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下齐口裂腹鱼的耐受和回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坝工程在泄流时,高速水流强烈的掺气作用导致下游水体中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TDG)过饱和,从而使水体中鱼类患上气泡病,威胁到其生存。本文以二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急性致死实验、间歇胁迫实验、水平回避实验和垂直回避实验,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持续暴露在TDG饱和度为120%、125%和130%的水体中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0.7 h、9.5 h和6.5 h。通过短时间的TDG过饱和暴露结合长时间的清水恢复能显著地延长齐口裂腹鱼在TDG过饱和水体中的生存时间。齐口裂腹鱼对饱和度为135%和145%水体具有较强的探知和回避能力,而当水体TDG饱和度为125%及以下时,其探知和回避能力较弱。齐口裂腹鱼在垂直方向具有利用补偿水深来回避水体中TDG过饱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坝下泄洪水导致大坝下游河道水体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威胁着下游鱼类的生存。目前,高坝泄洪引起的TDG过饱和问题及其对鱼类的影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针对国内已有的研究,从气体过饱和引起的鱼类气泡病症状、耐受性、回避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发现鱼类对TDG过饱和的耐受性阈值并未确定,TDG过饱和对鱼类影响的解决方案尚未明确。提出进一步开展野外原位观测试验,着手TDG与其他环境因子的耦合作用对鱼类的影响研究,以及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揭示TDG过饱和对鱼类影响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水库调度方案和鱼类保护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4.
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过饱和可能直接导致鱼类和水中生物患有“气泡病”甚至死亡。文章为解决该问题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紊动的系列条件下,紊动能促进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的释放,转速和温度对过饱和TDG释放起促进作用,而水深对其起抑制作用。研究还获得过饱和TDG释放系数(释放速率)分别与水深、转速和温度的关系表达式,以及紊动因素对过饱和TDG的影响大小为KTDG,n>KTDG,T>KTDG,H。该研究成果是一种减缓过饱和TDG危害的方法,为探讨减缓过饱和TDG不利影响的措施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坝泄洪会导致下游水体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鱼类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容易患气泡病甚至死亡.为保护生态环境,找出切实可行的TDG饱和度消减措施,我国针对高坝泄洪导致的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现象开展了大量研究.对高坝工程过饱和溶解气体的产生、释放过程、鱼类对过饱和溶解气体耐受性、TDG饱和度预测模型及TDG过饱和减缓措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了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坝泄洪TDG生成预测模型,考虑泄洪水流的非恒定流特征及过饱和TDG水流在河道内的一维动力学释放,模拟某待建坝高289m的高坝工程以单泄洪洞分别持续泄洪不同时间,下游河段内TDG饱和度水体对鱼类影响。以已有鱼类研究成果为标准,研究得到,泄洪流量一定,泄洪持续时间延长,TDG过饱和水体对下河道内鱼类的影响区域从坝下逐渐向下游延长。当泄洪流量、泄洪时间一定,坝下游河道内TDG过饱和水流对鱼类的影响区域沿河流方向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8.
赵润泽;冯镜洁;李然;成晓龙;王浩百 《吉林水利》2025,(4):6-11
高坝泄水过程中,坝下河道常伴随出现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现象,且在河流输运过程中释放缓慢,可能导致鱼类患气泡病,引发水生态安全问题。原型观测结果表明,过饱和TDG释放速度与河流水深、流速、紊动等水力学要素相关,天然条件下复杂环境因素影响难以分离,水力学参数对河流过饱和TDG的释放影响难以量化。本研究突破了试验室大流量过饱和TDG水流制备难题,采用长距离试验水槽,对不同粒径砂石、砾石、卵石、混凝土河床条件下过饱和TDG输运和释放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浅水条件下,水深对过饱和TDG释放影响较小,流速与水体紊动会增加单位时间内过饱和TDG释放量。不同底质引起水力学条件变化,导致TDG释放快慢不同,本研究量化了底质对过饱和TDG释放系数的影响,随着水槽底质糙率的增大,过饱和TDG的释放量增加,释放系数增大,并进一步提出了过饱和TDG释放系数和糙率的定量关系。研究成果可为真实河流过饱和TDG释放过程分区模拟和TDG时空分布规律探寻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水电工程建成运行后,泄水建筑物在泄水过程中由于水头高、流速大,会形成强掺气水流.水流进入到水垫塘内时,由于压强的升高导致大量的气体溶解成为溶解气体,从而造成总溶解气体过饱和(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现象.本文通过对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拉哇及巴塘三个梯级进行预测分析,研究梯级联合泄洪工况下对总溶... 相似文献
10.
周哲成;石浩洋;郭辉;王智欣;李析男;杨文俊;金光球 《长江科学院院报》2024,(9):35-43+52
梯级深水水库产生的水温分层现象可降低下游水库来流水温,导致泄洪水体总溶解气体(TDG)的过饱和程度随库区密度分层流的输移过程产生变化。以溪洛渡—向家坝区间为研究区域,基于原位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低温来流对深水水库过饱和TDG纵向和垂向输移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来流水温降低2℃,TDG云团潜入位置提前36.4 km,峰值垂向位置下移55 m、垂向影响范围减少23%;(2)来流水温降低2℃,TDG饱和度110%以上云团输移至向家坝坝前阶段和后续阶段,包络面积衰减速率降幅分别为16%和44%;(3)从射流区到交换区过饱和TDG平均纵向迁移速度显著降低,降幅达92%;(4)来流水温降低2℃,向家坝表孔出流TDG饱和度峰值和均值的降低程度分别为机组出流的3.2倍和4倍;(5)水温降低对鱼类安全水深阈值的补偿效应可量化为0.20 m/℃。研究成果可为梯级深水水库汛期生态调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云南鲁甸\"8·03\"地震导致牛栏江红石岩水电站下游600 m处山体滑坡堵江,形成最大库容达2.6亿m3的堰塞湖,对下游天花板、黄角树两座水电站及下游3万余人造成极大威胁,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本文基于无量纲堆积体指标法判断堰塞湖溃决的可能性,总结该堰塞湖应急处置措施,并对不同开挖方案泄流槽的泄流能力及运用DB-IWHR程序的溃坝洪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际采用的开挖深8 m、宽5 m泄流槽方案是最恰当的应急处置工程措施。此研究成果可供处理类似堰塞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准确预测堰塞湖溃坝洪水流量过程在堰塞湖应急抢险过程中极其重要。以白格堰塞湖下游水文站实测的洪水过程为依据;通过DB-IWHR溃坝洪水分析程序和GST洪水演进模型;分别采用不同冲刷侵蚀参数对“10·10” 白格堰塞湖漫顶自然泄流过程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发现:冲刷参数a=1.100 0、b=0.000 6时;叶巴滩、拉哇水文站模拟结果与实测流量结果最为接近。由此判断“10·10”白格堰塞湖溃决洪峰流量为10 882.78 m3/s;溃决历时6.2 h到达洪峰流量;最终溃口水面宽度为99.66 m。运用DB-IWHR溃坝洪水分析程序结合基于GPU加速技术的GST洪水演进模型;计算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可以在应急抢险工作中实现快速、精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Sun Jian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2002,14(4)
BRIEFINTRODUCTIONOFTHEPAPER : Sur roundingthebedrockscourdownstreamarchdamandstabilityoftheapronslaboftwoformsofcushion pool,thefl 相似文献
14.
Zuyu Chen Qiang Zhang Shujing Chen Lin Wang Xingbo Zhou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Water》2020,7(2)
Historically, China has experienced frequent barrier lake breach hazards, and several cases have been monitored during their occurrences using complete breach flood hydrographs. These have enabled the analysis of dam breaches to be improved by merging hydraulics and soil mechanics expertise. Some novel improvements to analytical methods have also been published.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authors' proposed hyperbolic soil erosion and lateral enlargement models, together with a numerical algorithm that enables easy calculation of the breach flood hydrograph. In general, the peak flows calculated using this improved method agree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and are less sensitive to input parameters. The research outcomes are presented on an Excel spreadsheet (DB‐IWHR, online download available), and these are self‐explanatory with minimal tutorials. This software will be of particular use in an emergency situation, when it is necessary to quickly evaluate the breach flood. This study reviews four large‐scale barrier lake breaches; the Yigong breach which documented a peak flow close to 100,000 m3/s and the recent Baige breaches featuring burst recurrences over a month‐long period. This article is categorized under:
- Science of Water> Water Extremes
- Engineering Water > Planning Water
15.
为准确评价由降雨及泄洪雾化导致的岩土体含水率上升所诱发的滑坡的稳定性,引入局部稳定场系数法,并对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求解过程进行了说明。最后基于此法对具体实例开展了稳定性分析,并与基于滑动面假定的刚体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如下:对同一滑坡开展稳定性分析,采用局部稳定场系数法所求结果与现场调查及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吻合;结合Geostudio-Seep/W-Sigma/W、Excel VBA、Surfer等程序可实现局部稳定场系数法,该法无需指定滑动面,且充分考虑斜坡体应力环境,适于评价由降雨及泄洪雾化引起的斜坡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隔河岩大坝建于90年代,以其新颖的结构和有效的消能方式以及高速的建设速度为世人瞩目,文章简单介绍了其结构布置及初期运行状况,特别是拦洪泄洪的大坝工作性状。 相似文献
17.
基于MIKE模型的南丰景观坝行洪能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洪水引发的灾害日益凸显,造成的破坏持续增多,因此进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分析对于加强河流的洪水管理及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评价南丰景观坝的防洪安全,基于MIKE水动力软件中的MIKE11、MIKE21模块,构建盱江南丰段的一、二维数值模型,对景观坝建设前后2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进行洪水模拟,然后选取河道水位和流场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景观坝的建设对研究河段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 a一遇洪水情况下景观坝上游壅水里程约3 km,且最大壅高约为0.1 m,同时两岸基本无漫堤险情;河道流态无明显变化,但局部流场产生发生一定变化,其中曾巩大桥等四座大桥桥墩处流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并产生局部回流,景观坝坝址处流速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8.
霍继申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3):7-10
通过对西大洋水库提高防洪标准和大坝加固的工程措施进行分析表明,在防洪标准提高的幅度较大时,单独采用增大泄量或加高大坝的措施,往往不经济;而采用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可以达到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释放过程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泄流水体中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的释放过程,分析了影响气体从水中释放的主要因素。利用原型观测资料对已有的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释放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同时对释放系数公式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金沙江某电站下游河段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的沿程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