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加快了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进程,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思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专业人才教育改革工作重心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新工科背景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亟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将科研与实践并重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宗旨的澳大利亚高校,形成了其课程设置灵活、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特色,可为我国土木工程教育提供借鉴。通过描述和分析国际教育环境下澳大利亚高校土木工程教育发展现状,揭示了澳大利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通识化程度高,课程内容全面灵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培养等优势,提出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需处理好教育通识性与专业性的关系;重视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学生体验;提高课程精品化与专业化程度;促进学科教育全面发展等建议,以为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拉市个性化新农村建设重点在于环境个性化、文化个性化和产业个性化三个方面:在环境个性化建设方面,注重保护不同特色的环境个性和多元复合的环境个性;在文化个性化建设方面,突出文化的乡土性,从民族、居住区域、生产方式、宗教等多个角度综合体现不同村庄的乡村文化个性;在产业个性化建设方面,注重从现实情况出发,发展旅游产业和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最早引入公众参与遗产地共管模式的国家,在对遗产资源进行开发时,充分保障原住民及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更多地从原住民以及土著文化视角制定并执行管理规划,对提升管理有效性、遗产地能力建设以及可持续生计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澳大利亚遗产保护与管理框架进行梳理总结,并从原住民视角分析阿南古族参与乌鲁鲁—卡塔丘... 相似文献
4.
5.
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校园是无声的课堂,不但能影响师生的品格和行为,还能使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到愉悦、积极,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文章将大学校园的个性化环境景观营建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提出校园个性化景观来源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个性化景观的本质表现,并将理论结合实践,分析了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个性化体现。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规划法看澳大利亚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特点:以昆士兰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规划法案为例,说明了澳大利亚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几个特点,即政府规划行为的公开性、开发许可证有关规定的完善性、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互协调性,以及法庭的权威性与法律的严格性。这些可作为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杭州市下城区幼儿园现状布局的研究,针对教育公平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时期面向教育公平的幼儿园布局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规划策略,为未来优化幼儿园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频繁面临洪水风险,管理机构采取相关措施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洪水管理效果。文章系统阐述了维多利亚州的洪水基本情况,从洪泛区的保证防洪安全、降低洪水破坏、减少洪水影响和保护环境效益4个发展目标出发,详细介绍了维多利亚州洪泛区项目开发、地区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指导我国洪泛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防安全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增强未来社会主人公的消防安全意识,理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扇骨营项目为例,针对商业综合体个性化设计进行探讨,提出现代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应重视不可复制性,综合体也应在城市中起到一定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素质教育是针对原有的应试教育对中小学基础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而校园的建筑、空间、环境对满足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塑造人的健全个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的不同要求,并通过缙云县新碧初中规划案例,探讨了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很多学校建筑的倒塌和师生的伤亡,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长远进步,总是从反思开始的.日本作为一个对防灾和灾后重建有相当经验的国家,对其与学校建筑抗震有关的法律、法规、抗震标准和抗震措施等进行研究,总结其应对地震的经验和特点,可以促进建筑界人士反思,并为完善我国学校建筑标准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对于改善人居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杭州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以"六房并举"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取得实效。基于杭州的探索与实践,就进一步创新住房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以期对其他城市建设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Selenium in soils,spermatophytes and bryophytes around a Zn-Pb smelter,New South Wales,Austral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lood and serum samples from 372 15-year-old adolescents were collected in two cities in Sweden and analyz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objective was to (1)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13 elements in blood and serum from the teenagers; and (2) for each element,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and serum. The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and serum were generally in line with that usually reported for the essential elements Co, Cu, Zn and Se, and generally low for the 'non-essential' elements Cd, Hg, Pb. The median concentrations were in blood and serum, respectively: of Co 0.31 and 0.48 microg/l, Cu 0.92 and 1.0 mg/l, Zn 6.1 and 0.99 mg/l, Se 110 and 100 microg/l, Rb 2.8 and 0.24 mg/l, Hg 1.1 and 0.44 microg/l, Pb 16 and 0.33 microg/l. The median concentration of W in blood was <0.2 microg/l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and in serum 0.087 microg/l. The median concentrations of Cd, Rh, Pd, Pt and Tl were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and serum for Co, Cu, Zn, Se, Rb, W, Hg and Pb. The level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constitute baseline levels or levels generally not exceeded in adolescents for 13 elements, including essential, ubiquitous toxic, and rar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8.
19.
20.
John Roseth 《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2013,31(1):30-31
In 1982, the New South Wales Government introduced Stat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olicy (SEPP) No. 5, ‘Housing for Aged or Disabled Persons’. This Policy is a statutory planning instrument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Assessment Act, 1979. It allows housing for people over fifty-five and for disabled people to be built anywhere where a dwelling-house may be built as long as the site is within or adjacent to an urban area. It allows it even where local planning controls prohibit i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