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对7CrMnMoS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低于25 ℃/h时,转变产物为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大于14 ℃/s时,转变产物为完全马氏体,维氏硬度达到最高875 HV5。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显微硬度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弹簧钢55SiCrA的相变临界点Ac1、Ac3、Ar1、Ar3和Ms;同时测定了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转变时的膨胀曲线,并绘制了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通过FE-SEM研究了不同的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形貌和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速的增加,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显微硬度值增大;弹簧钢55SiCrA线材控制冷却理想的冷速范围为0.5~1℃/s。  相似文献   

3.
利用膨胀法和差热分析法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T23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CCT图).由差热分析仪测得了临界点Ac1、Ac3、Ar1和Ar3,由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T23钢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和M(*),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T23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通过对CCT图的分析,确定铁素体、贝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相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4.
在Formastor-FⅡ相变仪上,用膨胀法测定了 1.25Cr0.5MoSiNb钢在不同冷速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采用切线法获得了相转变点,结合硬度和金相测试,用Origin 软件绘制了实验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曲线(CCT 曲线),并用实验验证了 CCT曲线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实验钢的临界点Acl和...  相似文献   

5.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量仪,测定了S7钢退火用CCT曲线和TTT曲线。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产生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810~830℃,以15~30℃/h冷却,碳化物颗粒尺寸为369~335nm时,钢的硬度为179~181HB。  相似文献   

6.
结合膨胀法和金相-硬度法,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测定了42CrMoA钢的临界点Ac1、Ac3和Ms点,测定了该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相转变点;分析了连续冷却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貌;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相转变后的硬度,获得了该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0.1℃/s时,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度0.2~0.6℃/s时转变产物是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为0.7~17℃/s时,转变产物是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20℃/s时,转变产物为完全马氏体,此次实验并没有获得完全贝氏体.  相似文献   

7.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并分析了ML1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研究了ML1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及其组织形态,分析讨论了它与一般钢种组织形态之间的差异。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55NiCrMoV7钢的回火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55NiCrMoV7钢在100℃~700℃、90s~665h之间回火后的组织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钢中的原奥氏体晶粒、马氏体板条不因回火过程而改变,回火析出碳化物的体积分数在一定回火温度、时间范围内保持恒定,但是碳化物的形态和尺寸随回火工艺而改变。钢的回火硬度与碳化物的等效直径、钢的弹性极限以及钢的弥散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Formastor 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量仪 ,测定了S7钢退火用CCT曲线和TTT曲线。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 ,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产生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加热温度为 810~830℃ ,以 15~ 30℃ /h冷却 ,碳化物颗粒尺寸为 369~ 335nm时 ,钢的硬度为 179~ 181HB。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SWRCH22A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分析了该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变化,为生产实践和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30CrMnTi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1 ℃/s时,可以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度达到1 ℃/s时,即出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达到10 ℃/s时,组织基本转变为马氏体。在工业试生产时,通过控制冷却增加在珠光体转变区域的过冷度,同时延长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可以获得晶粒大小合适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与维氏硬度计对轿车前悬挂前后控制臂HN2154高氮非调质钢的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速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进行了测定,观察和测试了该试验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号性能.结果表明,所测定的CCT曲线的可靠性已经得到实际工业生产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采用DIL805L淬火膨胀仪,研究了H级高强防腐抽油杆用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冷速对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验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CCT曲线呈现明显的整体右移现象,珠光体转变非常少,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与贝氏体-马氏体转变区分离.硬度随冷速变化呈现两个阶段:包括低冷速下的快速增长和高冷速下的趋于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添加Ni、Cr、Cu的车厢用微合金化耐候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并建立了试验钢的静态和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在无变形条件下,试验钢在各冷速下均不能获得全铁素体组织,冷却速率为0.2 ℃/s时,室温组织中的铁素体含量最高,为41%,平均晶粒尺寸为36.9 μm;在施加30%变形量的条件下,试验钢在0.2 ℃/s冷速下可获得全铁素体+极少量珠光体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17.9 μm,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当冷却速率在0.2~0.5 ℃/s之间(铁素体+珠光体相变区间),提高冷却速率可以增加试验钢的硬度,在施加30%变形量和0.2 ℃/s冷却速率条件下,试验钢的宏观硬度值达181 HV30。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3种不同成分的Nb、V微合金化高钢级管线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绘制了动态CCT曲线,分析和比较了3种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值和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0.05Nb-0.03V配比能提高多边形铁素体的开始转变温度,从Nb钢的650~700 ℃,提高到700~800 ℃,并缩小多边形铁素体温度转变区间,扩大贝氏体温度转变范围,从Nb钢的400~650 ℃,扩大到350~680 ℃,同时抑制多边形铁素体相变,使管线钢更易获得所需的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30NiCrMoV12高铁车轴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类型,研究了大直径高铁车轴钢淬火时截面上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组织.结果表明:在0.01~2℃/s的冷速范围内,实验钢的相变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马氏体.在0.01~0.5℃/s的冷速区间形成的贝氏体形貌复杂多样.随冷速升高,实验钢的组织依次为粒状贝氏体(GB)、上贝...  相似文献   

17.
对P92钢进行了TTT图测定,观察分析了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的类型及组织形貌。研究结果表明,经1050 ℃奥氏体化,在650~800 ℃之间进行等温转变,奥氏体中首先析出碳化物(Cr23C6),接着发生F+P转变;在170~400 ℃区间存在马氏体的变温转变和贝氏体相变。 在400~650 ℃区间存在宽广的海湾区,且贝氏体相变的孕育期比共析分解短得多。同时发现了两种特殊的组织形态:珠光体组织为纤维状,下贝氏体中的碳化物为颗粒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