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江南某高新区主要河道污染评价及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江南某高新区主要河道进行水质调查评价,分析了江南某高新区主要河道污染的原因.以高新城区主要河道建设为例,说明利用生态修复治理污染水体是河道建设的趋势,阐述了建设生态水利型河道的意义及方法,为更好的治理河道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探索城市边缘区河道治理新方式,立足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河道环境问题。在分析城市边缘区河道的景观生态基本性征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河流水体的纵向连通、河流水系的水质处理、河流曲线自然化修复、分层级生态景观营建、滩地景观型人工湿地、可持续性的植物配置等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温瑞塘河的水质特征、环境容量、现状污染物入河量以及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现状,指出了要立足于河流环境容量、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和减少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的基础上进行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可为河道水质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主要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紧缺。全国大部分湖泊、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甚至出现了许多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生态景观,也对人民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人们日益重视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按照治理手段划分又可分为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方法等。化学方法处理污染水体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改变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pH、吸附沉淀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有机质。物理修复措施包括人工曝气、截污、调水冲污、河道疏浚等措施。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生物栅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方便管理、修复效果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河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对水体总氮、总磷等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州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及其对水体的影响,2007年4-10月对修复区和对照区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该修复工程显著降低了水体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含量;显著提高了透明度;有降低水体总氮的趋势,但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对可反应性磷几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遵循自然规律,能强化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恢复水体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运行维护成本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是当前富营养水体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热点和重点。其主要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等技术。通过研究以上技术的原理及进展,认为人工湿地技术和生态浮床技术是我国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处理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沧浪亭河道水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园林水体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为了准确把握河道水体水温的时空变化,分析了影响河道水温的多种因素,建立了一种河道水温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法预测分析了沧浪亭河道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学模型法能较好地模拟出河道水体温度分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水温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接近.同时,计算和实测值都表明,沧浪亭河道在春、秋季节会因“逆温”导致“翻塘”现象,使水体混浊、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8.
黑臭水体在我国水环境中非常普遍,且呈增多态势。黑臭水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周围居民的健康。因此,黑臭水体的治理刻不容缓。以龙潭川为调查对象,检测了水体及底泥中重金属、COD、氨氮等主要指标,重点分析其黑臭水体的成因和机理,并根据龙潭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川内环保清淤,沿川雨、污水管线重新规划,水生植物修复川内黑臭水体,建设川内水生态、长效修复工程,建设河道补水工程,建设沿川两岸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水质保障的长效机制等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由水体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和水资源危机,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作为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实现污水资源化,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湿地植物修复技术作为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构技术的前沿与热点.文章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和内涵,综述了国内外污染水体湿地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污染水体湿地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和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消除高邮市玉带河水体黑臭问题并完善水利等相关基础设施,优化区域生态景观及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启动了玉带河综合治理工程.阐述并分析了治理工程的主要设计理念、设计原则、技术指标、技术难题与成果,通过采取河道清污疏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梳理交通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消除玉带河水体黑臭问题、大幅度提升河道综合功能,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了解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社会发展对生态压力的作用关系,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陕西省1991年至201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压力指数,得出陕西省21年来的生态安全等级发展趋势.建立社会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可拓模型关联函数法计算得出各年份陕西省的社会发展状态指数,进而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研究陕西省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社会发展对生态压力的影响呈正向作用,而生态压力对于社会发展呈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消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消费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生态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支柱。促进生态消费,一是加强宣传和教育,树立生态消费的观念;二是消费者要规范自身行为,采取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以政策倾斜引导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珲春市2006年和201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珲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即由2006年的10.116 hm2/人增加到2017年的11.667 hm2/人; 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即由2006年的2.89 hm2/人降到2017年的2.76 hm2/人; 生态压力指数由2006年的1.23降到2017年的0.63,即土地生态安全由较不安全变为较安全.本研究结果可为珲春市的生态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西吉县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2010年西吉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260 6 hm2,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84 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076 3 hm2,表明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西吉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切实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后续产业;做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生态移民工作.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综合生态足迹的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足迹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以污染和消费生态足迹相耦合的综合生态足迹法,列出了相应的计算清单及对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框架,南水北调对襄樊生态赤字影响的实例说明,采用综合生态足迹法的计算结果更全面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它把解决生态问题和社会主义前途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通过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主张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它把解决生态问题和社会主义前途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通过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主张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的本质集中在生态风险与生态脆弱性等方面,生态安全研究是低碳绿色发展的热点方向,对于优化景观生态空间结构与维护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应用地理学、生态学以及遥感、GIS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的特征与规律、气候变化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关系、景观格局与功能特征;分析景观格局、气候要素与生态系统中土壤、水文过程及植被过程的关系,气候变化对碳储量、NPP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揭示气候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规律.综合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生态安全的表现特征及其变化,景观格局是制约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对生态安全机制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绿地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而且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起着其它基础设施无法替代的作用,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还是评判是否达到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文章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有: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总结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需要遵从的原则有:生态平衡、生态位以及物种多样性,从绿地斑块的构建、绿廊的构建以及城市生态绿地网络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评价烟台市城市生态状况,在生态足迹的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对烟台市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把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作为修正值考虑其对生态能值的影响.计算结果得出2008年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307 7 hm2/人.进一步对烟台市生态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过多、居民消费方式以及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