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风景旅游承载力是AVC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风景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接待容纳能力。它的内容可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分项标准。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风景旅游地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2.
刘滨谊  余露 《规划师》2003,19(10):99-104
风景旅游承载力是AVC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风景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接待容纳能力。它的内容可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分项标准。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风景旅游地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风景名胜区拥有大面积的乡村地域,是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敏感且重要的部分。受景区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地等多重生态要素制约,乡村社区人口正增长与允许建设量零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风景名胜区乡村在乡土风貌、文化资源、旅游服务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寻求乡村发展与景区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全域旅游时代景区旅游产品供给侧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青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景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浅析旅游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以漳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漳浦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分析旅游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关系,通过对两者在规划性质、规划理念、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和执行的主要规划规范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在规划的作用、基础资料的调查内容和规划编制做法上存在的共同点的比较和阐述,提出在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各景区的性质采取的相应措施和解决问题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刘滨谊  宋婷 《规划师》2004,20(6):35-37
产业化是风景名胜区现阶段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四川鸡冠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别从旅游策划、土地利用和管理经营的角度出发,分析市场与资源之间相互协调制约的关系,探索市场和资源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6.
卫星城规划建设若干要点--以北京卫星城市规划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6,30(3):9-12
每个城市的每一次总体规划的修编都有侧重点,这一轮的北京总规修编重点在于卫星城也就是新城规划。执行本轮规划.在某种意义上说,成也在新城.败也在新城。只有突出新城规划建设,才能缓解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才能整体优化首都的空间功能。北京新城的确是这一轮总体规划的重中之重,成败关键。因为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新城具有比中心城区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优良的人居环境.才能产生强大的反磁力.新城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才能疏解老城。  相似文献   

7.
刘滨谊  蔡光宇 《华中建筑》2004,22(5):107-111
基于AVC三力理论,围绕风景旅游生命力的研究深化,着重于研究影响生命力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及其关系。结合辽宁菊花岛的项目实践,从客观、主观、主客观相结合以及相关因素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风景旅游生命力的影响因素、测介标准;从定性、定量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方面分析了生命力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地挖掘、塑造、提升风景与旅游生命力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响应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我国于2020年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其中风景名胜区的整合优化工作开展较为艰难,规则也被多次调整。在“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下,如何保障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等级与强度只增不降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文章结合工作实践,以海南省五指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调整为例,利用Arc G于客观翔实的数据对比和政策要求,对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前后的区域管控等级和强度进行对比评估,验证风景名胜区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李先逵 《城市规划》2004,28(5):57-60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很快,成绩很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城市街道广场更为整洁,住宅小区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绿化,城市交通等的巨大变化都使人感到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气息.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然而,目前张家界的城市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张家界作为旅游城市在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张家界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总结张家界城市建设的特色,展望张家界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高强度的旅游区开发,会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失衡,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了使旅游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该文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以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区概念规划为例,从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链接环节(水网系统链接环节和绿带系统链接环节)、技术措施(雨水处理与净化和湿地植物与物种选择)三方面深入阐述了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在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期望为其他地域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面积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的面积直接关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行政决策,关乎建设单位的直接利益,所以竣工面积计算的准确性很重要。本文列举了日常工作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并指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文章还对面积计算的精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近年来的旅游与灾害规划进行了梳理,展现了灾害规划与旅游规划融合发展的现状,指出旅游发展中关注灾害规划策略的重要性;接着文章以四川"5.12"汶川地震灾后旅游恢复重建规划为例,结合笔者参与此次规划的实践经历,论述了规划的编制过程、内容框架,以及关于范围时限、损失评估、项目选择、资金配置等争论的焦点问题;最后文章探讨了此次规划为非常规性旅游规划编制在框架体系、理论基础、应急救援体系等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严华 《中国园林》2007,23(3):39-44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单纯强调保护与片面进行开发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主持编制的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的4个风景地的规划实例,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行动规划等各个规划层面积极探索,希望在风景规划中寻求一种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之间高度平衡的规划方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旅游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居民利益缺失的源头,并以重庆市南川区黎香湖镇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从当地居民利益出发、促进当地居民参与利益分配的具体规划措施,如合理的城乡空间开发模式和城镇建设模式、复合的旅游产业规划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发展策略,等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技术管理为主线,阐述技术管理的理论范畴以及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并以嘉定新城核心区为例,介绍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在城市、社区、建筑三个层面面临的主要矛盾,深入分析技术管理的工作团队及其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现场施工梳理基本的工作经验,提出技术管理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规划是城市 综合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 段,其社会经济条件与主要规划理念、政策 保障之间的匹配度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持续影 响。在中国城市面临空间增长型向内涵提升 型转变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审视发达 国家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综合规划在不 同阶段的范式变化(包括主要背景、发展理 念、规划要点、实施效果等),对比中国大城 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为中国大城市交通 与建成环境的提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 通过梳理中美两国部分大城市交通与建成 环境规划的发展脉络,总结不同阶段的范式 发展特征,结合当前中国大城市空间发展趋 向,为中国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的综合发 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性住房中的一种产品,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民生工程。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高迭千亿元。一系列涉及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该文在对武汉市等中部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适用房建设与发展进行综合评述,研讨我国中部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保障体系经验与启示,探讨我国大中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分析我国滨海湿地公园规划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系统方法,结合辽河三角洲湿地公园概念性规划实践,提出滨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所经历的四个途径:调查研究、分析策划、规划设计、评价保障。旨在探讨滨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促进滨海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冯君明  李玥  吕硕  李翅 《风景园林》2022,29(8):120-126
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对公众出行的影响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选线规划的重要步骤。已有研究主要聚焦空间分布规律展开分析,对公共设施服务能力内在差异性考虑较少。引入网络口碑大数据,通过口碑分值表征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网络口碑大数据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选线规划思路,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等方法,最终构建由商业综合、休闲娱乐、生活服务3类廊道组成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网络。网络口碑大数据兼具空间分布和口碑质量的双重属性,能够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立足区域视角识别与量化部分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在差异性,其支撑下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规划更加强调公众使用满意度对选线过程的影响,在未来城市交通规划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