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不可忽略的饭前“总动员” 1.饭前喝汤 从口腔咽喉经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先喝汤(或进一点水),犹如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同样,饭间进点汤水,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2.
有人吃饭时喜欢同时喝汽水,特别 是孩子。这样做弊多利少。 吃饭时饮水可减少食物在口腔内的停留时间,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这不仅影响食欲,还会增加食物对消化道的磨损。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慢性食道炎、慢性胃炎等疾病。 汽水一般为碱性溶液,进入胃内会降低胃酸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孔凡真 《烹调知识》2011,(13):72-74
一、不可忽略的饭前"总动员"1.饭前喝汤从口腔咽喉经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先喝汤(或进一点水),犹如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同样,  相似文献   

4.
宝宝吃饭可是大问题.妈妈们从来都是高度重视。但有的宝宝就是不给面子,不爱吃饭,不好好吃饭,哄着喂、追着喂,让妈妈费尽心机。建议妈妈这时候最好先做个“自我检讨”.看看宝宝的“厌食症”是不是你无意中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流言:有调查证明,吃饭老是囫囵吞枣的人,患胃癌的几率比较高。而多咀嚼可以减少食物对消化道的负担,降低患胃肠道癌症的风险。唾液有很强的"灭毒"作用,能让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黄曲霉素的毒性,在30秒内几乎完全消失。真相:吃饭细嚼慢咽确实是个好习惯,不仅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还能预防进食过快过饱,对预防肥胖有好处。但并没有证据表示吃饭快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唾液也  相似文献   

6.
用舌头吃饭     
在海外的一次社交场合中,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法国人用鼻子吃饭,只有中国人懂得用舌头吃饭。”这话很形象。舌头,用途很多,吃饭当然也得用它,除掉卷送食物之外,最重要的职  相似文献   

7.
食物既可动人“心”,也可伤人“心”,甚至能让人彻底死“心”。吃饭是关乎心脏健康的,吃得正确,帮助我们离“伤心”远一点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吃饭有不少的科学道理.有人把吃饭当成一种负担,胡乱扒拉几口或边走边吃上一点就算了事,这是极有害的.但是,也有的人对吃饭比较讲究,尽管一日三餐离不开美味佳肴,也没能“吃”出个好身体来.虽然其中缘由很多,但重要原因是对吃饭的科学性认识不足.食物中含有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杂食的,消化道长9米,其0.618为5.5米.是承包消化吸收任务的小肠的长度,最适合以素食为主的混合食物:植物性食物应占总量的0.618。一些发达国家的食物结构中,这一“黄金分割”被颠倒了,动物性食物占了大部分,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的发病率大大上升。 食物供给人体以热能,热能由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烹调知识》2013,(11):69-69
前几天我回老家,还没到家就遇上了前几次回家都没见到的朋友。朋友非拉我去吃饭,当时餐馆门口排着长队,我们边排队边聊天,我也没注意招牌。等轮到我们时,我一怔,这哪里是吃饭的地方,明明就是“国医堂”。我不解地问朋友:“不是来吃饭吗?怎么……”朋友笑笑说:“是来吃饭,不过要先把脉,好确定你适合吃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不少父母经常花很多时间来告诉孩子他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但是,吃饭不应当包括在里面。吃饭应当是让孩子快乐的,自己可以掌握的事,而不能强迫。否则,吃饭往往变成了一场战斗。 孩子进餐时需要时间来适应各种食物的不同口味、气味、温度、质地。因此,孩子进餐时,父母应多鼓励少指责,使食物对孩子有吸引力。下面介绍几点教育幼儿进餐的技巧: 一、使孩子愉快进餐的技巧 1.给孩子的椅子和餐具要高矮适中、大小适当;杯、碗和勺都应让孩子易于使用和把持。还要注意器皿的边要圆滑。 2.给孩子的食物应易于咀嚼。例如:可提供一些“手指食物”,如小片水果、蔬菜条或面包片。  相似文献   

12.
吃饭,摄取食物是人的本能,似乎吃是不学自通的本事。可是由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吃饭已经不再只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因为不良的吃饭习惯引起的生活方式病问题,饮食安全问题,食品传统与文化的继承问题,文化冲突引起的农业贸易摩擦问题等等,都使得许多有识者思考“食事求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俗话讲:“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只要吃饭,我们自然离不开炊具、餐具,或者零食快餐的一次性包装。但是,在我们品尝美味和储存食物的同时,各类的有害物质也可能通过包装和器具悄悄地潜入食物中,伺机进入我们的身体,危害我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一查出糖尿病,许多“糖友”连吃饭都变得战战兢兢,这个不敢吃、那个怕吃多,生怕血糖像“波浪”…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实,只要弄明白食物和血糖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吃饱吃好又能控制好血糖,并非难事。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包括吃进嘴里的食物也不例外,很多人所熟知的“好”食物,也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小小的伤害。但不能因噎废食。人活着总要吃饭——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人能做到的就是规避短处,将伤害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6.
以调味为中心的中国烹饪理论英国人吃饭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他们对食物的要求是营养。林语堂说:“英国人所感兴趣是怎样保持身体的健康与结实,比如多吃点保卫尔牛肉汁,从而抵抗感冒的侵袭,并节省医药费。”(《中国人》)这是科学、实用的态度。中国人对待吃饭则采取了艺术的态  相似文献   

17.
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在提醒我们该吃东西了;而吃饱后,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时间到了,你该停止吃东西了!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不过,受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我们的作息时间难免会有所变化。时间变了,我们吃饭的时间也会随之变化,多亏了食物钟的可调节性,我们才能适应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知道吃,中国人更是以“会吃”闻名于世。提出“你会吃饭吗”这个问题似乎是毫无意义的笑话,但以谷类、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奶豆类和油盐5大类食物构建而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衡量,很多人并不会吃。  相似文献   

19.
《中外食品工业》2008,(1):82-82,84,86
就像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我们吃进嘴里的食物也不例外,很多为人所熟知的“好”食物,也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小小的伤害。但我们不能因噎而废食,人活着总要吃饭——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规避错误,将伤害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2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大”。吃饭是人类繁衍生息和社会稳定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的涵义和内容也一直处在不断丰富之中。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1983年,FAO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粮食安全”新概念:即“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需要的基本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