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0 引言作为现代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薄膜光学是在光的波动理论及相关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光学薄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器件 (如激光谐振腔、干涉滤波片、光学镜头等 )。它在电光源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重点阐述光学薄膜在该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并对这些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单层膜系的应用单层膜系可以有选择地反射某个波长范围的光而透过其余波长范围的辐射。当介质膜折射率 ( n1)大于基底 (如玻璃 )的折射率 ( ng) ,且膜层光学厚度 h满足 :n1h =k λ4    ( k =1,3,5,… )时 ,可获得增反射膜。而且 …  相似文献   

2.
光学薄膜技术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对热能在光学应用中的控制手段 ,就像放映机与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然而在一般的应用场合下 ,多层介质膜强调的是光谱效果 ,除非是为激光专门设计的膜系。商业照明有一定特殊限制 ,在这种场合下 ,热机械性能对低成本镀制的大表面高曲率元件十分关键 ,它的地位与光谱效果同等重要。最近 ,光学薄膜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发明了温控法镀膜技术 ,它适用于大型高曲率表面元件的镀制 ,拓展了强光源的应用领域。1 热控制人的眼睛只能对波长为 4 0 0~ 70 0nm的光谱发生反应 ,在这个范围以外还有很多各种波长的光线。例如 ,…  相似文献   

3.
无色透明材料形成的单层薄膜,其颜色由干涉色决定。以白光照射其表面,随薄膜厚度的增加,将出现一系列色彩,这是由薄膜干涉所致。我们可以根据薄膜颜色,估计薄膜厚度。显然,当厚度增大到后界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相当于只有一个界面的半无限大情形,本文简称“厚膜”),则“厚膜”颜色恢复为无色透明。半透明材料在基底上形成的薄膜系统,以白光照射所呈现的颜色,由于基底及吸收的影响,则不能简单地以薄膜干涉来分析。对于半透明薄膜系统,首先测量它的光强反射率谱和透射率谱,运用传递矩阵[1]方法计算出薄膜的介质光学常数,再以光学常数计算单层薄膜与“厚膜”的光强透射率谱与反射率谱及它们的色坐标。以菲涅耳公式计算出的反射率谱为半无限大介质反射率谱,这时的色坐标可视为“厚膜”的色坐标。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白炽灯光效低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大量红外辐射。本文指出在管壳上涂上红外反射膜是提高光效的有效措施之一。红外反射膜是高的与低,的折射率相问的,每层厚度为1/4中心波长的多层介质膜。利用光在界面上的多次反射,干涉原理产生高的红外反射率,将红外辐射反射至灯丝,从而提高其光效。 本文指出了几种成膜方法,并作了比较,从而选用了较适合于生产的化学浸渍成膜法。并对薄膜提出了要求,从而选用了SiO2和TiO2的多层介质膜。 本文介绍了用上述成膜法获得的SIO2和TiO2薄膜,并作了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低压钠灯电子镇流器邓国扬胡解生王朝栋(中南工学院衡阳421000)1引言低压钠灯是以金属钠作为发光物质的低气压放电灯。由于放电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钠的黄双线上,发光效率超过200lm/w[1]。尽管较低的显色指数限制了低压钠灯的应用领域,但是...  相似文献   

6.
邓申君 《灯与照明》1994,17(2):19-21
钠汞单泡混光新光源及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邓申君自爱迪生发明第一只实用型白炽灯泡到现在已110多年了。一百多年的进程中,电光源产业界和人工照明学术界,围绕着提高光效降低能耗和改善照明质量这两个方面的课题,不断研究和改进,新的研究成果和新光源层出不穷,照明...  相似文献   

7.
巨磁阻抗软磁薄膜因为在制备上与集成电路工艺具有兼容性而在传感器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单层膜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横向各向异性,驱动电流和外加磁场方向对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并且从理论上讨论了GMI效应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8.
增强型光学薄膜通过在铝膜上交替镀制多层介质薄膜,可提升局部波长范围的反射率。由于深椭球反射镜的曲面特性,膜层反射率从底部至外侧不一致,外侧的反射率略低。文章介绍了紫外固化系统用深椭球反射镜的铝增强型反射膜层设计及镀制工艺。实验表明,铝增强型膜可比铝膜提升7%的反射率;同时提升铝膜层表面的保护效果,增加了膜层强度和耐用性,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CIGS太阳电池的总应力来自于单层膜中的沉积应力及膜层界面间的相互作用.计算得出Mo薄膜与CIGS薄膜界面晶格失配度最大,表明相对于其他界面,该界面的应力值较大.而作为缓冲层的CdS薄膜有效地改善了吸收层CIGS薄膜与窗口层ZnO薄膜的界面应力.而对于柔性衬底材料的PI薄膜,如何解决因其较大的热膨胀系数造成的热应...  相似文献   

10.
在绿色照明工程中我们将薄膜材料应用于光源和器具中提高了效率,改善了特性,从而加速了绿色照明的进程。本文主要介绍了用于高效节能光源和器具中的主要薄膜材料,它们为红外反射膜、选择性透射膜、保护膜、透明导电膜及光触媒材料等。本文还介绍了这些薄膜材料的机理、制造、特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Fe Co基软磁薄膜以高饱和磁化强度、高截止频率为特点,在高频领域获得广泛研究与应用。概括介绍了各类Fe Co基软磁薄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非晶薄膜、纳米晶薄膜、纳米颗粒膜、图形化薄膜、多层薄膜。对Fe Co基软磁薄膜的三类重要应用:MEMS微电感、吸波材料、磁记录进行了分类综述。最后展望了Fe Co基软磁薄膜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薄膜铂电阻热流传感器是激波风洞气动热环境试验的主要测量手段,其缺点是不耐冲刷、易损坏,影响风洞试验效率。为增强铂薄膜热流传感器的耐冲刷能力,以厚度0.06μm的铬薄膜作为底衬,既能增强铂薄膜在玻璃基体上的附着力,又不会影响铂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并覆盖厚度0.2μm的二氧化硅薄膜作为保护膜,制作了3层膜结构和两种两层膜结构的热流传感器样品。分析了铬膜及二氧化硅膜对热流传感器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对3层膜和单层膜热流传感器的一维传热过程进行对比仿真计算,证明二氧化硅膜不会对激波风洞热流测量结果带来明显的影响。通过开展热流传感器的对比验证试验,证明多层膜热流传感器热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其热流测量精度和耐冲刷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红外检测技术研究是现代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其技术应用的深入推动了理论研究的发展,且更迫切需要系统性理论的指导。《电力设备故障红外诊断》是一部针对电力工业应用的生产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科技力著。一,诚如作者《前言》所述,“至今国内外尚未出版系统论述电力设备故障红外诊断理论与实践的科技著作”,该书是第一部。二,红外检测技术应用于电力设备故障诊断,在国外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始于70年代,数据积累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均不很充分,而这部著作,其研究除具有前瞻性外,深度也前所未有,是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简讯     
《照明工程学报》2006,17(1):65-65
2005年12月3~5日,由中国照明学会电光源专业委员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电光源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主办的“2005年全国电光源科技研讨会暨CLS 2005会议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宗旨是为全国从事电光源学科的发展和生产应用的科技人员,就共同关注的学术理论和工艺技术等专题提供一个全国范围讨论和交流的论坛,并通过会议充分展示全国各地区在电光源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成就,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给出了红外反射膜的厚度对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分布以及该涂层对2850K照明光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影响,然后讨论了灯丝和泡壳的几何形状,以及钨丝对红外反射能量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给出了红外反射膜的厚度对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分布以及该涂层对2850K照明光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影响,然后讨论了灯丝和泡壳的几何形状,以及钨丝对红外反射能量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测量热电薄膜平面内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一体化的测量装置。本装置可用于测量室温到300℃温度范围内薄膜材料平面内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测量过程简单,测量成本低,且不会对薄膜造成损伤。实验证明,在薄膜两端沉积一层导电性好的铜膜后,该测量装置完全可以忽略接触电阻的影响,使得测量稳定性好,精度高,可满足纳米薄膜热电材料的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的一体化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自愈式电容器规模化生产始于七十年代金属化薄膜生产工艺成熟之后.金属化薄膜具有自愈性质,使得用单层绝缘膜作为极间介质成为现实,从而场强得以大幅提高.因此在低电压电容器上采用后,大大缩小了电容器体积、重量,降低了成本.其优势是如此的明显,以致今天低压电容器市场几乎被自愈式电容器占尽. 自愈式电容器在低压领域的风光能不能向高压领域扩展呢?国内外从业人士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充SF6气体高压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愈式电容器规模化生产始于七十年代金属化薄膜生产工艺成熟之后.金属化薄膜具有自愈性质,使得用单层绝缘膜作为极间介质成为现实,从而场强得以大幅提高.因此在低电压电容器上采用后,大大缩小了电容器体积、重量,降低了成本.其优势是如此的明显,以致今天低压电容器市场几乎被自愈式电容器占尽. 自愈式电容器在低压领域的风光能不能向高压领域扩展呢?国内外从业人士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窄条状非晶软磁薄膜磁导率的测量方法及频率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磁头软磁薄膜经加工蚀成条状后磁导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了条状薄膜磁导率的测量方法,并对多种片状薄膜和条状薄膜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改善磁导率的高频特性的方法.结果表明,薄膜样品刻蚀成主磁极型的条状后,磁导率小于未刻蚀的片状薄膜;随着频率升高至1MHz以后,片状和条状磁导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条状膜磁导率下降更多;多层膜具有较好的高频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