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重要结构根据动力时程分析的整个抗震设计过程是从初步设计开始一直到最后阶段——估计结构在强烈地震中的寿命性能。重点放在:(1)选择可靠的设计方法,(2)考虑实地调查和试验室实验,(3)现代知识的应用,和(4)认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有关的不确定性。结论是只有从概率意义上估计结构性能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3.
配筋砌体———高烈度地震区适用的结构体系何家福根据1989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和1995年颁布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714-95)]规定,地震烈度为9度的地区是不宜采用混凝土小砌块的。1997年...  相似文献   

4.
袁浪  劳文 《浙江建筑》2007,24(8):30-31,38
介绍了位于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地区的钢筋混凝土多层建筑结构,通过实例分析了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实用的处理办法,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鹏  白宗琨  蒋世林  王欲秋 《建筑结构》2019,49(10):94-97,102
对于高烈度区的高度超限结构,只对上部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设计,而对桩基仅进行小震设计难以保证整体结构安全度。宜将桩基的抗震性能设计纳入整体的性能设计体系,并使桩基的抗震性能目标与上部结构相适应。通过对8度区超高层剪力墙住宅的超限设计,对桩筏基础的桩基进行了性能设计,提出了与上部结构相匹配的桩基抗震性能目标,根据抗震性能目标对工程桩基进行了中大震下的抗震承载力分析验算,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筏板边桩采取了加密布置、加大配筋的加强措施。此外对桩基抗震性能设计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经验算,工程桩基满足设定的抗震安全度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筑高度为275m的喀什国际免税广场采用框架角撑外筒-框架支撑内筒的全钢结构体系。通过比较混合结构、钢结构方案得出,高烈度区的超高层结构采用钢结构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强外筒结构设计经济性和结构性能均较好,调整结构布置可以实现内外筒地震剪力基本平衡,优化加强层构件断面、提高加强层相邻层竖向构件的钢材材质可减小刚度突变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当下,随着我国南北交通纵横线的高速发展,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数量与日俱增,一些大型的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深入到高山隧岭地区当中。在高烈度非常明显的震区地带开展相关道路桥梁建设工作,要从桥梁的自身组合结构、耐适用性以及桥梁整体的抗震性能等多方面着手,对其开展专业的研判和分析,此过程缺一不可。依托实际的工程案例,围绕装配式连续板桥的抗震性能在高烈度震区的表现和特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吴家兴 《四川建筑》1994,14(1):49-51
一、前言抗震新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的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适用最大高度25m,底层柱柱底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1.5.……。这些规定是依据现有科学水平、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结果、震害调查资料及国家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的,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在西昌市区实际应用一年多来,笔者认为存在着一些问题:柱断面尺寸过大,影响美观及使用;钢筋含量猛增,施工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房屋造价增幅较大。西昌市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如何处理上述矛盾,本文拟通过一典型实例分析,建议在16~25m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位于9度高烈度地震区的某山区铁路陡坡工点,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椅式复合抗滑支挡结构的结构位移及内力动力响应进行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抗滑支挡结构峰值位移较小,最大值为161.44mm,结构抗震性能好;左侧椅式桩板墙主桩、副桩桩身弯矩均呈Ω型,剪力呈S型,横梁弯矩和剪力均呈正弦分布,结构弯矩峰值位于副桩桩身中部附近,剪力峰值位于副桩与横梁连接处,需加强副桩中部抗弯能力设计,同时提高副桩与横梁节点处的抗剪能力;右侧锚索桩桩身弯矩呈Ω型分布,剪力呈S型,弯矩峰值位于锚索桩身中部,正负剪力峰值基本相当,锚索桩弯矩峰值偏大,因此需在桩身增设1~2排锚索以减少桩身弯矩。  相似文献   

10.
建筑高度为275m的喀什国际免税广场采用框架角撑外筒-框架支撑内筒的全钢结构体系。通过比较混合结构、钢结构方案得出,高烈度区的超高层结构采用钢结构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强外筒结构设计经济性和结构性能均较好,调整结构布置可以实现内外筒地震剪力基本平衡,优化加强层构件断面、提高加强层相邻层竖向构件的钢材材质可减小刚度突变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烈度地震区,层数和高度均超过规范限值的既有砌体结构教学楼,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板墙加固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其抗震承载力。本文通过对某砌体结构教学楼的抗震加固设计的工程实践,提出了对抗震承载能力不足,且层数和高度均超限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的砌体结构的常规加固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了复核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板墙加固砌体结构是有效的,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柱、混凝土梁和砖柱是有效的。对类似的其他结构建筑加固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西南地区跑马山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隧道-围岩相互作用体系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反压回填洞口衬砌结构各测点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拱顶位移响应最为显著,左拱肩次之,仰拱的位移响应最小;仰拱处弯矩的幅值变化趋于平稳,仰拱、拱肩以及拱脚幅值波动较大;洞口衬砌结构设计主要受弯矩控制,控制设计点以隧道拱脚为主;反压墙的墙顶位移反应最大,墙脚的位移反应最小。研究结论为公路隧道抗震的设计以及施工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烈度区常用超高层结构体系,分别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楼板、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楼板、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梁板3种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5)
减隔震技术是当前抗震研究的热点,其中,软钢阻尼器是结构被动控制中耗能减震装置的一种。软钢阻尼器在地震时,通过软钢发生塑性屈服滞回变形而耗散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由于构造简单,力学概念明确,技术性能可靠且易实现,软钢阻尼器已成为较多应用于高层建筑抗震的减震技术之一。本文利用NosaCA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高层建筑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对该高层建筑应用软钢阻尼器进行设计,计算中用斜向阻尼器进行模拟。基于9度罕遇地震进行设计,通过分析结构的位移响应、损伤发展以及阻尼器的滞回曲线等性能指标,验证了软钢阻尼器对于高烈度地震区高层建筑减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云南省昆明市某226m超高层建筑,针对结构整体刚度及核心筒底部拉力两项指标,设置6种不同的加强层设置方案。为使结构满足规范要求,且加强层刚度不至过大而导致刚度突变,而选择最优的伸臂桁架布置方案。本项目位于高烈度区,为防止大震下关键构件破坏,伸臂桁架腹杆采用防屈曲支撑。本文对减震结构和非减震结构进行了大震弹塑性分析,对比两者在大震下工作性能。发现采用防屈曲支撑腹杆可增加结构侧向刚度的,且在大震下耗散更多能量,更适合于本项目。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奥什市外科医院,处于9度的高烈度地震区,抗震设计是确定本工程结构方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论述了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种结构方案对于本工程的适应性,确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并对此结构进行了抗震验算。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中、吉两国抗震规范要求,结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呈现越建越高,越建越大,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从建筑功能上看,上部多为小开间用房,下部需要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空间,要求大柱网、墙体尽量少,以满足公用功能的使用要求。从结构受力来看,高层建筑楼层受力呈现下大上小的分布形态,正常结构布置应为下部刚度大,墙体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的数量和间距。这样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对空间的要求正好相反。为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转换(Structure Transfer)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8.
高烈度地震区中小学教学楼耐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一栋十八班教学楼为例,以建筑物本身的动力特性为研究基础,从建筑方案设计入手,以合理的建筑平面布局和规则的形体,配合抗侧力和延性好的钢管混凝土或工字钢柱、工字钢梁、组合楼板构成的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岩棉芯复合压型钢板外墙和内隔墙,构成耐受强地震作用不倒塌的教学建筑。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和耐震性能。本项研究工作为高烈度地震区教学楼耐震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建设厅和省设计院在省市墙改办的协助下,通过陆美金融贸易有限公司邀请了美国贝赛尔砌体建筑专家理查德·舒马赫博士、范海迪经理和中国电子工业部设计院王墨耕教授于近日在昆明举办了讲座。听讲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来自云南省各设计院和施工等与新型墙材有关的约50个部门共150多人。 根据1989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规定,和1995年颁布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714-95)],地震烈度为9度的地区是不宜采用混凝土小砌块的。1997年6~7月省墙改办按省政府的要求对全省11个地、州、市的墙改工作进行了检  相似文献   

20.
佟海宁 《山西建筑》2010,36(25):279-280
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准备修建的青岛—荣城城际铁路沿线位于7度地震区的天然山坡体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稳定性分析,并基于动力分析理论对其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进行了预测,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