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Landsat 8 TIRS卫星遥感数据源为基础,开展射阳港电厂温排水排放对附近海域温度场的影响分析。采用辐射传输方程算法对射阳港电厂周边海域的海表温度进行反演,将海面实测数据与海表温度反演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海表温度反演结果与海面实测数据相差0.06℃,有很好的一致性。基于海域温度反演结果,分别对电厂温排水的温度场分布、温升区范围、潮汐等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6月、7月、8月份的最高温升区间在2~2.5℃,其温升面积分别为3.18,0.23,0 km2,最高温升温度未超过4℃,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最低温升区间(0~1℃)的温升面积分别为39.60,34.72,36.98 km2;潮汐对温排水扩散有影响,大潮涨憩时刻温升区总面积较涨急时刻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提取泰州市1995年至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生成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10多年来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0多年来泰州市耕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水域面积虽然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城市的核心作用在泰州市的城市化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热岛效应伴随着城市化推进而加剧,以徐州市为例,利用中心城区Landsat数据,结合城市化发展恢复增长后的不同阶段,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面温度,对热岛强度进行分类统计,进而量化分析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引导健康城市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在全天平均气温相近的情况下,徐州市主城区的地表温度逐年提升,伴随着城市的扩张,热岛效应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各个阶段普遍存在,城市交通站场、工业集中区、商业集中区、工矿区及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体等范围易形成热岛中心,大面积的面状水体、绿化覆盖度较好的山体易形成城市冷岛,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会有效缓解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LandsatTM数据,采用单窗算法进行了昆明地区地表温度的反演,获取了地表温度分布图.开展了对研究区热格局的分析,发现昆明地区存在显著热岛效应.通过剖面线分析得到典型区域地表温度变化情况,得出地表温度分布与下垫面密切相关的结论.另外根据水温反演结果和气象资料,初步探讨了滇池水域和城市气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Landsat8数据为数据源,使用单通道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进行热岛强度带划分.利用Patch Analyst计算温度斑块景观指数,通过分析景观指数的季节变化来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体和植被在夏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缓解寒冷的作用;建设用地区域夏季多位于高热岛强度带,冬季多位于低热岛强度带;整个研究区热岛强度季节性排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秋冬季期间,热岛斑块出现低等级向高等级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3-2018年共48景Landsat卫星影像,基于同期Landsat影像建立了东湖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反演模型,分析得到了东湖TSS的长时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1973-1998年间,东湖TSS浓度先上升,在1998年前后达到最高值,而后缓慢下降,自2010年起趋于稳定.这说明武汉市的湖泊保护与治理措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研究还发现,相比雨季数据,旱季数据反演结果波动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祁连山区域 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基于祁连山区域1986—2015年的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相对辐射校正获取时序地表反射率数据.采用光谱扩展与基于回归树的决策树分类(CART)获取规则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应用于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近30 a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辐射归一化能有效减少时间序列数据之间光谱值差异,基于CART获取规则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以2012年分类结果为例,总体分类精度为88.72%,Kappa系数为0.86,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误差.研究区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并且草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戈壁面积增多,植被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更加严重.最后,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并针对该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Landsat TM/OLI TIRS遥感影像反演获取蚌埠市2007年、2009年、2013年、2017年的地表温度和热岛强度,并提取建筑指数、植被、水体等主要地表参数信息。通过正规化、等级划分处理、空间叠加分析和回归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蚌埠市2007—2017主要地表参数变化及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2007—2017期间,建成区面积增加120.86km~2(占总面积30.43%),植被面积减少115.40km~2(占总面积29.05%),城市热岛面积从95.76km~2增长到196.51km~2;地表温度与建筑指数总体呈正相关,与植被、水体总体呈负相关;地表参数信息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分别是建筑指数最大、植被次之、水体最小,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植被和水体面积的减少以及通风不畅是造成蚌埠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1988年、1992年及2001年3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提取了3个年份的焦作市建成区范围和面积,并叠加分析得到了1988—2001年间建城区的空间扩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后焦作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大幅度向南部高新区扩展;由于焦作市受到北部太行山限制和东西两翼煤矿区的影响,建城区在空间扩展方向上形成其特殊的形态:整体发展趋势呈现以向南为主、向东西适度发展的“T”字形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ndsat TM影像中的热红外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对延吉市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2种反演算法所反演出来的地表温度总体趋势比较一致,其中单通道算法所反演出来的温度比单窗算法高一些,平均相差约1.03 K;2种算法的结果与亮度温度相比,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分别高出约3.32 K和4.35 K.  相似文献   

11.
热岛效应是造成城市与郊区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为此采用实地测试和推理演绎的方法对热岛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选北京市人口密集的西城区,以及位于西北郊人口稀疏的延庆县来测试空气温湿度.结果表明,人口密度是影响城市热岛的重要因素,人口密度间接地通过建筑物密度、车流密度等,影响城市与郊区的温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苏州市城市热岛研究的现状、成因及其不良影响的分析,借鉴了国内外缓解热岛效应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建设清风通道引太湖水汽入苏州、加强城市高度设计充分利用风循环、提高绿地覆盖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优化水系格局以利用水循环降温、推广透水性铺装材料、发展公共交通等缓解苏州热岛效应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城市中心越来越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和MODIS遥感数据,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地表温度与其他因素的长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市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变化显著;其地表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利用2005年5月6日的TM数据反演北京市区的实际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北京市区的热环境特征、热岛分布的位置。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地表温度与地形特征和地表 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热岛分布具有环状和带状分布特征,高程较低处和坡度较小处更容易 形成热岛中心,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热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进行南昌市地表温度反演,得出1989年和2000年2个时相的南昌市热岛强度等级分布特征,结合下垫面土地覆盖类型图,选取样区对比分析了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南昌市存在比较明显的热岛效应,主城区的地表温度由城区中心向近郊、远郊逐渐降低,城市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的性质紧密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南昌城市生态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缓解夏季城市热岛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岛区已成为一大环境公害.文章利用AUSSSM TOOL软件,对几个典型的小区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减少人为热排放以及增大各表面太阳辐射反射率,能够明显缓解小区的热岛效应,可使小区日平均气温降低1.5-2.9℃,亦使最高气温下降4.6℃.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介绍城市热岛概念、特征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热岛现象对城市区域的建筑保温设计、建筑防热设计和建筑防潮设计的影响,给出了消除城市热岛不利影响的途径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动气象站2008年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建立了西安市夏季和冬季城市热岛强度时间序列,采用复Morlet小波变换的方法研究了城市热岛的时间尺度(变化周期)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并利用小波方差诊断了各热岛周期振荡的强度。结果表明,冬季城市热岛的尺度结构比较简单,存在24h和144~192h2个主热岛周期,夏季城市热岛的尺度结构较复杂,其主热岛周期为24h和96~120h。日变化和周变化是西安城市热岛的主要变化周期,强热岛主要出现在工作日,弱热岛主要出现在周末。此外,还讨论了引起城市热岛日变化和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