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TH-PPM的高速超宽带试验通信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案,对系统的关键部分,包括超宽带信号的产生、接收信号积分检测、同步捕获、基带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通过仿真和实验测试对系统可行性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曾振华 《自动化仪表》1996,17(10):21-25
介绍带积分环节的通用型自组织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特点,且进行了鲁棒性、抗干扰性仿真试验,表明系统静差小、参数整定方便、鲁棒性强、抗干扰性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配电自动化通信终端的通信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设计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终端。具体设计配电自动化通信终端总体架构、通信终端载体和通信终端运行主程序,在北斗控制单元中编写信息传入速率控制程序,调控终端功率大小,实现信号传入速率控制,采用射频信号处理程序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终端通信收发损失程度均在5以下,信噪比均大于10,说明该终端的通信可靠性较高、通信抗干扰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ARM嵌入式系统和CAN通信技术,设计了锂电池化成系统的现场控制系统。CAN总线通信具有高速、高可靠、高效、高抗干扰性等优点,通过CAN总线与底层DSP通道控制单元通信,实现化成系统的巡检、化成管理、电池分选等功能。该文对系统结构、实现功能、通信架构做了介绍,给出了CAN通信的软件设计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某型气垫船空气舵单片机控制系统,存在稳定性差、抗干扰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以施耐德PLC M340为核心的控制方案,利用触摸屏XBT GT5330进行人机交互,采用ATmega8515单片机实现舵角信号采集、滤波.在Unity-Pro软件环境下,开发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程序,并现场进行了基于所设计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抗干扰试验和大舵角转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阶段国内织机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的不足和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型张力传感器和32位工业控制ARM微处理器平台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系统采用模糊自整定PID算法控制经纱张力,具体分析了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原理以及它在电子送经控制系统中应用,对系统的软件、硬件体系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张力信号变送电路和软件设计流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织机的经纱张力控制灵敏,张力稳态误差较小;该系统性能稳定,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动态测试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完成了对各传感器输出信号及电源信号的调理、采集、分析处理及上传,并对系统进行了非线性误差标定。给出了数据采集系统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及系统软件设计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具有抗干扰性强、采集精度高、接口灵活等优点,满足该型航空发动机测试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微型机与应用》2020,(1):87-91
在当代许多电子信息系统中,信号源的性能参数往往对系统的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DDS),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设计了能同时输出4路信号的高精度信号发生器。同时依靠串口通信的方式,通过PC端的控制界面实时调节系统输出信号的频率、相位和死区时间。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电脑》2022,(1):202-204
传统电子通信网络弱信号捕获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较差,导致信号捕获过程耗时较长,为此设计新型电子通信网络弱信号捕获系统。首先,根据优化后的弱信号捕捉系统硬件框架,对信号放大电路进行优化,并根据此优化结果完成中央控制信号选型;其次,构建电子通信网络原始信号模型,并分析电子通信网络信号的周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设定信号捕捉方案,完成通信网络弱信号捕捉。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此系统可有效控制信号捕捉时间,提升信号捕捉速度。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片外高速16位A/D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给出了系统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软件设计流程,完成了4极对旋转变压器的驱动和输出信号的调理、采样、解算、上传及存储,并对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实验测试表明,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好、灵活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高龙超 《测控技术》2022,41(5):87-93
综合化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在保障机载平台飞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功能复杂、设计约束广,在系统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综合化通信导航识别系统的性能进行精确评估。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评判的改进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系统指标、综合指标、重构能力、“五性”指标以及传感器能力的指标评估体系。使用AHP得到基础权值,使用基于直方图的模糊评判方法得到模糊评判矩阵,进一步利用模糊评判矩阵对基础权值进行修正得到精确的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综合化通信导航识别系统进行精确评估,为综合化通信导航识别系统的评估以及多方案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直读式井下电子压力计的通信问题,介绍了一种单芯测井电缆上实现的长距离数据传输技术。借鉴工业两线制变送器供电和信号传输原理,设计了简化的井下压力计供电及单工数字通信电路,满足了系统在高温环境和仪表体积限制方面的需求。在通用异步串行通信格式中,用软件曼切斯特编解码传输数据,使通信距离和抗干扰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基于MBOK-TH-UWB通信系统基带信号产生的建模与设计以及基带信号的接收处理与设计,同时介绍了一种实用、新颖的多路并行同步捕获方案,利用目前FPGA的一系列优点,以ALTERA公司的QUARTUS Ⅱ开发系统平台,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并进行了软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达到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传统DS扩频技术实现的卫星隐蔽通信易被截获的情况,利用混沌信号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干混沌移位键控信号的卫星隐蔽通信方案.采用离散基带模型阐述了系统原理并分析了其隐蔽性能、抗干扰性能,然后通过建立基于混沌调制技术的卫星隐蔽通信仿真模型进行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相干混沌移位键控信号完成卫星隐蔽通信同样可以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和抗干扰性,方案的提出对基于混沌调制技术的卫星隐蔽通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航空安全问题引人关注。传统航空应急指挥系统模型建立存在线性信号分析失常、应急指挥模型时效性滞后、空中管制系统信号算法穿透力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航空安全应急指挥的要求。针对传统航空应急指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和AHP的航空管制航空器应急指挥系统设计。利用卡尔曼滤波良好的线性分析能力与抗干扰性,结合AHP航空数据分析式,设计出针对性强的航空管制航空器应急指挥系统,并对设计系统进行指挥应用模型的效能评估。评估数据表明,提出的基于卡尔曼滤波和AHP的航空管制航空器应急指挥系统设计满足航空管制应急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部队通信装备排故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NET的通信装备故障排除电子手册.系统使用.NET环境、Access数据库以及ADO.NET核心组件,实现了用户管理、故障信息管理以及数据维护等功能.首先分析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系统功能,其次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结合日常应用说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基于RISC-V和MAX2830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采用开源RISC-V软核作为主控单元,其指令架构精简易于集成拓展;对于数字基带单元,基于FPGA平台进行通信算法移植优化研究,设计采用了开放式自有协议结构并兼容BLE通信协议。针对射频前端收发单元,设计了基于MAX2830的射频方案实现无线信号收发电路。对系统平台进行通信测试验证,性能指标满足设计需求,接收灵敏度达-88 dBm,最大发射功率达19 dBm。该软件无线平台通过FPGA可编程逻辑实现模块化设计和动态重构通信模式,适用于多种通信场景。  相似文献   

18.
通信干扰系统效能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干扰系统效能评估是通信对抗作战效能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通信干扰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通信干扰系统效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估.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机载通信数据链系统传输的抗干扰性,提出基于粒子群(PSO)算法的机载通信数据链系统传输控制方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特征提取模型,在缓存域内进行自适应加权均衡调节,构建传输信道模型.计算传输信道的冲激响应,对传输信号进行稀疏特征分解,实现传输信道的均衡控制.利用多径抗干扰模型和PSO寻优算法,提取通信链信道冲激响应特...  相似文献   

20.
AUTOSAR是汽车开放系统体系结构,已成为汽车电子软件的工业标准,在汽车电子控制器系统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AUTOSAR COM通信规范为汽车电子通信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介绍了AUTOSAR体系架构,对AUTOSAR COM规范基于信号的通信机制及其特有的传输模式切换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UTOSAR架构的通信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提供基本通信服务,且符合AUTOSAR COM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