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入信息学习和绑定代理的FMIPv6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FMIPv6和F-HMIPv6存在的切换延迟长和丢包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信息学习和绑定代理的FMIPv6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引入信息学习机制,将新转交地址配置、重复地址检测DAD和隧道建立等工作提前完成;并使用隧道定时器,按需设定路由器之间的隧道生存时间;结合代理机制,使得绑定注册过程在二层切换前由路由器代理执行。NS-2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在切换延迟和丢包率方面的性能优于FMIPv6和F-HMIPv6。  相似文献   

2.
徐贤 《软件学报》2014,25(11):2433-2451
主要研究带mismatch的高阶进程演算的公理化问题。首先,建立存在mismatch时高阶进程的开弱高阶互模拟理论,证明了等价关系、同余性等重要性质;其次,沿用线性的方法,构建得到带 mismatch 的有限进程上的公理系统;最后,基于对开弱高阶互模拟的刻画,证明了该公理系统的完备性定理。该工作为带 mismatch 的高阶进程上互模拟判定的有效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进而为相关的应用建模工作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工作流管理功能,必须将业务过程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并用一种形式化方法对其进行描述.工作流模式是工作流建模的基本构造单元.π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首先提出以π演算作为工作流形式化的基础,然后利用π演算对工作流模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将描述并行、分布式和可移动系统的进程代数应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形式化描述和行为模拟,给出了SBP依赖式ABC转运器的π-演算模型,分析了其基于状态迁移规则的动态行为演变和构象变化过程,并用自动验证π-演算、通信系统演算CCS的移动工作台MWB对该模型进行了状态跟踪和性能验证. π-演算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之下捕获分子生物系统的两个关键属性:模块化组织和动态行为,对其既能进行质的又能进行量的推理,证明了π-演算用于分子生物过程抽象描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BPEL是实现SOA组合服务和服务编制的重要技术.重点论述了π演算的语法定义和П演算建模Web服务的算法,然后以一个典型的银行借贷服务系统为例,利用π演算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和验证.  相似文献   

6.
工作流模式的π演算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π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根据π演算的语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工作流模式的形式化建模方法,以π演算作为工作流形式化的基础,并利用π演算对工作流模式进行了建模。  相似文献   

7.
张帆  李舟军  孙云 《计算机科学》2006,33(11):268-271
两阶段提交协议是最简单且最常用的原子提交协议,该协议使分布式事务的提交具有原子性和持久性。在本文中,我们使用π-演算对两阶段提交协议进行描述,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了证明,进一步体现了π-演算对于描述进程通信及并行性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使用合理性、弱合理性和松合理性对π演算形式化的工作流模式进行合理性分析时,工作流都不符合这3种合理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懒惰合理性的概念,用于对工作流进行分析。通过考虑节点语义,扩展结构合理性。为了表达节点语义,用π演算表达过程图,使过程图具有形式化语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π演算的动态软件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软件架构(Dynamic Software Architecture)是架构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了动态软件架构建模应关注的问题,基于π演算提出了动态软件架构形式化建模的方法,给出了动态软件架构语义的推导算法,奠定了动态架构行为分析和仿真的基础,并能对动态架构的诸多要素进行建模,包括动态演化的起因、时间、操作、非瞬时特性、断点继续执行等.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当前云计算环境下客户的个性化要求,一种新的智能流程的概念应运而生。首先提出了智能流程平台架构,描述了智能流程生成模块、社区云服务管理模块、智能流程执行模块三大模块。π演算能够描述通信拓扑结构的动态改变,具有强大的表达能力,随后运用耵演算对智能流程进行建模描述。为了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介绍了用户需求变更描述模型,并给出了形式化表示方法。依据互模拟理论验证建模正确性表明π演算建模较好地描述了智能流程下用户多变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许慧  伦立军 《计算机工程》2009,35(13):55-57
针对目前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对描述软件系统行为方面的不足而难以生成实时测试路径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π演算的软件体系结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π演算与Petri网结合、构造体系结构模型及测试路径生成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根据测试覆盖准则生成相应的测试路径,实现体系结构模型的动态性和测试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π-演算互模拟判定算法的优化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文  方海  林惠民 《软件学报》2001,12(2):159-166
π-演算采用互模拟作为进程等价的准则.对有限状态的π-演算进程互模拟等价是可判定的,由此提出了互模拟检测算法的一种优化技术.该技术基于只将输入名字实例化为在以后的等名测试中用到的自由名字.通过实例说明这一优化技术可大大减少所用的时间和空间,并证明了优化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任洪敏  刘晋 《计算机科学》2011,38(4):196-198,208
体系结构是系统的高层抽象和集成蓝图,基于形式化方法描述和分析体系结构能在系统开发早期发现体系结构层面的错误并提升体系结构的质量。基于体系结构的πADL形式化规约,结合体系结构领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π演算基本理论形式化定义了系列概念和多种进程关系,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π ADL规约的8种一致性分析方法,用以提高体系结构规约和系统组装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多实例工作流模式是一类重要的工作流模式。π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对π演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π演算作为工作流形式化的基础,利用π演算对多实例工作流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刘峰  陈笑蓉 《计算机工程》2011,37(23):60-62
为保证工作流模型语义的正确性,提出一种基于π演算的工作流模型语义性质检验方法。采用π演算的一个子集πN演算描述工作流模型,证明该模型的反应关系能够终止,构造有限反应迁移图算法,利用NuSMV检验工作流模型是否满足线性时序逻辑性质。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检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阶π演算的构件演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形式化的方法分析软件演化过程中构件的行为已成为目前构件开发中的研究热点。为了满足构件演化过程中行为建模形式化的需要,建立了一种基于高阶π演算的构件演化行为分析方法。对构件演化行为进行分类,将顺序图表示的演化请求转换成高阶π演算进程表达式,通过高阶π演算的语法语义和等价理论等数学基础对演化行为进行推演,并检测演化中是否存在死锁问题。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说明,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中出现停车越来越难的问题,已出现在普适计算环境下辅助泊车的设计。在生活中有关实际问题的设计,都需要从理论上证明。针对辅助泊车流程与兼容性的需求,从π演算的语法和操作语义等理论入手,对辅助泊车的构件行为进行建模同时验证辅助泊车设计的构件行为的兼容性。将π演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了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UML建模方式广为开发人员使用,但其非形式化的描述方法缺少对所描述内容的形式建模过程,本文通过运用πI演算描述UML中的时序图,能够对UML图形所涉及的数据和操作行为进行建模,为UML的动态描述图形提供一种建模的途径,本文提出用树形结构来组织对象的属性和操作,使得在πI演算能对类和对象的表示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证明互模拟同余通常冗长且易出错.双代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统一的框架:若行为函子保持弱回拉,共代数范畴到基范畴的忘却函子有右伴函子,则最大共代数互模拟同余.但已有双代数理论建模类型化π演算存在以下困难:行为函子不保持弱回拉,进程互模拟与共代数互模拟不一致.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用稠密拓扑导出布尔范畴作为语义范畴,令行为函子保持弱回拉;定义一类行为函子,使最大进程互模拟与最大共代数互模拟一致,而迟语义和早语义对应的行为函子属于该类函子.进而给出π演算最大进程互模拟同余的双代数模型,为进一步应用双代数框架对其他复杂演算建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π演算的反射式需求规约描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意识到需求演化的重要性,然而依然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需求演化。反射式需求规约通过描述支持OWL-S需求规约演化的元信息,并支持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这些元信息,实现OWL-S需求规约的演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π演算的反射式需求规约演化模型,使得反射式需求规约的演化能够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实现。针对OWL-S需求规约的特点,给出了OWL-S需求规约的π演算描述方法;使用高阶π演算的进程传递机制,描述了支持演化的反射式需求规约;给出了反射式需求规约演化正确性的推理与验证方法。同时,我们采用交通出行的例子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