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对非织造产品结构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其中数字摄影和计算机对数字图像处理分析识别方法是目前最新最好和极有发展前途的,重点对此进行探索将使非织造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范松林 《北京纺织》2004,25(5):13-15
对非织造产品结构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 ,其中数字摄影和计算机对数字图像处理分析识别方法是目前最新最好和极有发展前途的 ,重点对此进行探索将使非织造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数字摄影和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分析和识别是一种最新的检测方法,在纺织加工和非织造领域的应用同样也获得了较大的效果,针对非织造产品结构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分析,虽然这种方法尚需不断完善、改进、提高,但已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非织造产品是以纤网为基础,经固网形成固网结点使其紧密联系成为一体结构,由单纤维、纤维束、纤维结及少量杂质疵点和固网方法不同形成的固网结点(缠结点和粘合点)所组成。这种结构的组成对光的反射和透射作用不同,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进行数字摄影,通过光电转换可得到反映光量  相似文献   

5.
6.
2.3.1 短纤维的成网方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其中干法的成网方法又有3种:气流成网、机械铺网和干法造纸气流成网。气流成网和机械铺网属梳理成网,成网前均需经梳理作用使纤维松解呈单根状态,再将多数单根纤维凝聚成纤网。气流成网对纤维单根化要求更高些,受气流作用使纤维在流道中均匀分散输送,再以滤网阻挡将纤维和空气分  相似文献   

7.
范松林 《北京服装纺织》2004,25(1):18-21,35
产品结构是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基础,对非织造产品结构的研究尤为重要。对非织造布的产品结构特征和评价进行了分析论述,并重点对影响结构和性能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测试对比,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必须重视并进一步研究非织造布产品结构与性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范松林 《北京纺织》2004,25(3):10-14
数字摄影和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分析和识别是一种最新的检测方法 ,在纺织加工和非织造领域的应用同样也获得了较大的效果 ,针对非织造产品结构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分析 ,虽然这种方法尚需不断完善、改进、提高 ,但已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种双组分纤维,分别为皮芯型、并列型和基质-原纤型(海岛型、橘瓣型),概述了影响双组分纤维性能的主要因素——纤维的组成成分及比例、纤维截面形状、纤维组分间界面及纺丝组件,介绍了近10年来双组分纺黏法非织造材料的进展,及其在医疗卫生、空气过滤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纺织品按用途分为: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产业用纺织品亦称技术纺织品即Technical Textiles或Techtextiles。它是指为各行各业服务的、专门设计的、具有工程结构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11.
12.
烷基酚聚氧乙烯(APEOs)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烷基酚聚氧乙烯(APEO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中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副产物以及最终代谢产物都具有很强的毒性,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概述了APEOs的检测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GC.MS、HPLC、HPLC-MS分析技术在APEOs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桑建 《江苏纺织》2006,(11B):38-40
枕头和垫褥是使人们睡眠舒适的寝具。枕类产品是由织物经缝制并装入填充物,可以枕在头下或用做装饰的物品。枕类产品按照规格可分为单人枕、双人枕、靠枕等;按照填充物分可以分为谷壳枕、荞麦、茶叶、鸭绒枕、羊毛枕、中空纤维枕、充气枕等;按照用途和功能可分为抱枕、长毛绒玩具枕、保健养生枕、药枕、抗菌防螨枕、按摩枕等。  相似文献   

14.
棉纺织行业产品结构问题及调整思路(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全国棉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服装面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产品结构调理听指导思想,并指出在调整产品结构时要注意服装、装饰及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结构比例的合理化;要扶持品牌产品的生产;要改变纯棉制品的面貌;要开发化学纤维高新技术制品和绿色生态纺织品。  相似文献   

15.
《广西纺织科技》2006,35(2):35-35
由南宁锦虹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纺织关键技术攻关及新产品研究开发——Richcel(丽赛)纤维混纺纱”项目,于2006年2月21日通过南宁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专家检测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