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兰凤  金豪杰  高宝斌  卢园园  李军 《金属学报》2013,18(10):1126-113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罗哌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121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分娩镇痛,前31例患者中第一个患者接受 0.15%罗哌卡因+20 μg/mL 布托啡诺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用改良序贯法确定布托啡诺的ED50。另90例患者按硬膜外用药不同随机分为 0.08%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1组)、0.10%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2组)及 0.12%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3组)。监测分娩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镇静镇痛评分及宫缩胎心;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恶心、呕吐 、瘙痒、胎心减速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布托啡诺的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14.79(95%CI 13.91~15.61)和 16.84(95%CI 15.86~20.97) μg/mL。B1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2、B3组(P<0.05),给药后30、60和 90 min 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停药时VAS评分明显高于B3组(P<0.05);B1组在镇痛后第4~6次宫缩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B3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的例数明显高于B1、B2组(P<0.05)。结论:0.10%罗哌卡因复合16 μg/mL布托啡诺行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丽伶  孟轶男  吴群  吴辉  吴进泽 《金属学报》2008,13(9):1062-1065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结肠镜检的病人106 例, 随机分为A 组(芬太尼+丙泊酚组)和B 组(酒石酸布托啡诺+丙泊酚组), 对其麻醉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变化, 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及其它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在血压心率变化、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呼吸抑制例数B 组少于A 组(P<0.05), 两组都没有严重的副作用。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肠镜检查镇痛、镇静效果好, 副作用少, 特别在呼吸抑制方面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Dex)复合丙泊酚不同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喉罩置入条件,探讨喉罩置入时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合适靶浓度。方法: 择期行短小手术患者 75例,年龄 20~60岁,ASAI-II级,随机分为三组(n=25),I、II、III组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 2.0、2.5、3.0 μg/mL。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负荷量 10 min 泵完,当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达预设靶浓度 3 min后置入 喉罩,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下颌活动度、呛咳、体动及喉痉挛。记录患者术前 (T0)、喉罩置入前(T1)、置入后 1 min(T2)、3 min(T3)时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计算 T0和T1时 SBP、MAP、HR的变化幅度。记录各组呼吸抑制例数、时间。记录各组麻黄素和阿托品使用情况。结果: 各组 T1~T3 SBP、MAP、HR均低于 T0 (P<0.05),与I、II 组相比,III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与 T1比较,三组 T2时的SBP、MAP和 HR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P>0.05)。三组 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条件 I组有 3例张口度差,5例发生呛咳或体动,与II、I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I、II 组相比,III组呼吸抑制例数增加和抑制时间延长(P<0.05),而且 III组有更多患者需要使用麻黄素、阿托品(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复合丙泊酚靶浓度 2.5 μg/mL 能够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良好的喉罩置入条件,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亚  鲁卫华  柳兆芳  鲁美静 《金属学报》2012,17(11):1276-1278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三种药物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 0.02 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 0.5mg/kg;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 1 mg/kg。观察寒战程度及治疗效果,用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布托啡诺组和曲马多组寒战治疗有效率高于哌替啶组(P<0.01);哌替啶组和曲马多组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哌替啶组和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可有效控制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布托啡诺镇静作用较强,而曲马多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应用相应药物。  相似文献   

5.
杨璐  魏滨  张利萍  毕姗姗  卢炜 《金属学报》2020,25(4):413-420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模型法研究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合用抑制喉镜置入刺激的体动反应、循环反应及出现循环抑制副作用,评估两药相互作用方式和程度,并探索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最佳配伍剂量范围。方法:ASA Ⅰ-Ⅱ级患者70例,随机平行分组,选择一个预设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并维持丙泊酚靶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瑞芬太尼的靶浓度,评估喉镜置入刺激的体动反应、循环反应和循环抑制副作用。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构建最佳反应阈值范围。结果:响应曲面模型显示丙泊酚(≤9 μg/mL)和瑞芬太尼(≤10 ng/mL)联合使用在抑制喉镜置入体动反应、循环反应和产生循环抑制副作用有明显协同作用,Imax分别为2.89、5.02和2.55。将不同药效学观察指标的响应曲面相结合,构建出最佳配伍剂量范围。结论:响应曲面模型可以定性并定量的研究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并创建最佳反应阈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条件下七氟烷诱导时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1)和对照组(C组,n=24)。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持续时间15 min,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8%七氟烷肺活量法诱导,待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ETSev)为3%,同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分别设置为3 ng/mL(D组)和4 ng/mL(C组),并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调整各组下一例瑞芬太尼的浓度(浓度梯度为0.2 ng/mL),达到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90 s后喉镜检查评估并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条件和血流动力学。结果:C组和D组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Cp50分别为3.079 ng/mL(95% CI 2.898~3.240)和2.468 ng/mL(95% CI 2.239~2.630)。结论:在七氟烷诱导并无肌松药条件下,右美托咪定可使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靶控Cp50降低19.8%。  相似文献   

7.
喻君  郭建荣  金孝岠 《金属学报》2008,13(3):340-343
目的 对比观察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90 例ASA Ⅰ ~ 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氯诺昔康、布托啡诺和生理盐水3 组, 每组30 例。各组患者于术毕伤口疼痛时, 分别静注氯诺昔康8 mg 、布托啡诺1 mg和生理盐水2 mL, 观察并记录各组注药后1 、6 、12 、24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值) 、镇静评分、舒适评分、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氯诺昔康、布托啡诺组术后各时点VAS 评分、镇静评分、舒适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氯诺昔康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 注药后1 h 布托啡诺组头晕和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诺昔康组(P <0.05) 。 结论 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对LC 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布啡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0):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入室后取膀胱截石位,N组于麻醉诱导前2 min,静注纳布啡0.1 mg/k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以1.5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术中静注丙泊酚2 mg·kg-1·h-1+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穿刺取卵即刻(T2)、苏醒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及患者术毕4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呼吸抑制、体动、辅助呼吸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毕医、患满意度;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的HR减慢,MAP和SpO2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T2、T3时,N组的MAP和SpO2较高(P<0.05),N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更短(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更少(P<0.05),术后40 min的VAS评分更低(P<0.05);术中呼吸抑制、体动、辅助呼吸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低(P<0.05),医、患满意度更高(P<0.05);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相关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纳布啡联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麻醉过程平稳,镇痛效果确切,医、患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影响辅助生殖患者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冯艳  李高炜  金琪琪  蔡伟茶  林学正  李军 《金属学报》2022,27(12):1425-1430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术后不同时限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2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待胎儿剖出断脐5 min后,K组予以3 mg吗啡稀释液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同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B组、C组予以相同剂量吗啡,同时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 μg/kg或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三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产妇瘙痒在术后4 h内发生率最高。K组和B组产妇术后4 h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7% vs. 3.7% vs. 29.6%,P<0.05),术后48 h瘙痒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3.0% vs. 11.1% vs. 40.7%,P<0.05),且中重度瘙痒发生率也明显低于C组(5.6% vs. 3.7% vs. 31.5%,P<0.05);而K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均可降低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瘙痒的发生率及瘙痒程度,不影响吗啡镇痛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瘙痒的预防效果、安全性与布托啡诺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用肠镜检查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n=33)、D组(n=33),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D组先 0.1 μg·kg-1·min-1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0.1 μg/kg),P组静脉推注安慰剂(0.9%生理盐水)3 mL 后,再 2 μg·kg-1·min-1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完成后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插镜,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30~50 mg,并观察丙泊酚用量,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 丙泊酚总用药量,可唤醒时间P组明显高于D组 ( P<0.05);D组体动发生例数明显低于P组(P<0.05);用丙泊酚实施无痛麻醉过程中均可导致循环抑制,心率加快,右美托咪定对循环影响小,能导致心率降低,可拮抗丙泊酚的心率加快作用(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肠镜中的使用,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能协同丙泊酚的麻醉镇静作用,提供更佳的术中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对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45例,ASAI~II级,18~60岁,随机分为A、B、C三组(n=15),诱导时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15、0.30、0.45 μg/kg。术中,分别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15、0.30、0.45μg·kg-1·h-1,复合吸入七氟醚-笑气,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七氟醚浓度,维持吸入麻醉药最低有效浓度(MAC)1.0~1.3,并计算七氟醚用量。记录气管插管前、后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术后24h随访。结果: 舒芬太尼0.15 μg/kg剂量组血压升高者较多,0.45 μg/kg组发生低血压、需要药物支持者较多。随舒芬太尼用药量加大,七氟醚用药量减小。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45μg·kg-1·h-1可明显延迟自主呼吸恢复。结论: 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30μg·kg-1·h-1复合吸入七氟醚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董如建  何锐  李玉红 《金属学报》2015,20(2):188-193
目的: 研究性别差异对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双盲设计,前瞻性研究,选择ASA I级,择期在骶管麻醉下行肛肠手术患者70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35例。两组第一例患者罗哌卡因浓度均为 0.2%(20 mL),相邻浓度之差为 0.025%,以对切皮无痛作为有效指标。罗哌卡因给药浓度的增加或减少根据前一个患者的反应决定。应用Dixon法和概率回归分析(Probit)法计算骶管麻醉罗哌卡因EC50结果: Dixon计算得男性组和女性组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的EC50分别为 0.296%(95% CI:0.286%-0.307%)和 0.389%(95% CI: 0.372%-0.407%);Probit法计算得EC50值分别 0.295%(95% CI:0.173%-0.325%)和 0.382%(95% CI: 0.352%-0.405%);EC99值分别为 0.364%(95% CI: 0.330%-1.313%)和 0.422%(95% CI: 0.400%-0.646%),女性组EC50显著高于男性组(P<0.01)。结论: 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时,女性患者的EC50较男性增加31%,提示应根据性别调整罗哌卡因的浓度实施骶管麻醉。  相似文献   

13.
王婷  韩明明  李娟 《金属学报》2022,27(10):1113-1118
目的:明确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癫痫患者60例,年龄18~59岁,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右美托咪定最大起效时间分为三组(n=20):右美托咪定输注后即刻诱导组(A组)、右美托咪定输注后15 min诱导组(B组)和输注生理盐水组(C组)。采用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于TOF模式(波宽0.2 ms、频率2 Hz、串间间隔12 s、刺激电流70 mA)刺激尺神经。A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注结束后即刻开始麻醉诱导;B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注结束,15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C组患者10 min内泵注同等毫升生理盐水后即刻开始诱导,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当T1达最大抑制时行气管内插管,采用改良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术中当T1恢复至25%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Tonset)、高峰时间(Tpeak)、25%恢复时间(T25%)、25%~50%恢复时间(T25-50%)、50%~75%恢复时间(T50-75%)、75%~100%恢复时间(T75-100%)。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补液量,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总用量并计算单位体质量用量。结果:3组患者Tonset、Tpeak、T25%、T25-50%、T50-75%、T7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peak、T25-50%、T50-75% C组大于A组大于B组;3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各时点单位时间体质量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丙泊酚用量较A、B两组显著增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比较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组用异丙酚等,异氟醚组用异氟醚等,联合用药组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等。分别于麻醉后转流前(T0)、开放升主动脉后30 min(T1 )以及停机后4 h(T2)、24 h(T3)、48 h(T4)测定血浆cTnI、CK-MB、SOD、MDA 浓度。结果: 各组患者血浆cTnI、CK-MB 及MDA 自T1 均不同程度升高,异丙酚组、异氟醚和联合用药组cTnI 及MDA 值分别于T2、T3 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血浆cTnI 于T3 时显著低于异丙酚组(P<0.05),联合用药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尤以异丙酚、异氟醚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郭旭  张宏  冯泽国  米卫东 《金属学报》2008,13(11):1249-1253
目的: 本研究采用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技术, 研究异丙酚靶控麻醉对不同脑区的作用,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 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异丙酚3 μg /mL 靶控输注组(A 组) 、异丙酚4 μg /mL 靶控输注组(B 组), 每组20 例。麻醉方法采用全凭静脉异丙酚靶控麻醉,监测患者清醒时、诱导、术中、苏醒、出室时的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 、关联维数(D2) 和复杂度(Cx), 以及血压(BP) 、心率(HR)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变化。结果: 异丙酚镇静下患者各个脑区的非线性参数值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内患者, 术中与清醒时、苏醒相比较, ApEn 、D2 和Cx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与B 组之间, 同一阶段ApEn 、D2 、Cx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异丙酚达到靶控浓度过程中脑区从额叶和顶叶区向颞叶和枕叶逐渐被抑制, 停药以后脑区又从颞叶和枕叶区向额叶和顶叶逐渐恢复兴奋。结论: 在麻醉的不同阶段、不同脑区监测到的脑电非线性参数不同;异丙酚3 μg /mL 靶控输注与异丙酚4 μg /mL靶控输注, 两组浓度对脑区的抑制在非线性监测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