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德明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15(4):5-7
探讨了丙烯酸与醋酸乙烯的共聚原理,研究了单体用量、PVA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型号及反应温度对乳液初粘性及粘接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与聚醋酸乙烯均聚乳液相比,二元共聚乳液不仅提高了粘接强度,而且有良好的初粘性,再者还可减少醋酸乙烯用量,降低了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2.
杨德明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3,(4)
探讨了丙烯酸与醋酸乙烯的共聚原理,研究了单体用量、PVA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型号及反应温度对乳液初粘性及粘接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与聚醋酸乙烯均聚乳液相比,二元共聚乳液不仅提高了粘接强度,而且有良好的初粘性,再者还可减少醋酸乙烯用量,降低了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3.
通过几组对比实验表明,高分子聚合物乳液VAE加入混凝土后,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析强度和抗折变形。当VAE乳液含量达到水泥的15%时,混凝土可不加水养护。但VAE乳液也会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原料,采用电子束辐射交联技术对其进行辐照交联,以氮气(N_2)为发泡剂,采用间歇式的物理发泡工艺对其进行发泡。研究了辐射剂量、发泡温度对EVA微孔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EVA发泡材料的交联密度增加;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大,拉断伸长率、发泡倍率、回弹性和压缩永久变形减小;在相同辐射剂量下,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减小,拉断伸长率、发泡倍率、回弹性和压缩永久变形增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减小,泡孔均匀性变差;且随着发泡温度的增加,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增大,泡孔均匀性变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以转化率和吸水率为主要指标,来评估加料方式.功能单体用量、引发利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半连续加料方式,功能单体占单体总质量的20%,引发剂用量为0.5%,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6.
将马来松香与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酯化物(MRH)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了共聚反应,研究了单体比例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为开发松香基精细化工产品提供理论基础。FTIR和NMR的结果证实:成功制得了MRH与MMA或St的共聚物。当MRH用量较少时,共聚物能够溶解在甲苯中;当其用量较多时,共聚物在甲苯中处于溶胀状态,表明形成了交联网络结构。TGA和DSC结果表明:共聚物中MRH较多时热稳定性较高,而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8.
9.
有机硅-叔碳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时采用有机硅和叔碳酸乙烯酯对聚醋酸乙烯乳胶漆进行改性,制备有机硅-叔碳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考察了有机硅添加方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有机硅、叔碳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乳化剂含量、乳化剂配比、引发剂含量、共聚温度和pH值对乳液聚合和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的最适宜条件。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耐水、耐侯、耐酸碱、耐污染和稳定性能。当在引发剂滴加结束后,补加少量的t-BHPO-SFS氧化-还原引发剂,可显著提高反应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11.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简称EVA)的皂化物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EVA的皂化反应是在催化剂作用下醋酸基被羟基取代的过程。EVA皂化方法,通常有均相法和非均相法。另外也有熔融法、水分散皂化法等。均相法的特点是皂化速度快,短时间可制得高皂化度皂化物,但后处理烦杂,分离洗涤需加大量甲醇。非均相法是EVA在甲醇、乙醇等介质中,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催化作用下进行皂化反应。此 相似文献
12.
以聚合松香(PR)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的酯化物(PRH)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RH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PRHS)。探讨了单体比例、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产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酯化物PRH与St的共聚物PRHS;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高于酯化物,苯乙烯用量越多,共聚物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PRH与St共聚较佳的反应条件为:mPRH∶mSt=1∶2;反应温度为110℃;m(引发剂)∶m(单体)=1%;反应时间为8 h,在此条件下,产率达70.14%。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橡胶(CM)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TPV),通过在树脂相中HDPE与EVA的复合实现体系的增强,对其力学性能、断面微观结构及结晶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EVA/CM共混型TPV,当HDPE质量分数在0~20%的范围内,其动态硫化产物均表现出TPE的特征;随着树脂相中HDPE用量的提高,体系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趋于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与扯断永久形变趋于下降;FE-SEM的观察表明,动态硫化TPV的拉伸断面较平坦,且有微量纤维束,在刻蚀样品的表面均匀分散着CM硫化胶粒子,其平均尺寸为2μm左右;XRD的研究表明,随着HDPE含量的增加,TPV中结晶衍射峰强度增加,晶粒尺寸明显变大。 相似文献
14.
将KSCN和NaSCN加入橡胶中混炼,在电场和热硫化作用下将硫原子直接引入钢丝表面,使其在钢丝表面生成硫化亚铁(FeS)层,并使其与橡胶发生键合,以形成稳定的粘合.通过对橡胶与金属粘接强度测试,研究橡胶中渗硫剂(KSCN和NaSCN)及导电炭黑对橡胶-金属粘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两种含有给电子体分别为对硝基苯胺、乙二醇二甲醚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丁烯高压的共聚反应性能,主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聚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聚合物的支化度.研究表明,给电子体为乙二醇二甲醚的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对硝基苯胺.反应条件如反应压力、温度、铝钛比对聚合活性、丁烯的插入率以及聚合物性质都有明显影响.高的反应压力有利于1-丁烯插入和聚合物堆密度的提高;反应温度在50℃时的聚合活性最大,聚合物的支化度较高,聚合物熔点较低;铝钛比为500时聚合活性高于低铝钛比的聚合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从苦参子仁油中提取不皂化物,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苦参实油的不皂化物组成,共分离鉴定出23种物质,其中二十八烷和γ-谷甾醇含量分别达到23.43%和20.01%. 相似文献
18.
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及其皂化物的颗粒结构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ray衍射分析仪,研究了淀粉,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及其经碱皂化后的产物HSPAN的颗粒形貌结构和晶体特性。结果表明:SPAN仍具有类似于淀粉颗粒形貌的结构;同时,低接枝百分率的SPAN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但随着接百分率的提高,接枝共聚反应逐渐向淀粉颗粒内部结晶区渗透,淀粉颗粒的结晶区逐渐被破坏,当接枝百分率高于54.89%时,原淀粉颗粒的半结晶 相似文献
19.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嵌段聚合物为基体合成了它的钠、锌盐离聚体,通过FT-IR谱图以及DSC、TGA曲线证明了钠、锌离子与甲基丙烯酸发生了反应,玻璃化温度、熔点有提高;同时经过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离聚体在力学性能方面有改进,硬脂酸锌是离聚体的有效增塑、增强剂,离聚体的拉伸强度随着硬脂酸锌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最大用量为30%。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温烧结和真空蒸发制备了CdTe光敏薄膜,探讨了制备工艺对CdTe薄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说明了在基片温度为130℃左右下制备的CdTe薄膜具有明显的光敏特性,并得到CdTe材料的禁带宽度为1.63eV。利用X衍射对不同基片温度下制备的CdTe薄膜材料进行了结构分析,发现基片温度为130℃左右时制备的CdTe薄膜具有明显的衍射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