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某车型行李箱外板上部斜楔翻边模的工序内容和结构难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斜楔翻边模搓板驱动滑块结构和翻边随动压料结构的原理及作用,为今后的斜楔翻边模特殊结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丁鹏 《模具制造》2001,1(3):10-12
介绍了一种利用斜楔机构来改变冲模的运动方向,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当工件的高度大于冲床最大闭合高度时的一种模具设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模具工业》2017,(3):31-33
对通路地板上板冲孔翻边模成形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将冲孔与翻边一次成形工序改进为先冲孔后翻边的成形工序,将冲孔的卸料方式由下卸料改为上卸料,同时冲孔翻边仍然保持一次成形,冲孔翻边成形的零件质量提高,保证了地板上板的成形质量,为同类制件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建明 《模具技术》2001,(5):38-39,48
分析了小孔翻边时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以一翻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为例,介绍了一种倒装式结构的翻边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成形某车型翼子板第3道工序中的翻边整形复合斜楔结构,该斜楔将向下整形和侧向翻边整合在一起,减少了模具数量,节约了制造成本。模具已投产,动作顺畅,成形的零件品质好,达到了预期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客车座椅腿支架固定板工艺及其工艺难点和模具的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7.
刘爽  张懃 《模具制造》2008,8(1):19-21
以某车型前地板为例,重点介绍了吊装斜楔驱动器安装在活动压料芯上的结构和利用反向斜楔完成向上翻边的结构。实践证明这两种结构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密封盖零件翻边工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零件的工艺参数的计算,同时介绍了模具结构及模具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整体侧围外板是车身设计、制造中的最复杂的外覆盖件,本文重点阐述了侧围顶梁处侧翻边双活斜楔机构的设计注意事项,希望对提高侧围模具的设计水平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汽车侧围外板结构及成形工艺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双插刀滑车斜楔机构实现汽车侧围外板成形,该机构先后驱动不同方向的滑车,实现了零件负角翻边,并在零件完成冲压后从Z向垂直取件,解决了侧围外板成形过程中起皱与缺料现象,提高了零件成形质量,对同类零件的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天窗顶盖成形工艺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双动斜楔结构在一道工序内同时完成顶盖天窗4条边的侧翻边,减少模具数量,节省了模具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顶罩板翻边翻孔压凸包模的结构,模具解决了顶罩板的边内翻后卸料问题。实践证明,模具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满足零件批量生产要求,对同类模具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汽车侧围外板的冲压成形工艺,提出了一种新的斜楔机构———旋转斜楔机构。将双向运动斜楔与旋转斜楔进行了对比,在侧围板外覆盖件翻边模具中采用旋转斜楔成形机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马波涛  朱雷 《模具工业》2010,36(12):35-37
介绍了一种能够同时包车门周圈和内部的模具结构,分析了该类模具设计时遇到的问题。模具结构简单可靠,一道工序能够同时完成车门内外部的包边,节约成本,缩短了模具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5.
针对CP型汽车离合器盖总成及工艺特点,设计一副专用于CP型离合器盖总成翻卷边铆接的复合模,并对模具结构、工作过程、设计要点、潜在失效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模具结构也可应用到类似钣金零件的连接中。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筒体底部侧壁有向外翻孔的零件,设计了活动凸模式翻孔模,解决了零件翻孔的难题。模具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批量生产,可为同类零件的翻孔成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东风乘用车BF2项目后背门内板OP60工序上、下翻边整形模具设计过程,研究了后背门内板翻边整形模具上、下翻边先后顺序、翻边的力量计算和模具结构。模具设计计算方法是将翻边整形力量计算转换为冲裁力的百分比计算,冲裁力的弧长按翻边整形分模线长度计算,翻边整形力大小确定上、下翻边先后顺序。模具结构设计方面增加反侧装置,解决了凸模受侧向力问题,校核了上、下翻边压力。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模具设计合理,满足自动化冲压线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ANSYS多物理场耦合模块,采用松散耦合法,建立了推进剂贮箱零件侧翻孔电磁成形的有限元模型,揭示了坯料电磁力、应力、应变和厚度等的分布规律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并优化了放电电压和成形线圈内径等工艺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坯料在圆角区域应力和应变较大,且厚度减薄量较大;坯料圆角处残余应力较大。放电电压增大,坯料变形量增加,但厚度减薄量相应增加;线圈内径增大,坯料与模具最大间隙、最大夹角以及坯料最小厚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得到的放电电压和成形线圈内径优化值分别为40 kV和4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