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赋存形态对其迁移扩散能力有一定影响。为探究核素在黏土岩区域地下水中的赋存形态,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某黏土岩预选场址地下水为介质,采用PHREEQC软件并结合OECD/NEA发布的最新热力学数据库计算了核素铀、镅在地下水中的赋存形态,并分析了pH对核素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地下水中铀主要以Ca2UO2(CO3)3和CaUO2(CO3)32-形式存在,镅主要以Am(CO3)+形式存在;pH会对核素赋存形态有重要影响,核素发生的络合反应类型会随着pH的变化而改变,进而生成不同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荣印 《辐射防护》1990,10(4):286-290,316
本文叙述了放射性核素~(137)Cs、~(90)Sr-~(90)Y和~(144)Ce-~(144)Pr在地下水和岩石间的分配系数K_d的实验室测定方法,研究了放射性核素浓度、岩石种类及岩石粒度对K_d值的影响。测定了这三种核素模拟在三万吨TNT地下核爆炸空腔充满水时的浓度下的分配系数K_d值,计算了它们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速率。  相似文献   

3.
铀尾矿库区浅层地下水中U(Ⅵ)迁移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分析中国南部某大型铀水冶尾矿库的结构特点、运营情况和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库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述,运用溶质反应-运移模拟软件PHREEQC-Ⅱ,建立研究区U(Ⅵ)在浅层地下水中迁移的一维溶质反应-输运耦合模型,并分析在不同时间、距离、扩散系数、弥散度等条件下铀在铀尾矿库区浅层地下水中的迁移,即铀浓度随时间及距离的变化。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资料基本吻合,表明该软件能较好地模拟U(Ⅵ)的迁移情况,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还表明,弥散作用对铀迁移有显著影响,弥散度的取值是模拟可靠与否的关键参数,而分子扩散对本模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  相似文献   

4.
基于核反冲理论建立了铀尾矿氡析出的数学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铀尾矿颗粒粒度对氡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镭分布于颗粒表面时,4种含水饱和度(5%、20%、50%、75%)条件下的K均随颗粒尺寸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镭分布在距颗粒表面34 nm和68 nm时,含水饱和度为5%或20%的条件下,K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而含水饱和度为50%或75%的条件下,K随颗粒尺寸的增大先稍有下降然后逐渐稳定。运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各铀尾矿样品的氡析出率,计算的氡析出率与实测铀尾矿氡析出率符合较好,相对误差为3%~9%。  相似文献   

5.
^85Sr,^134Cs和^60Co在浅地层黄土与地下水间的分配系数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祯堂  王辉 《辐射防护》1995,15(2):138-142
  相似文献   

6.
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三维地下水流场,选用某砂岩介质的核电厂址,模拟3H在其中的迁移。模拟结果表明:3H在砂岩介质迁移速度较慢,约经过8 a其浓度峰迁移到河流中。3H在水平方向以迁移为主,在垂直方向迁移很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方某铀矿尾渣回填区内放射性核素铀在植物体中富集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铀矿区进行土壤修复的可行性,以及寻找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治理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集矿区内堆浸工位与矿区外尾渣回填治理区常见植物样本,采用ICP-MS测定植物和土壤中放射性铀水平,针对植物对铀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进行评估,筛选出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进一步探索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放射性废物治理。结果表明,经对采集的植物中铀含量检测发现植物的地下部分铀含量高于地上部分,铀主要集中在根部,植物各部位铀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根、叶、茎。矿区内堆浸工位处的大籽蒿根部铀活度为 64.26 Bq/kg;在矿区外尾渣回填区同一植物根部铀活度为0.86 Bq/kg。所调查的北方某铀矿尾渣回填区内所采集的植物中铀含量极低,远小于矿区内堆浸工位所采植物样品中铀含量。深埋回填铀矿尾渣是切实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包敏  王群书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48(10):1757-1765
针对内华达核试验场CHESHIRE地下核试验状况和近场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熔岩玻璃体239Pu的溶解释放和迁移模型。估算了熔岩玻璃体释放产生239Pu的速率,将释放出的239Pu分为溶解态和胶体态,以软件FEFLOW作为建模工具,数值模拟了10万年内溶解态239Pu和胶体态239Pu在地下水中的污染羽分布。模拟结果表明,溶解态239Pu不能发生远距离迁移,影响迁移的关键参数是分配系数,当分配系数大于10 mL/g后,可忽略溶解态239Pu的远距离迁移;胶体态239Pu在爆心下游形成较固定的污染晕,距爆心1.3 km处的胶体态239Pu的模拟活度浓度长期处于10-2 Bq/L;影响胶体态239Pu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熔岩玻璃体的溶解速度、熔岩玻璃体释放239Pu形成胶体态239Pu的比例、岩层渗透系数。由模拟结果可见,只有当239Pu形成胶体粒子后才可能发生远距离迁移。  相似文献   

9.
土壤胶体对渗滤液中铀(Ⅵ)迁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废石渗滤液中铀(Ⅵ)进入土壤后极易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及周围环境产生危害。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简述了土壤胶体的来源和分类及其与铀(Ⅵ)的相互作用,重点讨论了土壤胶体结构、铀离子形态、土壤Eh-pH值、离子强度和有机质对溶液中铀(Ⅵ)的阻滞迁移影响,介绍了近年来土壤胶体在吸附溶液中铀(Ⅵ)的应用进展,提出了铀废石渗滤液中铀(Ⅵ)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可能取得突破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温度、pH、固液比和振荡方式等因素对静态法测定~(35)Sr 和~(134)Cs 在几种地质介质和模拟地下水间的分配系数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0—30℃、模拟地下水 pH 在5.4—9.3之间对测定分配系数基本没有影响,而固液比则有显著影响;在使用的放射性浓度范围内,这些样品的吸附等温线为直线。文中还给出了不同深度地质介质中~(85)Sr 和~(134)Cs 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1.
某铀尾矿库区地下水238U迁移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铀尾矿库核素迁移问题概括为均质多孔介质中稳定的二维水流条件下的三维溶质迁移问题,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MT3D)采用全隐式差分法对某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迁移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值结果与浓度实测值较吻合,揭示了尾矿库放射性核素时空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2.
孙娟  安毅夫  连国玺  高扬  杨冰 《辐射防护》2020,40(4):308-315
基于对我国铀尾矿(渣)库渗水排放及处理现状的分析,为解决石灰中和存在的反酸、污染物持续溶出等问题,提出了微生物还原固化铀的污染源头防控思路。调查了铀的物质特性以及微生物与铀的相互作用机理、影响因素等研究现状,确定了微生物还原固化技术对铀尾矿(渣)渗水治理的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展望了铀尾矿(渣)库的污染防控需求,明确了微生物还原固化技术应用前景的广阔性。结合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工程应用的主要难点包括维持并最大化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优化微生物注入的工程技术方案两个方面,这是微生物还原固化效果长期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某冶炼尾渣的成分和矿物特性,研究了铀、铌、钽和锡的回收工艺.开发出酸浸提铀-重选抛尾-弱磁选回收铌、钽-强磁选除铁回收锡的联合工艺流程.铀浸出率大于80%;铌、钽品位大于31%,回收率大于80%;锡精矿品位大于62%,回收率大于65%,锡精矿经放射性去污后,其放射性水平基本符合有色冶金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杂质矿物对铀浸出的影响,以分批浸出试验为基础,采用反应路径模拟探讨杂质矿物对铀浸出机制的影响,利用反应溶质运移模型探讨杂质矿物对铀浸出化学场时空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方解石、黄铁矿、赤铁矿会与铀矿竞争酸,竞争由强至弱依次为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其中黄铁矿在酸浸条件下溶解较弱,但生成的低价硫和亚铁离子能降低溶浸液的Eh值,导致铀浸出减少,赤铁矿在酸浸条件下因耗酸而降低溶浸液的酸度,但又促进黄铁矿的溶解,进而影响铀的浸出;在时间上,杂质矿物会使铀的溶解迁移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铀的溶解-沉淀旋回周期延长,整个模拟矿层沥青铀矿完全溶解时间更长,铀浸出速率降低;在空间上,杂质矿物会使模拟矿层中铀矿溶解范围减小,铀矿溶解-沉淀旋回过程中沉淀量增加,U(Ⅵ)迁移浸出所需时间延长,浸出铀的迁移累积峰值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世界铀矿山总产量为53 663 t,较2009年增加了5.694%。矿山铀产量可满足核电铀需求量的78%。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2010年的铀矿山产量居世界前三位。2010年世界铀矿山产量中,地浸铀产量为22 108 t,占世界铀矿山总产量的41.19%,半个世纪以来首次登上了世界各种采矿方法生产的铀产量之首。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巴音塔拉凹陷蚀源区岩石及年代学特征,论述了含矿地层特征、沉积物源、铀矿化类型、成矿年龄及铀成矿条件等。指出下白垩统含矿地层物源好,地质演化历史对后生水成铀矿有利,是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值得重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对浸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地球化学模式证明传统的酸法和碱法浸铀试验不适合十红滩铀矿床,并对浸铀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库车前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的铀成矿作用,并通过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对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的溶解、迁移和沉淀富集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阐明了盆地水化学及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并提出了成矿有利地段和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