伦敦事务所开始实践和扩展,并在2006年结合大量教学课程检验,同时也在实践设计研究中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它已成为柏林工业大学建筑规划与环境学院可持续城市规划研究所的前沿科研方向。本文将结合其设计策略理论及技巧进行关键性介绍,旨在对于智慧城市理念的深层次解读,从而为中国新形势下新城镇化战略、低碳城市主题的时代性等热点问题提供前瞻性研究的一种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20.
会议与展览     
"设计研究"(Designerly Research)清华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博士论坛举办2010年11月17—18日,"设计研究"(Designerly Research)清华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博士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举办。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与柏林工业大学规划建造环境学院景观和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系联合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