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魏凤  周洪  张贤  李小春 《化工进展》2015,34(2):586-592
单乙醇胺(MEA)吸收法被认为是较具可行性的CO2捕集技术之一。从技术竞争与市场应用的角度,本文基于全球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数量、专利覆盖地区、专利引用频次、专利权人合作关系、核心专利等方面分析全球MEA技术研发机构的竞争实力。研究结果发现,美、日、欧的研发机构实力较强;美国、欧洲和中国是MEA专利保护的重点国家和地区;从专利数量来看,法国石油研究院申请的专利最多,日本三菱重工和关西电力、荷兰壳牌公司紧追其后;总体上,美国申请MEA专利的公司与专利数量最多;从MEA专利关注的技术方向看,依次为吸收能力、能耗、水消耗、腐蚀和降解;从专利战略来看,国外机构更为注重专利在多国的申请保护和核心专利的引用保护。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CO2捕集技术及现状。CO2捕集是CCS的关键技术单元之一,针对不同的CO2气源,国内外研究开发了多种技术。许多CO2捕集技术已经工业化,其中燃烧后烟气中CO2的捕集技术主要是以一乙醇胺(MEA)为基础的胺法;燃烧前的CO2捕集技术主要应用于IGCC电厂,一般需要对煤气中CO进行部分变换,变换后脱碳可采用成熟技术,如Selexol(NHD)等。富氧燃烧则是在中试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的工业示范。国内外大型煤制油化工项目主要采用低温甲醇洗脱除CO2,如果设置CO2产品塔,则可以获得体积分数98%以上的CO2。天然气脱碳主要采用MDEA技术。另外还有低温法、PSA、膜分离等CO2捕集技术及化学链燃烧等一些正在研发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电厂烟气CO2捕集目前以醇胺法中的MEA为主,但MEA吸收剂的CO2吸收总量较低,对设备有腐蚀性。空间位阻胺作为一种新兴的吸收剂,具有较快的吸收速率和较大的吸收量,在烟气脱碳方面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设计了一套小试实验装置,测试了不同浓度的MEA和AMP吸收烟气CO2的实验,对比了其吸收速率和总吸收量,分析了AMP溶液吸的收速率随溶液pH值和吸收剂浓度的变化规律,为空间位阻胺在电厂烟气脱碳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一乙醇胺(MEA)吸收法捕集CO2的机制,探寻重要参数对脱碳效率的影响情况,利用Aspen Plus建立MEA吸收烟气中CO2的系统模型。通过与某电厂脱碳系统运行数据的比对,发现该模型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较好。模型考察了吸收剂温度、烟气流量及贫液负荷等因素对脱碳效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吸收剂温度越低、烟气量越小、贫液负荷越低,CO2的吸收率越高。该模型对脱碳系统的变工况运行和提高脱碳效率,起到了指导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氨水与MEA喷雾捕集CO_2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喷雾捕集CO2技术的可行性,并比较新型吸收剂——氨水与传统吸收剂——MEA喷雾捕集CO2的能力,用微细雾化喷头将氨水与MEA溶液雾化,在喷雾塔中与模拟烟气逆向接触。研究了不同的氨水与MEA浓度、氨水与MEA流量、气体总流量、温度对CO2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雾捕集CO2技术可达很高的CO2脱除率(96.0%以上);CO2脱除率随着氨水、MEA浓度和流量的提高而增大,其中流量提高时MEA吸收CO2的脱除率增大幅度较大,可由36.9%增加到63.2%;随烟气流量的增大,MEA和氨水吸收CO2的脱除率分别下降16.5%和17.3%。在可比条件下,与相同浓度的MEA溶液相比,氨水脱除CO2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CO2)捕集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电化学介导胺再生(EMAR)CO2捕集系统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为了进一步研究EMAR的电化学性能,利用H型电解池,对以乙醇胺(MEA)溶液为吸收剂,铜离子为金属配体的体系开展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阴极和阳极反应均是分步进行的,且均由扩散和电荷传递共同...  相似文献   

7.
碳捕集技术是CCUS中能耗和成本最高的环节。运用专利分析方法对全球碳捕集领域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碳捕集技术专利申请情况、专利技术发展趋势、专利区域竞争状况、专利技术聚类、优势企业/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专利分析研究,指出了全球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碳捕集技术研发、专利战略布局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双忱  王梦璇  孟亚男  陈伟忠  逯东丽  韩婷婷 《化工进展》2012,31(5):1143-1148,1159
氨法碳捕集因具有脱除效率高、低成本、高吸收容量等特点,而成为目前CO2捕集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氨法吸收CO2与脱碳后溶液解吸的主要机理,综述了国内外该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该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问题,比如机理研究、氨逃逸、解吸能耗等,提出今后应开展氨法碳捕集的工业化试验以及联合脱硫脱碳方面研究,尽快使该工艺得以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燃煤电厂为城市中CO_2的主要排放源,烟气碳捕集是实现低碳城市的最佳方案。目前,碳捕集一般采用单乙醇胺(MEA)化学吸收法。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MEA碳捕集系统能耗特性,建立了再生能耗计算模型,研究了碳捕集率、吸收剂浓度、吸收剂中CO_2负荷对再生能耗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文再生能耗计算模型得出的碳捕集系统单位再生能耗为3.96GJ/t;再生能耗随着捕集率的升高而增大,随着ME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吸收剂中CO_2负荷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9):1665-1668
针对传统碳捕集吸收剂解吸能耗高的问题,建立了双胺溶液碳捕集系统。采用MEA-AEP双胺溶液进行捕集CO_2研究,研究了吸收温度、CO_2浓度、吸收液浓度对捕集率的影响,并对比了MEA-AEP溶液与MEA溶液的捕集效果以及工业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双胺溶液的最佳吸收温度为50℃,最佳吸收液浓度为3 mol/L,烟气中CO_2浓度应<15%;在碳捕集效果上,MEA-AEP溶液明显优于MEA溶液。  相似文献   

11.
对碳纤维制造技术专利文献进行了检索统计,分别从年度发展趋势、专利申请国分布、申请人状况和中美日欧四局共同申请的重点专利布局等方面对碳纤维制造产业的国内外技术专利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国内外碳纤维专利申请的现状,分析了主要专利申请人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领域和技术重点,为我国科研院所和企业提出了专利申请布局的相关建议。提出了我国应利用已公开的专利技术,研发特种碳纤维的制造技术,强化碳纤维的应用技术,促进碳纤维的产业化和工程化。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不断恶化的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危机,各国同意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也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然而,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和捕获(CCS)仍是全球环境的一大挑战。把二氧化碳封存和固定一直是学者们努力的方向和研究重点,并试图为实现更加彻底高效的碳捕获和封存引入新的方法——二氧化碳利用。有研究指出矿化是二氧化碳利用的新方向,其环保、低成本等优点吸引着人们的研究目光。在淡水资源短缺的另一重威胁下,利用海水进行碳捕获和利用推动了二氧化碳矿化的进一步研究。两者结合,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固定利用,还能解决来自海水淡化厂的海水预处理或卤水废弃物的利用。综述了近年来二氧化碳捕集、固定和利用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利弊分析,发现碳利用的概念为CCS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未来人类对过量二氧化碳排放的处理办法,即碳的捕获和存储(CCS).简介了4种二氧化碳的分离工艺及特点和工业中二氧化碳的捕获系统.阐述了变压吸附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其在捕获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上的应用,以及变压吸附分离二氧化碳的工艺在循环结构设计、吸附剂材料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的工业化应用.分析了目前该工艺仍存在的问题,指出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拿球变暖已成为国际关注的问题,以伞球气温变暖为背景介绍了一种新的节能减排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技术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备受发达国家的重视和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主要论述了有关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各个环节的进展,简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封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对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离子液体因其优良的理化性能和可设计性,在能源、材料以及环境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全球专利信息,对离子液体领域三类热点应用,包括CO2捕集及利用、电化学储能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的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申请地域、重要专利权人、重点技术等情况进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氯化法钛白粉相关生产技术的知识产权环境,降低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采用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对国内外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中国的相关专利布局情况。经研究分析发现: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中国;美国杜邦公司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的专利技术上有明显的优势;在中国,攀钢集团锦州钛业有限公司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方面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专利布局。最后,结合国内情况,给拟发展氯化法钛白粉的企业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燃烧后CO_2捕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霞  王红 《山西化工》2014,34(4):25-28
对燃烧前、燃烧后CO2捕集以及富氧燃烧3种CO2捕集技术的特点,以及适用于燃煤电厂的燃烧后CO2捕集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其中,化学吸收法应用最广,但再生能耗大,运行成本高;吸附法虽再生能耗小,但对CO2选择性低,吸附能力有限;膜分离法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应用前景巨大。对上述技术整合形成复合技术以及对新材料进行开发将有助于克服现有CCS技术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赵思琪  马丽萍  杨杰  崔晓婧 《硅酸盐通报》2017,36(11):3683-3690
温室气体CO2是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针对CO2的捕集技术也相继被研究.磷石膏是湿法冶炼磷酸的副产物,具有产量大、微辐射性等特点,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阐述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以及燃烧后捕集的三大方法的具体技术原理与特点,着重分析利用钙基吸收剂捕集CO2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出CO2捕集技术的探索方向并指出利用磷石膏分解渣作钙基吸收剂矿化捕集CO2的思路.当前对CO2捕集的研究多停留在吸收剂捕集方面,单纯吸收剂虽吸收效果较好,但其成本较高.磷石膏分解渣作钙基吸收剂不仅有着良好的捕集效果,且解决了成本问题,实现了"以废制废"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