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压欠平衡钻井-勘探钻井技术发展新动向(待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世界石油经济和供求前景分析出发,得到了石油工业上游领域必须重视难拿储量、重视改造挖潜、重视增产增效、重视提高探井水平的结论.从这些必须要重视的技术领域出发,分析了地质特点、储层特点和经济技术特点,指出了完成这些艰巨任务必须要采用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最后介绍了国外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西南石油学院近7年的储备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低压欠平衡钻井--勘探钻井中技术发展新动向(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国外欠平衡钻井的发展与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系列,它是一套特殊工作液(气体、充气液、特殊泡沫、低密度液体)、特殊压力控制(平衡、欠平衡、过平衡)、低液柱压力与特殊屏蔽暂堵相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裂缝性地层的漏失特点、漏失形式及常规堵漏技术应用于裂缝性地层处理漏失的不足之处。如何有效处理此类地层的漏失问题,提出了应用充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应用于裂缝性地层堵漏的技术思路,并就充氮气欠平衡钻井防漏、制漏的机理进行了阐释。文中,对实施充氮气欠平衡钻井的工艺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充氮气欠平衡钻井在新疆油田百泉1井的应用情况、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充百泉1井井漏等复杂实际情况描述,结合氮气泥浆欠平衡钻井技术特点的阐述及该项技术在百泉1井应用可行性分析,利用欠平衡钻井工程软件,优化充氮气泥浆欠平衡钻井参数,制定合理工艺措施,为该井利用充氮气泥浆欠平衡钻井技术实现控制井漏、发现油气藏及适当提高机械钻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吉林探区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录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吉林探区深层天然气井的成功应用,给录井技术带来了新的考验,利用现场录井经验,结合欠平衡钻井工艺的特点,对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录井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吉林油田在长深1井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长岭断陷蕴含丰富的天然气,为扩大勘探开发成果,提高勘探效率,推广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通过欠平衡技术推广与完善,钻井速度大幅提高,气藏保护效果显著,促进了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的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以其优越的钻探效果而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可,我院率先自行研制的井下套管封井器使实现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成为可能。现场实践及理论分析表明,性能可靠的井下套管封井器必须应用以完善配套的工艺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才能切实为油田产能建设作出贡献。本文从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及井控工艺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现场实践系统分析了应用井下套管封井器实现欠平衡起下钻、欠平衡电测的工艺要点及作业流程,并对井下套管封井器的现场应用提出了认识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压及欠平衡钻井中注气量对井内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相瞬变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井筒内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并对低压欠平衡钻井中注气量对井内压力的影响关系和规律进行计算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注气量对井内压力的影响除与注气量本身大小有关外,还与井深、井眼与钻柱结构尺寸、井内液相流量和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单纯增大注气量并不一定就必然会导致井内压力的降低,这取决于所给条件下构成井筒内气液两相流体的静液压力和流阻间的平衡关系。介绍的模型及方法对确定低压欠平衡钻井过程中各相关参数、地面压缩机组的配置、以及设计方案等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氮气钻井作为特殊的欠平衡钻井方式,能够在钻速低、井壁稳定性较好的地层取得理想的提速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新疆油田艾克1井四开段风城组地层的复杂特性和钻井难点预测,从氮气钻井可行性分析入手,建立四开段氮气钻井技术方案,结合新疆油田艾克1井四开段氮气钻井实践结果,分析该区今后采用氮气钻井方式提速需要注意和考虑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欠平衡钻井多相流模型评价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给欠平衡钻井工程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井底压力预测模型,比较了利用均匀流动方法(Guo Boyun模型)、经验公式方法(Beggs-Brill模型、0rkiszewski模型、韩洪升和陈家琅模型)以及力学方法(Hasan-Kabir模型和修正的Ansari模型)建立的三类欠平衡钻井稳定流动模型.利用FORTRAN90分别对6个模型进行了编程求解,模拟了欠平衡钻井过程的环空气液两相流动规律,预测了充气液欠平衡钻井的井底压力.并把模型预测结果和现场施工数据以及全尺寸试验井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分别指出了6个模型的预测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用力学方法建立的修正的Ansari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以满足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设计的工程精度要求.推荐在欠平衡钻井工程设计中使用该方法,保证全过程的欠平衡钻井,实现欠平衡钻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储层保护角度,阐释了实施全过程欠平衡钻、完井的意义。从工艺角度给出了实现全过程欠平衡钻井、完井所需要的关键装备,同时提供了实现钻进、起下钻、测井、完井等作业条件,保持井筒欠平衡状态的工艺方法。文中,介绍了近年应用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在新疆油田克拉美丽气田取得的发现、保护效果。最后,对全过程欠平衡工艺在油田应用与推广给出了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井钻井具有高温高压及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间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极为狭窄的特点,这为在深井钻井过程中保持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深井钻井的特点,运用流变学、传热学和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建立钻井液循环和静止状况下的钻井液温度分布模式及高温高压密度模式和高温高压流变模式,应用这些模式和地层流体的PVT特性对一些实钻深井的溢流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眼水力系统流体热力学模型对深井、超深井的压力平衡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是典型的孔隙一裂缝性火成岩低压储层,常规钻井中机械钻速低、易发生恶性漏失,给钻井及储层保护问题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为此,本文根据漏失速度,优选并优化了充气钻井方式及注入气液排量,同时应用了“PDC+螺杆”的欠平衡复合钻井技术,2007—2008年现场规模应用井数25口,使三塘湖油田原油日产量实现了千吨突破,解决了火成岩裂缝性储层井漏与机械钻速低的矛盾,为火成岩储层的快速高效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鄂西渝东地区钻井地质特点入手,分析了该地区影响钻井速度的主要原因,介绍了目前提高钻井速度的一些新技术,以及这些新技术在鄂西渝东地区钻井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充分反映出这些新技术是当前提高钻井速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来钻井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以来钻井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变化,以适应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勘探开发总效益的需求形势,逐步细化为具有代表意义的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大位移井、小井眼、连续油管钻井、重入井钻井技术。文中侧重介绍了1995、1996年在以上这些方面的工艺、工具、相关的地层评价测试技术、技术集成化应用的突破和进展,以及近期钻井技术发展特征和趋势,对1985年、1995年,及未来的2000年的钻井技术水平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钻井技术也在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为了适应复杂地质结构的采油作业,我国在钻井技术研发以及设备更新上更是进步巨大。这些钻井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钻井速度、降低了钻井技术的投入经费。本文将从我国钻井技术设备的现状以及钻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乌克兰钻井技术,特别介绍了乌克兰应用成熟的,目前我国还没有的涡轮钻井和大直径取芯钻井技术,以及井壁壁后充填水泥砂浆技术。本文从钻井设备、工艺方面进行了引进、消化、应用的初步探讨,对拓宽我国钻井法技术的应用领域,提升我国钻井技术提出了一些设想,期望我国钻井技术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在欠平衡钻井打开储层时,油气通过多孔介质渗流进入井筒,地面监测产量反映储层信息,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实现随钻储层评价。分析了随钻过程储层渗流边界特点,建立和求解渗流数学模型,并耦合井筒多相流模型进行随钻解释。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得到的储层评价结果与对应测井结果一致,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川西须家河组气藏埋藏深、岩石致密、压力高,须二段储层基质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须四段和须二段石英、砂岩含量高等因素所导致的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等问题,系统剖析其钻井的难点,并对其机械钻速现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严重的过平衡状态造成机械钻速大幅度降低;在近平衡、液体欠平衡条件下机械钻速提高不明显;使用气体欠平衡钻井井内液柱压力较低,对岩石产生围压较小,能显著提高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20.
针对九龙山构造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的问题,分析九龙山欠平衡钻井提速的效果及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九龙山欠平衡存在的工程难题,由此提出九龙山欠平衡钻井提速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