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力坝纵缝非连续接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六参数(法向刚度、切向刚度、粘聚力、摩擦角、剪胀角和抗拉强度)界面单元的基础上,利用给定初始应力模拟裂隙初始宽度,采用变参数法模拟裂隙闭合与张开状态下的力学行为,从而使改进后的界面单元可以模拟非连续接触问题。利用改进后的界面单元,研究了重力坝纵缝张开宽度及其分布形式、坝体并缝措施和缝面键槽对坝体变形和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纵缝张开宽度及其分布形式对坝体变形和应力影响显著,并缝措施会引起并缝部位应力集中,键槽可以阻止接缝面产生相对滑移。 相似文献
2.
地下隐伏洞穴的工程性质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现有的地下隐伏洞穴探测方法受到场地工程条件限制,探测精度不足,采用地震映射法进行了建筑桩基基底空洞的工程实例探测与分析,探明了建筑桩基基底空洞的大小、形状和分布规律,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准确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坝基软岩具有遇水软化、膨胀,失水干裂解体的特征.采用小相遇地震折射波法既可以求解建基面岩体松动厚度,又可以揭示松动层和原岩的弹性力学特征,加之该法测试的数据能代表一定空间范围内岩体的平均动弹性性能,从而可系统揭示软岩的弹性力学特征.针对黄河沙坡头水电站坝基软岩介绍了小相遇地震折射波法的工作布置原则、测试时机、开挖方式和岩体地震波速度验收指标等.该物探测试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无损、快速、准确的优势,而且确保了施工进度和坝基岩体的验收质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大坝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及倾斜监测设施布置与各观测项目的观测误差,指出了影响大地测量法观测系统监测质量的主要问题及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回归正交试验法在水轮机调节系统参数优化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优化非线性系统控制参数的方法——回归正交试验法。该方 法运用正交试验原理安排一定的试验次数,再将试验结果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在控制参 数与目标函数间建立起回归经验公式,利用该经验公式对整个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预测和控 制。该方法已应用于水轮机调速系统控制参数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其优化效率高,提高了 系统的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8.
9.
建立引水系统的水力变化模型是水电机组非线性建模和仿真中的重要内容,同时水力因素对水轮机调节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也是研究机组和电网稳定性时需要系统性考虑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特征线法,针对水轮机及引水系统建立了包含基本特征线法的联合非线性模型,以及包含可选水击模型的模块化非线性模型,以开展特征线法及其变体的对比研究,为今后水轮机调节系统的大小波动仿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以国内某大型水电站机组孤网运行模式为例,在频率和负载的大、小扰动作用下,研究了刚性和弹性水击、特征线法及其变体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了各模型计算的瞬时水头的差别,得出了不同模型参数的调节规律和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大小波动条件下不同引水系统模型对于机组水头变化趋势的描述基本一致,仅在局部极值附近的计算结果有所差别,且在大波动条件下较为明显,但可通过调整具体的模型参数减小这种差别。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河流在长期的水沙和河床边界作用下,遵循自身的规律演变发展。本文以河道输水输沙能力为核心,探讨河道演变及其成因分析系统问题,以泥沙冲淤在成因系统中的纽带作用,架构了河流自我调整变化规律。该系统较好地体现河流变化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关联,展示了河道演变的复杂性,个别因素变化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平面二维河床冲淤计算有限体积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边界层坐标系下平面二维河床冲淤计算数学模型方程 ,并用河势贴体正交曲线二维网格形式来划分计算区域 ,模型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 ,数值求解基于SIMPLE算法。该模型用武汉河段天然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 ,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