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治疗中的“老药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在中国武汉暴发,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威胁,并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无疗效明确的针对SARS-CoV-2的特效药物,一些在体外细胞水平上初步证明对该病毒有一定抑制活性或之前文献报道的对冠状病毒感染有抑制效果的临床药物,目前正在开展SARS-CoV-2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或已用于试用性治疗。本综述主要从老药新用的角度来简要介绍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外抗病毒效果、副作用等特征及研究现状,希望能为SARS-CoV-2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徐鑫  王睿  高建  彭金咏  李华  王丽 《金属学报》2021,26(2):230-235
多糖是大多数中药材的主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多糖的功效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其药代动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多糖的分类、生物分析方法、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糖药代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海刚  范蓉  马宁  唐靖  廖鸿纯  郑霞辉 《金属学报》2017,22(11):1292-1298
华法林作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因其较窄的治疗窗,绝大部分关于华法林的文献资料均聚焦于其安全性和临床剂量的设计。目前各种华法林临床剂量调整的预测公式往往只能解释华法林40%~60%的剂量个体化差异。本文对华法林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的诸多影响因素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了文献分析,以期为促进华法林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盛皓宇  全斌  梁曼曼  吴琼乐  杨江华 《金属学报》2020,25(11):1283-1287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61例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一般资料、相关病史、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41例(67.21%)发生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82.93%)和肝功能损害(53.66%)。高龄、病程长、合并慢性胃肠道疾病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可在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检测指标的前提下,用于COVID-19患者。特殊人群应用时要加强药学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朱胤慈  孙建国  彭英  王广基 《金属学报》2012,17(12):1433-1440
前药是自身无活性,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释放出有药效活性的代谢物或原药的化合物。前药设计已成为改善药物的一些不良性质如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差、半衰期太短及缺乏理想的靶向性等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如何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评价前药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前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如何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角度对前药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注册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突发疫情期间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项目,对研究类型、研究分布、研究设计、干预方案等进行分析。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17日。结果:共检索到172项临床研究,主要分布在湖北、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区。在120项干预性研究中: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占45%,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占40%,细胞治疗占7%,血浆治疗占2%;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13项,占11%,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为未设安慰剂的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以临床常规作基础治疗)占46%;研究频率最高的是抗HIV病毒药物和抗疟药物。结论:中国临床研究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显得有些无序,需要关注临床研究的必要性、科学性、伦理性和质量管理等问题,建议在突发疫情期间由国家统一论证、协调临床试验的发起和实施,集中全国病例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江飞  苗彩云  徐萍 《金属学报》2015,20(9):1072-1080
伏立康唑为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临床广泛应用于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本文对伏立康唑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影响研究,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情况作一综述,促进临床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丁志荣  蔡晓祯  曾海文  林天来 《金属学报》2018,23(11):1252-1257
目的: 建立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颅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为精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招募56例开颅术后患者,其术野区置留引流管引流脑脊液。所有患者给予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于预设时间同时采集患者的血液与脑脊注液样本,测定样本中万古霉素的药物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颅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考察多个因素对模型拟合优度的影响,图形诊断,bootstrap与可视化预测检测方法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万古霉素在开颅术后患者颅内模型可采用三室模型进行拟合,脑脊液总细胞计数与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存在显著相关性,脑脊液流出量对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消除具有显著影响。模型拟合值与bootstrap中位数相近,且均包含于95%置信区间内。可视化预测检测法验证发现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结论: 该模型有助于临床医师通过测定脑脊液总细胞计数与脑脊液引流量,预测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张正付  李萌  王佳楠 《金属学报》2020,25(4):421-425
2019年12月底,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病例。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全国各地迅速启动了大量临床试验。对受试者权益和安全的保护应优于对科学和社会获益的考虑。因此,临床试验参与各方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本文从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保护问题,希望为临床试验参与各方提供参考,并为突发事件的临床试验受试者保护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马申  刘玉硕  唐辉  陈文斌  高聆 《金属学报》2022,27(8):908-9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国内外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药物,目前主要通过一些辅助药物改善疾病进展状态。熟悉掌握药代动力学特点对选择及使用药物非常重要,依据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点,针对性选择合理药物,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因此,本文就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湖北武汉暴发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并快速在全国蔓延,且在多个国家发现病例。其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在短时间内快速超过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给中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快速锁定病原体为2019-nCoV(或hCoV-19或SARS-CoV-2),并且在不同层面开展了相关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本文介绍了抗2019-nCoV新药研发的现状。同时,鉴于突发病原体的药物研发过程相对迟缓,我们建议对于潜在流行可能性的病原体,其药物研发要具有前瞻性,国家层面要推进广谱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环孢素血药浓度与肾移植效果间关系。方法 对97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受者术后8周内206例次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受者术后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将其分为术后正常组、急性排斥组、急性毒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以单克隆抗体试剂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 术后正常组 62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5.2±1.9mg/kg·d,171例次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平均值为309.85±131.69 μg/L;术后急性排斥组26例,距发生排斥反应最近一次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平均为165.80±123.13μg/L,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4.8±1.6mg/kg·d;术后急性毒性组9例,距发生毒性反应最近一次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平均为556.51±102.50μg/L,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6.2±1.0mg/kg·d。三组之间环孢素的给药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环孢素血药浓度却相差很大,两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排斥组P<0.05;正常组与毒性组P<0.05;排斥组与毒性组P<0.01)。结论 环孢素浓度较低时,出现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大;而环孢素浓度较高时,发生毒性反应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13.
胡克 《金属学报》2020,25(2):141
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给我国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无论是对其流行病学,还是临床救治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如何做到有效防控、提高救治成功率和进行科学管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盛玉成  郑青山 《金属学报》2004,9(12):1333-1337
近年来新药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应用。群体药代动力学可以定量地描述病理、生理、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可将PK 参数中的各种变异区分开, 指导用药方案的调整, 从而增强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本文对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继胜  黄凯  储楠楠  贺晴 《金属学报》2020,25(11):1295-1308
经口吸入制剂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极大的临床需求。开发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安全性且更为经济的国产仿制药,有助于解决药品的可及性问题,也能极大减轻国家的公共卫生负担。经口吸入制剂是一类药械组合复杂制剂,且具有药物递送和局部作用的特殊性,仿制药的开发及注册难度大。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 HC)、欧洲药品协会(European Medicines Association, EMA)以及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所推荐的经口吸入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不尽相同,均认为药代动力学研究可评价经口吸入制剂在人体内的全身暴露(安全性),但对于其在肺部沉积(有效性)研究中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原因是经口吸入制剂的疗效不仅由其肺部沉积量决定,还与肺部沉积区域有关。但相比于药效学/临床终点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评价制剂间的潜在差异上更灵敏更经济。本文主要对经口吸入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国内外指导原则和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并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试验设计及其在肺部沉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李健  杨进波  王玉珠 《金属学报》2020,25(5):546-549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PK)是对药物浓度个体间变异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药从非临床到临床研究的各个阶段。随着PopPK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研发企业热衷于采用模型化和仿真的方法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我国药品监管机构发布的技术要求中,已有多个指导原则提出了开展PopPK研究的建议,但尚未对PopPK研究的注册申报资料提出明确要求。本文结合笔者既往审评经验,以及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创新药PopPK研究及其申报资料的整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供新药开发企业和研究人员讨论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郝玉奇  肖遥  王乾  姜兴旭 《金属学报》2020,25(6):716-720
2019年12月,武汉发生了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肺炎,截至2020年3月8日全国已有8万余人感染。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2的药物。本文对目前上市及研发中的抗病毒药物,包括体外、动物及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为SARS-CoV-2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以及基于此之上的量效关系研究已成为新药研发与监管的工具与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有机地嵌入新药研发和评审过程中,将能够使研发和评审更为高效,并回答一些传统药动学/药效学无法回答的问题。作为专家共识,本文对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与评审中的应用、试验设计、模型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与研究报告内容进行了论述。作者们期望本文能为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我国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