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采用电能取代石油等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是未来交通的唯一长远解决方案,而动力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核心。对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对车用动力电池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锂离子电池是未来车用动力电池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首选,维持其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需要应用散热系统。针对常用的风冷散热系统,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在电池内部流道、进出风口结构、冷却空气流体参数等方面开展的仿真与实验研究,以及采用优化算法和优化策略,改善电池内部温度和温差的优化设计研究。为克服风冷散热系统冷却效率低及密封性不足的问题,基于风冷散热系统的混合冷却系统被研究者广泛提出。  相似文献   

3.
估计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对荷电状态准确地进行估算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其它参数和方法间接获得。研究人员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池估计的准确性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神经网络法和卡尔曼滤波法及其改进的方法等。主要介绍了各种估计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评价了各种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力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传统的自然冷却、风冷已经不能满足整车动力性能不断提升带来的散热需要,液冷动力电池包逐渐成为主机厂的主要选择。传统的液冷电池包存在能量密度低、冷却液易泄漏、电池箱体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开发高性能的液冷动力电池包,提高能量密度与集成效率,是亟须解决的市场问题,同时能量密度与集成效率也是衡量动力电池包轻量化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运用底盘承载式液冷箱体潍柴新能源专利技术,结合钢铝混合结构、电池箱密封结构以及CTP结构设计与仿真,实现磷酸铁锂液冷电池包能量密度160 Wh/kg、集成效率91.5%,达到行业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续航里程,车载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安全性和串联充电不均衡问题是限制其发展的一大阻力。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状况,对其中前景较好的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构成和核心功能进行了重点介绍。分析了车载锂离子电池组的充电模式,总结出针对它的智能充电最优方法,并针对电池检测装置进行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6.
三元材料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电动汽车EV以及混合动力电动车HEV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选用了LiNi1/3Co1/3Mn1/3O2材料制成了12 Ah能量型及8 Ah功率型动力电池,并对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由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制备的大容量动力电池比能量高,在循环性能、倍率放电性能、低温放电性能、荷电保持能力以及安全性能方面均表现优异,能够满足EV及HEV动力电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杜涛  李爱魁  马军  刘飞 《电源技术》2015,(4):844-845,848
SOC估计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对荷电状态准确地进行估算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SOC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其它参数和方法间接获得。研究人员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池SOC估计的准确性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神经网络法和卡尔曼滤波法及其改进的方法等。主要介绍了各种SOC估计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评价了各种SOC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的迅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将进入大量回收的阶段,因此需要考虑电池的梯次利用,分析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的重要性,介绍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过程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电池储能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能是提高电网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接纳能力的有效技术,电池储能因其独特的性能已成为优先发展方向之一。文中简要介绍了锂离子、钠硫和全钒液流3种新型蓄电池技术的特点、应用现状和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电池储能系统的构建方案,包括配置方式、电池系统、功率调节系统和系统集成。总结了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电池储能系统构建及运行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典型动力电池特性与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对以铅酸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典型动力电池,分别在电池的容量特性、效率特性、电压特征、直流内阻特性、温度特性、自放电特性以及能量和功率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具备最佳的综合性能,随着安全性不断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必将成为动力电池领域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元动力电池充电过程可能出现起火、爆炸,通过采用不同隔膜、不同类型电解液、不同负极材料进行综合实验,对实验电芯进行1 C/5 V过充测试,实验得出合适条件的最佳耐过充电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2015年7月17-19日在桂林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的会议情况。会议围绕"材料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展示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领域的研发进展及产业化成果,重点介绍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储氢材料、钠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电气技术》2011,(12):112-112
近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课题在天津通过验收。"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课题依托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课题组加强电池关键材料攻关,  相似文献   

14.
动力电池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信国 《电池工业》2007,12(2):113-118
综述了动力电池研发历程,对各类车载电池的性能、价格等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动力电池在电动车(EV)、混合电动车(HEV)和电动自行车(EB)的应用市场。着重讨论了阀控铅蓄电池(VRLA)作为HEV和EB的车载动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Li-ion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和新型安全正极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电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志福  彭连云  孙逢春  张承宁 《电池》2003,33(3):167-168
为了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评价其在电动车辆上的使用性能,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充放电试验测试。基于实验结果,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压下降速率和温升等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详细分析,同时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单元间的工作一致性进行了分析评价。锂离子动力电池能够比较好的满足电动车辆的使用特性,但是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升问题和深放电情况下的电池一致性问题在使用中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储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储能系统已经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可靠供电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因其独特的性能已成为优先发展方向之一。为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加快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高效利用,国内外相继开工并已建成了若干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示范电站并应用于电网。介绍了电化学储能技术分类及其各自的工作原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建设的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示范电站,并指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安装地点、储能规模和在电网中所发挥的功能,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主要电化学储能系统的主要特征。最后,对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存在的问题、技术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离子电池因为其优异的性能在各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稳定性,严重影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生命周期。放热反应会引起电池内部热聚集,导致热失控引发电池的燃烧或爆炸。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热失控的一般过程,综述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改善电池热安全性的方法,包括电池材料、制造工艺和电池热管理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刘嘉  晏裕康  雷治国 《电源技术》2022,46(2):127-129
近些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其寿命研究成为了各个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对锂离子电池寿命的影响因素、电池健康状态(SOH)估计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年来电池寿命预测的方法,并对其中基于性能的研究方法(粒子滤波算法、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改进算法和多种模型相结合的融合算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此为基础,找出了电...  相似文献   

19.
利用CFD软件对串行风冷式18650圆柱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散热效果进行研究,探究了电池排布方式、电池间距及进风口风速对电池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设计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电池以2 C放电时,采用顺排排布的方式布置电池最有利于电池组的散热;减小电池间距可以抑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当电池间距为4mm时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达到最优;提高进风口风速能显著提升电池包的散热效果,当风速达到4 m/s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为307.2 K,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内某款混合动力汽车(ISG)电池系统研发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电池系统的结构设计、高压系统结构设计、强度与热分析,同时浅析了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希望本文中的相关论述能够为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的研发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