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超细陶瓷涂料中分别添加了不同含量的纳米金属镍粉,采用流涂方法在GH202镍基合金表面制备了含纳米镍粉的超细陶瓷涂层.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了纳米金属/超细陶瓷涂料中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微观形貌以及在涂层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摩擦实验评价了涂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的纳米颗粒趋于靠近涂层/基体界面处分布;在900 ℃保温2h过程中,涂层中纳米颗粒没有明显的长大;添加纳米金属镍粉可以明显提高涂层的耐磨损性能,随纳米镍粉含量的增加,涂层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210H型超细镍粉和纳米氧化亚钴的添加对镍电极高温高功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10H型超细镍粉对镍电极的高温有一定的改善,对镍电极的高功率件能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对比发现0.5%(质量分数)是一个合适的添加量;添加纳米氧化亚钴对镍电极的高温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对高倍率性能的提高较明显,其中添加1.0%(质量分数)纳米氧化亚钻的电极的放电效率也高于其他电极,与无添加的镍电极相比,1C~5C时均提高4%左右,10C时提高12.5%.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研究表明导电剂的加入提高了镍电极的可逆性,减小了镍电极的界面双层电容(Cdl),电化学反应电阻(Rt)和warburg阻抗(Zw).  相似文献   

3.
Ni(OH)2水浆蒽醌催化水热还原制备超细镍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焕珍 《化工冶金》1995,16(4):307-311
以蒽醌作催化剂,水热加氢还原从Ni(OH)2水浆制备了超细镍粉,研究了催化剂量、温度、时间、氢分压、浓度和PH等因素对还原速度和粉末粒度的影响,还原率通过X-射线射分析未还原的镍来确定,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粉末的粒度与形貌,研究表明,在温度高于200℃的条件一,蒽醌对Ni(OH)2浆料还原成金属镍粉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所得的粉末是平均粒径约300nm的球状超细镍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它将钴盐或镍盐重量 2~ 5倍的NaOH加入到钴或镍离子摩尔量 3倍以上的水合肼溶液中 ,再与钴盐或镍盐的醇 水溶液混合均匀 ,反应即自动进行。所得纳米钴粉或镍粉具有很好的磁学性能和催化性能。该方法原料价廉易得 ,设备工艺简单 ,无需加热 ,高效快速 ,一步完成 ,产率高 ;母液可重复利用 ;利用该方法可对粒子进行表面包覆修饰。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耀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超细镍粉、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镍电极浆料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的相关产品技术落后、产品规模小,高档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国外产品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大多达到规模化生产。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我国尚在发展中的超细镍粉、镍内电极浆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真空热分解制备超细镍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镍盐与草酸盐反应生成草酸镍颗粒,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调节温度、pH等条件来控制草酸镍颗粒的粒径和形貌;采用TG等手段对草酸镍热分解过程的表征,确定了草酸镍的热分解步骤;研究了真空热分解温度、升温速度、草酸镍形貌对镍粉的影响;制得氧含量小于0.64%、粒度小于1μm的超细镍粉。  相似文献   

7.
纳米镍粉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镍粉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粉末,具有广泛的用途.论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制备超细/纳米镍粉的新工艺、新方法,并将这些制备方法进行对比,讨论了每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对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展望了纳米镍粉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多层陶瓷电容器内电极浆料用球形纳米镍粉的制备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液相化学还原法、喷雾热解法、多元醇法、等离子体法、羟基镍法等。介绍了MLCC用纳米镍粉的表面改性技术,并提出了MLCC用球形纳米镍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前电池行业所用的纤维状超细特种镍粉,以加拿大INCO公司采用羰基法生产的最为有名。但该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易燃易爆和有巨毒的羰基镍,其产品也只能达到微米级。中南大学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明了制备纤维状超细特种镍粉的新方法(已申请发明专利),采用复杂镍盐沉淀转化-热分解流程。新方法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超细和纳米镍粉。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Ni相,晶粒尺寸约13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粉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集中在0.7~0.8μm,最大粒径不超过2.0μm。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粉末近球形,一次颗粒粒径在50~100nm之间,有轻微团聚。改变分散剂种类(PVP、PEG1500、PEG20000、CTAC)和用量可使超细镍粉的比表面积在3.24~57.88m^2/g间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钼业》2005,29(4):55-5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铬钼合金钢离子渗镍抗硫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镍粉经网筛过滤;2)将过滤后的镍粉与填充剂、固体催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配制成渗镍剂后与工件一起放入渗镍箱中;3)加热至400~450℃,保温3~5h;4)继续升温至630~750cc,保温20~24h;5)随箱空冷等步骤。采用本发明对合金钢表面进行离子渗镍,可以在保持铬钼合金钢高强度性能不变的基础上,使零件表面获得0.2~1mm的渗镍层,从而具备良好的耐腐蚀、耐冲刷性能,使用寿命可延长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镍导电浆料在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PDP平板显示器、硅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使得超细镍粉的研究领域倍受关注.但其所需镍粉必须具备高纯、高分散和超细化等特点,国内生产技术难以满足要求,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该文详细论述了各种超细镍粉的制备方法,如雾化法、蒸发-冷凝法、气相还原法、固相还原法、γ射线辐射法、电解法等,且对各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导电浆料用镍粉制备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最有前途的方法是常压液相还原法.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羰基法精炼镍的技术原理,从羰基镍产品(纳米级镍粉、微米级镍粉、气相沉积复合粉)的研究与开发、羰基镍生产设备与工艺过程优化等方面小结我国羰基镍工业的技术现状.由于热解羰基镍可以制备出性能各异、形状不同的多种产品,随着当前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这些形状各异、性能奇特的羰基镍产品为原料,可以研制出许多性能优异的高新技术产品,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企业动态     
金川公司镍钴粉体材料研制取得重大进展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镍钴研究设计院积极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近年来在粉体工程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细镍粉、超细钴粉、四氧化三钴、氧化亚镍、氧化亚钴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及中试。  相似文献   

15.
纳米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金属镍基加氢催化剂的催化原理,通过对纳米镍催化剂与传统的镍加氢催化剂———雷尼镍的比较分析,表明纳米镍催化剂作为新型镍催化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镍基催化剂的重点发展方向,着重介绍了溶胶-凝胶法、等离子体法,以及羰基法等工业中常用的纳米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同时对这些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纳米镍基加氢催化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严明英 《重庆钢研》2000,(25):19-21,49
本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以联氨为还原剂制备超细镍粉,考察了温度、还原剂用量、溶液PH值及添加剂等各因素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制得了平均粒径1μm的超细镍粉。  相似文献   

17.
超细镍粉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我国功能材料开发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超细镍粉的制备工艺和方法,简要阐述各种方法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提出我国超细镍粉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微细镍粉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阳红 《有色矿冶》2000,16(2):45-48
以工业硫酸镍为原料 ,采用水合肼还原工艺成功制取了 0 8~ 2 μm的鳞片状镍粉。研究了温度、浓度、还原剂配比、pH等因子对镍还原率和粒度影响 ,确定了最佳条件 ,对镍粉形貌粒径成份进行了详细检测。  相似文献   

19.
用球磨机湿法球磨微米级镍粉和石墨制备石墨与镍的悬浮液,然后用脉冲激光辐照.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对球磨和激光辐照后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球磨细化了镍粉,并使镍粉和石墨混合均匀,使其可悬浮于水介质中;然后激光辐照悬浮液得到了细小的碳包覆镍纳米颗粒.通过对碳包覆颗粒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认为激光作用会使镍和碳气化并形成镍碳混合蒸气,在脉冲过后的冷却过程中碳和镍碰撞溶解,而温度的不断降低会促使过饱和的碳从镍中析出,从而形成包覆,获得了细小的碳包覆颗粒.  相似文献   

20.
超细粉末的结构与形貌与其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分析、比较了羰基镍粉热分解法、浆化氢还原法、电解法、真空蒸馏冷凝法、机械粉碎法、喷雾一热解法和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镍粉的优缺点,介绍了超细镍粉在电池材料、磁性材料、硬质合金、催化材料、吸波材料、军用特种材料、多层陶瓷电容器等领域的应用状况,提出了未来高端市场对超细镍粉性能的需求为化学纯度高、粉末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表面特性更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