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試验設备試驗設备是利用原炉上的冷却水箱作为蒸发元件,并以自然循环方式进行汽化。水箱宽700毫米,高1000毫米,与矿层接触的部分鋼板厚度为12毫米。材质为普通鋼板,外側用厚6毫米的鋼板制作,水流間隙为50毫米。在水箱元件上配有两根直径42毫米的无縫鋼管(入水口)及一根直径100毫米的汽水混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钢铁》1959,(5)
問:我厂是用盐卤粘結镁砂制造转爐风眼砖的,目前我厂的风眼砖質量差,常发现裂縫现象,使用寿命一般只达15爐就坏了,請問怎样才能提高转爐风眼砖的寿命?(江苏常州鋼鉄公司炼鋼厂陈照宏) 答:转爐风眼砖的寿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砂的成分、粒度的配合、打砖的質量、烘烤以及冶炼操作等。现簡单介绍几点其他厂的使用数据,仅供参考。 (1) 粒度:3目45°斜筛,配比为:  相似文献   

3.
我厂风眼砖在烘烤过程中曾发生脱落现象,经过摸索,创造转炉热补风眼的操作方法。热补风眼的方法有卤水镁砂热补法和风眼砖插入的热补法。 (1)卤水镁砂热补风眼的方法: 用一根钢管,顶端焊上2毫米厚的钢板,如图示。钢管的内径与风眼孔相同,它的长度可由风眼砖的长度与风  相似文献   

4.
合川钢铁厂二車間1号小高爐有效容积是85m~3。高爐爐底、爐缸和爐腹的內衬是用耐火砖修砌的,爐腰、爐身和爐喉的內衬是用白泡砂石修砌的。爐缸、爐腹外壳系鋼壳,用6mm厚的鋼板焊接。爐腰至爐頂外壳用白泡砂石修砌,用扁铁作箍。用蒸汽作动力,有3个7号耶氏鼓风机送风和3座管式热风爐,总受热面积为200m~2。利用山地高差修的平桥,人工上料。爐腹鋼壳上部安有噴水围管,管道直径是1″。风口大套和渣口、铁口套是生铁鑄件,风咀是銅鑄件。冷却水经过环水管而分别进入风口大、小套,渣口、铁口套和噴水围管进行冷却。这座小高爐自1955年7  相似文献   

5.
《钢铁》1956,(19)
我厂原有的一座容量为1.25吨的酸性侧吹转炉,风眼有7个风眼直径为32mm,炉衬配料用矽砂70%,火泥30%(按重量)用糖(?)拌和风眼配料为矽砂50%,火泥50%(按重量计)用糖(?)拌和,这种炉衬和风眼耐火度不高,炉子寿命很低,每次只能吹炼4—10炉。1952年学习了友厂经验改进了炉身长度、有效容积,风眼亦改为6个(图1)并用天然矽石砌炉衬和风眼,炉子使用寿命提高到18—30炉。  相似文献   

6.
浇注鋼錠时,因为沒有測量鋼水面的仪表,同时鋼液上面遮盖了一层鋼渣,故对盛鋼桶中的鋼水量难以估計准确。如塞杆关得迟,桶內鋼水就不够补注,会造成鋼錠严重縮孔;如关得过早,則又在补注缩孔后剩有浇余鋼水,无法利用而报废。上钢六厂自1956年8月开始采用了盛鋼桶底砌筋的合理化建议,大大的减少了浇余鋼水,确保了补注縮孔,因而提高了注錠收得率和合格率。盛鋼桶上口內径1060mm,底部內  相似文献   

7.
台肥鋼铁厂参加了三月末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转爐炼鋼会议后,组织了会议的四个主要技术文件的讨论,一致認为这些文件及兄弟厂的先进經驗对車間当前存在爐衬寿命低,炼鋼操作不稳定以及出鋼溫度不高等薄弱环节的改进与提高指出了方向。只要認真貫彻操作要点各項基本要求,生产就会基本好转。通过各工段主要生产工人与車間技术人員共同研究,决定立即在爐衬工段加强貫彻簿层重打,去除瀝青水分,认真执行配料制度,减少砖縫,使用瀝青镁砂风眼砖,以及快速升温多烘风眼等措施。爐前操作貫彻縮短爐与爐的間隔时间、勤搖少动以掌握面吹操作,出鋼时挡好出鋼渣,改进胶氧剂  相似文献   

8.
根据经验:确定转炉沸腾钢(钢号3МБ)的最合适的化学成分,并根据浇注的基本曲线,大大的改进了4吨钢锭轧成的钢坯的质量。沸腾钢是以容量为18砘的底吹酸性转炉炼制的;炉衬用矽砖砌成;有7个風眼砖,每个風眼砖有12个直径为16公厘的風眼孔。風眼总面积为100平方公分;亦即是10.5平方公分/吨装入量。透平鼓風机的風压为1.8—2.2大气压。  相似文献   

9.
鲁德昌  高达伦 《炼铁》1997,16(2):51-51
重钢3、4号高炉(620 m~3)分别在1980年和1987年大修停炉,破损调查发现,炉底的残砖几乎每块都装在一个“铅盒”内。炉底砖和耐热混凝土基础间的找平层全部被铅充填,冷却后形成一个厚约100 mm、直径9 m的大“铅饼”。在耐热混凝土基础中也渗入了不少铅。炉内的铅除部分随铁水带走外,大部分在炉内堆积,并沉积于风渣口水箱的间隙间,使水箱外表面变形,休风换水箱时铅液外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蚌埠、合肥、蕪湖等地的小型鋼铁厂,在全国小高爐会议以后,認真推行了全国各地小高爐高产优質的先进經驗,4月份以来,小高爐的日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3月份全省平均日产生铁4,450吨。4月中旬上升为4,800吨,下旬达到5,600吨,小高爐的利用系数,3月份平均为0.7,4月中旬上升为0.758,下旬达到0.89。多嘴燃烧的經驗在这些地区已开始普遍推广,一般都在热风爐上增加了2~4个燃烧嘴,风温普遍提高了。合肥省直鋼铁厂已把风溫从450℃提高到650℃;蚌埠鋼铁厂由450℃提高到550℃;这个厂还采用并风、并爐的办法,用两套鼓风机、两座热风爐供应一座高爐使用,风量加大了一倍,为了减少热风入爐的阻力,把风口直径由原来的45mm扩大到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厂沸腾炉内有一道斜坡反射拱,拱的倾斜角45°、长904mm、中心角60°、跨度2436mm、厚230mm,用粘土砖环砌而成。由于沸腾段底部截面风速高,高温烟尘冲刷,拱砖磨损严重,加之人工清灰时,炉拱砖受到震动,掉砖频繁。实践中,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沥青一白云石风眼砖的损坏机构,并介绍提高沥青一白云石风眼砖的经验及其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刚 《钢铁》1959,(11)
湖南长沙新生机床厂建立了一座22.5m~3高爐,建爐的目的是为了把含硫在1.0%以上以及渣铁不分的高硫土铁入爐熔化脱硫,获得含硫低的再生铁供炼鋼厂使用。该爐內型见下图。这座小高爐用炭摀爐衬。炭摀爐衬的配料是: 热处理过的无烟煤10~14mm的15.4%,1~4mm的13.8%。焦炭(牛馬司焦)<1mm的10.8%,  相似文献   

14.
《钢铁》1966,(3)
铁鋁錳炉用耐热鋼在我国还是发展不久的鋼种,它和鎳鉻耐热鋼相比,尽管目前还有某些不足之处,如寿命、抗氧化性和高温强度还差些,但它每吨鋼的成本比鎳鉻鋼降低3/4,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鋼的资源条件完全可以立足于国內,可以摆脫鎳鉻鋼系統。从第一拖拉机厂的生产实践表明,加稀土的铁鋁錳鋼基本能滿足使用要求,可大量代換鎳鉻炉用耐热鋼零件。本刊在这一期上特刊出有关文章两篇,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恭贺我公司总包金隆铜业有限公司二号转炉炉寿破全国纪录达到231炉我公司生产的铜转炉用风眼砖,具有较高的抗渣侵蚀性、抗铜锍渗透性、热震稳定性及高温强度,提高了铜转炉使用寿命。五十年国企品质全方位耐材专家铜转炉用公司产品转炉用特种系列风眼砖转炉用镁铬砖转炉用不定型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16.
《钢铁》1958,(1)
重庆第三钢铁厂为了提高平炉炉顶寿命,在1956年12月中修时将原矽砖炉顶改为铝镁砖矽砖混合炉顶。铝镁砖尺寸为150×360 mm。炉顶砌法是两环铝镁砖夹一环矽砖,出钢口和进铁口上部各砌6环,每环均砌铝镁砖12块,矽砖环靠拱脚处砌三块铝镁砖,铝镁砖之间夹2mm厚的铁片,每5~6块铝镁砖为一组,用铁丝系于炉顶料架上(图1)。铝镁砖矽砖混合炉顶与矽砖炉顶在烘炉时升温相  相似文献   

17.
《钢铁》1959,(10)
转爐炼鋼与其它炼鋼方法不同,它的生产周期非常短,要在很短时間內频繁地运送重复的原料和成品;生产紧张,一爐接一爐进行熔炼,很少有空閑时間;因此各工序必须紧密配合,要迅速和及时地进行与转爐有关的一切操作。基于以上特点,我厂经过几年的生产摸索,初步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方能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合理的劳动组织合理的劳动組織是保証生产完成的条件之一。我厂班里有值班主任一人,负責管理整个班內的一切工作,下設四个工段,即化鉄,炼钢,铸鋼及爐衬,每  相似文献   

18.
刘世文  安学孟 《中国锰业》1991,9(3):59-59,33
瓦房子锰矿50m~3高炉1986—1988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多方面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炉型不合理。因此,对炉型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改造前后炉型对比改造前炉型为冶炼普通生铁炉型,上小下大。改造后炉型是在原炉基础上,拆掉炉喉钢砖,扒掉炉身上部砖衬及两层支梁水箱,炉身采用5层环管喷水冷却。同时,将大钟直径由原1000mm增大到2100mm,成  相似文献   

19.
三明钢铁厂3号高炉(314m~3)于1985年11月中旬投产.热风围管用组合砖砌成,外砌绝热砖,在绝热砖与钢壳之间填耐火纤维.风口弯管与鹅颈管连结部位用耐热混凝土现场捣制. 1988年8月,铁口上方热风围管钢壳出现烧红、开裂,有三处裂缝长达190~300mm、宽3~10mm.据初步观察,砌体有下沉,砖缝最大达10mm,钢壳烧红是由于窜风、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厂的10吨炼镍转炉炉壳长4436毫米,直径2200毫米,风眼15个,风眼内径41毫米,风压0.55~0.65(公斤/厘米~2),风量104(标米~3/时),每炉进低冰镍30吨、冷料4斗,低冰镍含镍13.63%,一天吹炼3炉。自1979年投产后,转炉的镁砖消耗甚高,平均每吨高冰镍耗镁砖235公斤左右。为了减少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