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烟田益、害生物种群动态及其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地烟田自然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有益生物有14科14种;有害生物有14科17种。而有益生物中,烟蚜茧蜂、小花蝽、草青蛉、草间小黑蛛、四点球腹蛛等是重要种类,其中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控制有7~14天时滞效益。经数学分析,共建立了11个数学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烟蚜与其天敌间的关系;烟蚜种群、天敌种群消长与时间变动的关系。通过对烟田群落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动态分析,得知其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两者极其相关。   相似文献   

2.
烟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地烟田烟蚜的天敌有10余种,其中草青蛉、烟蚜茧蜂为优势种。各类天敌的综合作用,对控制5月中旬至6月中旬烟蚜种群的增长有明显效果。在烟草栽入大田30~40天,正是多种天敌迁入增殖期,也是有利于物种间相互组合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最好时期,不宜施用农药。应立足于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法控制烟蚜及其他虫害,待不施药不能控制其明显危害时,再采用药剂防治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四川烟区烟蚜天敌资源状况及各烟区的优势天敌昆虫种类,于2014—2015年对四川产烟区烟蚜天敌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采集。调查和鉴定结果发现,四川产烟区天敌资源有6目10科29种,优势种类为烟蚜茧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大草蛉和黑带食蚜蝇。烟蚜茧蜂是各烟区烟蚜的共同优势天敌昆虫,凉山州、攀枝花、达州和广元烟区的烟蚜优势天敌还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大草蛉和黑带食蚜蝇,泸州、宜宾和德阳烟区的烟蚜优势天敌还有异色瓢虫。  相似文献   

4.
烟蚜重寄生蜂种群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烟田和繁蜂棚内烟蚜重寄生蜂的种类、数量组成和种群变动。结果表明,烟蚜重寄生蜂有蚜虫宽缘金小蜂、宽肩阿莎金小蜂和合沟细蜂3种。在烟田,重寄生蜂出现的时间较烟蚜茧蜂滞后25 d,但高峰期仅相差约5 d,这种在时间上滞后、数量上跟随紧密的效应是制约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年繁蜂的繁蜂棚内,重寄生率最高达65.0%,烟蚜茧蜂的羽化率还不到1.0%,而在田间简易繁蜂棚内,重寄生率不超过10.0%。且均以接蜂后7~21 d内烟蚜茧蜂羽化率为最高,而重寄生率以接蜂后7~14 d的最低。因此,人工繁殖烟蚜茧蜂时,建议在田间繁蜂棚内进行短期的繁蜂,即以接蜂后7~14 d为最佳繁蜂周期。  相似文献   

5.
汉中烟区烟蚜发生动态及烟蚜茧蜂防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生物防控作用,于2014—2016年系统调查了汉中烟区烟蚜发生动态、烟蚜茧蜂控蚜效果及烟蚜茧蜂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汉中烟区有翅蚜、无翅蚜种群动态曲线均呈双峰曲线。释放烟蚜茧蜂后,放蜂处理组表现出良好的控蚜效果,以释放2次烟蚜茧蜂且施用1次杀虫剂处理组对烟蚜的控制效果最好。释放2次烟蚜茧蜂且施用1次杀虫剂处理组的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仅施用杀虫剂处理组,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区施药对烟草蚜虫及其天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合在烟草种植时施用基肥而采用农药呋喃丹和铁灭克的根区施药方法,研究农药对烟草蚜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根区施药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烟蚜,也有效地保护了其天敌烟蚜茧蜂。从烟草种植后的两个月内,呋喃丹和铁灭克处理的烟蚜的平均种群密度(头/株)分别为9.6和10.7,显著地低于对照(62.1);而呋喃丹和铁灭克处理的烟蚜茧蜂的平均种群密度分别为5.5和4.6,与对照(11.9)比较差异不显著。同时减少了施用农药的次数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四川省凉山主要烟区烟蚜空间分布格局,给通过释放天敌控制烟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对烟蚜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Southwood的Kc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计算烟蚜种群理论抽样数,用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烟蚜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烟蚜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烟蚜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平均拥挤度(m~*/m)、负二项分布指标(K),久野指数(CA)及L~*/(m+1)分析烟蚜空间分布型更具说服力。本研究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明确了四川省凉山主要烟区烟蚜种群呈聚集分布,是由烟蚜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试析我国不同生态烟区烟蚜发生特点及其防治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对烟蚜的研究成果、试验报道及有关文献资料,依据烟蚜的生活周期型、田间蚜量消长型、为害类别及发生量类别四个方面,将我国几个主要烟区的烟蚜发生为害情况初步划发为8个不同类型的防治区。针对各区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基本的防治模式。阐明了双峰型烟区两峰之间蚜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黄淮烟区是以烟蚜茧蜂为主的多种天敌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贵州及湘北烟区则是气候因子特别是高湿及降水所致。对烟蚜的间接为害,  相似文献   

9.
烟蚜茧蜂规模繁殖中烟蚜越冬寄主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蚜越冬种群保育对保障烟蚜茧蜂规模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接种烟蚜与烟蚜茧蜂,对玉溪地区8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的增长数量、烟蚜茧蜂寄生烟蚜后形成僵蚜的体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种后,油菜、白萝卜、红萝卜上烟蚜数量以及僵蚜体重均可达到烟蚜茧蜂繁殖技术指标要求,可作为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体系中烟蚜的理想越冬寄主。  相似文献   

10.
1995~ 1999年在永安市开展了烟草花叶病 (TMV)、青枯病、烟蚜及其主要天敌的消长调查工作 ,初步掌握了烟草二病一虫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花叶病和青枯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病情消长随着烟株的生长发育而扩展加重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上升 ,基本在烟叶生长后期到达高峰。花叶病在苗床期就已大量侵染 ,是大田期主要的病害侵染源 ;青枯病的扩展速度很快 ,具有暴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 ;烟蚜在高海拔烟区呈现典型的单峰消长 ;在低海拔烟区属于双峰消长 ,两峰期相差 2 0~ 2 5d。掌握了烟蚜主要天敌的消长规律及其对烟蚜的控制作用 ,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 ,是田间的优势种群 ,寄生率 9.0 %~ 17.7% ,最高达 87.3% ,峰期比烟蚜滞后 5~ 15d ,呈现明显的跟随现象 ;蜘蛛、黄足蚁形隐翅虫与烟蚜的相关系数为 0 .874 4和 0 .74 9[1] ,达到极显著水平 ;瓢虫和草蛉属于后期的天敌种群 ,对烟蚜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烟蚜茧蜂是蚜虫的主要天敌,但其控制作用又受到重寄生蜂的影响。我们在烟株封顶后将其分为上、中、下3个部位,对不同部位重寄生率进行分析,为弄清重寄生蜂的活动及寄生规律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前期,烟株下部的重寄生率明显高于中部和上部;在中后期,大田重寄生率高达40%,且此时烟株上部和中部的重寄生率均显著高于下部。在云南大理烟区有2种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 (Bouche)]和长背瘿蜂(Phaenoglyphis sp.),以蚜虫宽缘金小蜂为优势种,长背瘿蜂在云南尚未见报道;大田重寄生率在8月初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烟蚜茧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对烟蚜的自然控制力较强。本文就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应用等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尽的综述。生物学方面主要论述了烟蚜茧蜂的交配、寄生,发育,产卵,体色,性比,越冬,成蜂寿命及其对寄主生命活动的影响,生态学方面主要论述了烟蚜茧蜂的天敌以及气体因子、烟草长势和化学农药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对烟蚜茧蜂安全性高的药剂并明确烟田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保护酶的影响,测定了3种烟田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成虫的毒力以及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对烟蚜茧蜂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烟蚜茧蜂成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啶虫脒 > 高效氯氟氰菊酯 > 吡虫啉;从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对烟蚜茧蜂生命活动和防御机制的影响来看,除LC10浓度吡虫啉促进烟蚜茧蜂成虫体内POD活性提高和3个浓度处理后12 h成虫CAT活性显著提高外,其余处理浓度和时间对3种酶的活性呈现抑制作用。此结果为探明烟蚜茧蜂对杀虫剂的防御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及不同浓度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蛹期羽化时间和羽化率影响,探寻能延迟蚜茧蜂蛹羽化时间且保证较高存活率的最佳温度及类似物组合,为烟蚜茧蜂规模化生产与释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浸法,以对照(10%丙酮)及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烟蚜茧蜂蛹,将其放入相对湿度为75%±5%...  相似文献   

15.
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烟蚜茧蜂和蚜虫宽缘金小蜂对几种非寄主植物材料的趋避性.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茼蒿叶的选择呈显著负趋性;蚜虫宽缘金小蜂对花椒叶、茴香叶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负趋性,但葱叶对其具有引诱作用;烟蚜茧蜂和蚜虫宽缘金小蜂混合组对薄荷叶、鱼腥草叶、紫金泽兰叶、番茄叶和姜叶的选择也表现出明显的负趋性.  相似文献   

16.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是蚜虫尤其是烟蚜(Myzus persicae)的常见重要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感器的研究为其在寄生时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烟蚜茧蜂的触角、复眼、口器、足上的重要感器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烟蚜茧蜂主要有 6种类型的感器:板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和膜状中垫。雌、雄蜂的感器差异不明显。触角鞭节上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Böhm氏鬃毛只分布在触角基节窝和足基节端部。   相似文献   

17.
利用蜂蚜同接技术规模饲养烟蚜茧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蜂蚜同接技术饲养烟蚜茧蜂,结果表明,蚜源的寄生率控制在47%左右,平均每株接蚜2.8头/株,饲养18d后最高繁蚜量可达11万头/m2,饲养23d后单位面积可获得4.9万头/m2以上的僵蚜量,繁蚜和繁蜂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