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大齿槽链轮高频感应加热全齿仿形硬化吉林市第一机械厂(吉林132011)徐守权链轮是XMZ300/1200-3SQ型自动压滤机的重要零件,工作时链轮齿根承受很大的弯曲应力,齿面承受强烈的摩擦,因此要求链轮轮齿的硬化区域具有足够的抗弯曲、抗疲劳及耐磨损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电源频率、电流密度、钢板移动速度对感应淬火过程中钢板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应用中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ANSYS APDL语言建立钢板连续移动感应淬火过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钢板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以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20 mm厚的40Cr钢板进行感应淬火实验,利用热电偶对钢板关键点温度进行测量,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淬火后的钢板进行微观组织和硬度分析。结果 钢板关键点温度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的最大误差率约为4%,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不同工艺参数下钢板温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电源频率越高,电流密度越大,则加热速度越快,且随着电源频率的升高,高温区深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电流密度越大,钢板移动速度越慢,则高温区深度越大。钢板淬火后,其厚度方向上的微观组织基本上分为三个区:相变硬化区、热影响过渡区和未相变区。相变硬化区组织为细小的针状马氏体,最高硬度达700HV,淬硬层深度约6 mm;热影响过渡区中马氏体逐渐减少;未相变区仍保持原始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结论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可用来指导实际应用中的参数选取。 相似文献
5.
6.
借助工艺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了55Cr Mo钢精密滚珠丝杠感应加热及冷却工艺参数,改善了丝杠感应淬火后的淬硬层分布。构建了丝杠单感应圈加热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单感应圈加热时沟道区域的温度曲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沟道区域的温度场分布不合理是导致淬硬层分布不合理的主要原因。针对单感应圈感应淬火工艺的不足,提出了双感应圈加热工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双感应圈加热工艺、喷水冷却带宽度为40 mm时,可保证丝杠沟道顶部的淬硬层深度约为6.2 mm,沟道底部的淬硬层深度约为3.0 mm。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丝杠沟道区域的淬硬层分布得到较大的改善,数值模拟结果与工艺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实例说明了用MARC模拟出淬火工件在任一时刻任一点的温度变化,同时对组织场进行了模拟,并将由温度场定性模拟组织结果和组织场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GCr15钢滚珠丝杠感应淬火漏磁控制及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涂覆导磁体对GCr15钢滚珠丝杠表面感应淬火进行漏磁控制,对比分析了漏磁控制前后试样淬火组织、硬度、深度及耐磨性.研究表明:GCr15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控制漏磁淬火工艺显著增加丝杠滚道处的磁力线密度,提高整个丝杠表面的温度和加热深度,增加淬火硬化层的深度,也减小硬度曲线的梯度,从而显著提高了耐磨性,相对于未淬火试样耐磨性提高了2.5 ~4倍.感应淬火试样的磨损主要是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未涂覆导磁体时,剥层厚且是脆性和塑性断口混杂的粗糙形貌,而涂覆导磁体后,因为组织和硬度均匀,硬化层深度大,磨削片层薄且表面光整,耐磨性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本设计零件为钣金弯曲件,结构较复杂。在分析成形工艺基础上,采用级进模具,设计了7个有效工位(3次冲裁、4次成形弯曲),同时考虑到凹模强度,设计空工位。由于弯曲成形时会出现回弹、偏移、定位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难点,通过控制凸模成形角度来改善回弹值;利用定位销插入毛坯上的孔定位,在导正销的辅助下实现精确定位,使毛坯无法移动,达到控制偏移的目的。此外,为保证工作过程中送料的连续性,采用浮升销活动送料,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零件的批量生产。在设计过程中,利用模拟软件对模具结构进行仿真,对各参数进行优化,使结构更加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石油用钢管内衬玻璃后连接螺纹强度降低导致的螺纹磨损和变形的‘乱扣’问题,对钢管螺纹进行了高频淬火+回火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内衬玻璃在710℃长时间保温,使其发生去应力退火、碳化物球化和晶粒的轻微长大。对螺纹进行高频淬火+回火处理,恢复并提高了螺纹强度,解决了螺纹不耐磨,易变形和"乱扣"的问题。优化的高频淬火工艺参数为:输出功率50 kW;频率350 kHz,光管壁厚6 mm,螺纹齿高1.5 mm。感应圈电流30 A,相对行走速度4~5 mm/s,介质喷出压力0.1 MPa。回火采用管式电阻炉,300℃×20 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