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2.
用原油色谱指纹技术确定混采油井分层产能贡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混采油井分层产能的确定一般是通过生产测井或地层测试 ,但所需时间长 ,费用高。地球化学提供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确定分层产能技术 ,它是根据单层原油与混合原油的色谱指纹特征 ,配合室内不同比例人工配方实验 ,求得分层产能贡献。研究表明 ,实际配方与原油指纹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小 ,两层的误差为 5%左右 ,3层的误差小于 7.0 % ,与生产测井的结果也较吻合 ,因此可用来计算混采油井的分层产能贡献 ,监测油层的工作情况。图 2表 2参 4(陈世加摘 ) 相似文献
3.
4.
气相色谱分离技术能有效地对混合物中不同痕量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对不同组分进行定量.根据油(气)井生产过程建立混采油井化学模型,采用GC和GC/MS实验分析技术,选择大港油田某断块原油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化合物可配比性实验和化学模拟.结果表明:并非所有色谱指纹化合物都具有可配比性,指纹化合物的可配比性不但取决于生成原油的地质背景,而且还与原油组分的性质、浓度以及色谱分析的分离度和定量方法等因素有关.应用具有可配比性的原油色谱指纹,可以定量模拟混采井生产过程中不同单层的贡献率,并对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实验研究结果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多油源区不同烃源岩对油藏储量贡献率的模拟计算,寻找有效烃源岩及主要运移路径,确定最佳勘探目标区;同时该技术还有望用来解决环境污染动态监测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油层的连通性研究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笔架岭油田JL11区块原油的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都十分相似,仅用油藏地球化学常规方法无法判断其油藏连通性,因此,采用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方法对该区块的东营组和沙河街油藏的连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L11区块东营组东三段和沙河街组沙二段内油藏连通性都较好,沙一段连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油藏流体动态色谱指纹监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藏流体动态色谱指纹监测技术的基本依据在于同油层中的原油具有相似色谱指纹、不同油层的原油色谱指纹的差异性以及指纹化合物的可配比性。其分析结果是油田调整挖潜,制定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重要依据。应用建立的色谱指纹动态监测的数学模型,对东部某油田X37-0开发井区,NmⅢ7和NgⅡ3混采的西37-1井和西38-1井计算出NgⅡ3层的贡献分别为88.98%和86.09%,NmⅢ7层的贡献率分别为11.02%和13.91%。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按NmⅢ7:NgⅡ3为85:15的比例配比成混合样品"配16",提取与实测样品相同的配对指纹参数进行相关分析与检验,佐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升高,产量接替困难。色谱指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主要有2方面应用,一是利用指纹参数计算生产层对井口原油的贡献率,二是对未生产层进行分析、确定潜力层,为油田实施“稳油控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该项技术监测时不需停关井、不用作业,避免停关井带来的产量损失,而且监测快速、准确。现场应用,在增油、降水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为搞清塔里木哈得逊油田薄砂层油藏双台阶水平井机采方式开采两个小砂层的层间矛盾, 将油气地化学研究与油田地质、 油藏工程相结合, 引入全油气相色谱指纹分析新技术。原油色谱指纹分析技术是根据单层原油与混合原油的色谱指纹特征, 有效地识别多层油层混合开发井的产能贡献, 建立计算模型求得分层产能贡献, 进行油藏剩余油含量计算、 油层连通性研究。该技术首次在 H D 1-8 H中应用并获得初步结论, C I I 层采出9 9 4 %, C I 层采出仅0 6 %, 表明薄砂层双台阶水平井层间矛盾严重, 为薄砂层油藏分层注采论证与监测技术储备提供了依据, 下步将继续完善色谱库, 提高解释精度, 加大该技术在哈得薄砂层分层测试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稠油火驱开发能否实现高温氧化将会直接影响开发效果,火驱燃烧状态的判识已成为火驱开发的技术难点之一.为攻克这一难题,采用天然岩心开展火驱实验,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采集的原油开展饱和烃、烯烃和芳香烃指纹特征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受高温氧化作用影响,火驱后稠油中的饱和烃含量明显上升,色谱指纹图呈前峰单峰型分布,正构烷烃含量增... 相似文献
12.
从气田的实际情况出发 ,讨论了储层的产能与测井响应之间的潜在关系。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测井对产能的预测评价 ,从而为气田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进一步拓宽了测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油藏描述技术是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床用先进的计算模块,对储层形态进行精细的描述,并准确确定储层的分布状态和储量规模。主要介绍了利用 RM和 Jason软件,对濮 98断块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将振幅型地震数据体反演为波阻抗型的岩性数据体,综合地震、地质、测井、岩心、录井、油藏工程等数据,对该区块储层、油藏参数进行估算和储量计算,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平湖油气田储层及含油气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湖油气田是东海第一个开发的复合型油气田 ,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渐新统花港组油藏 (H2 -H8)和始新统平湖组气藏 (P1 -P1 1 ) ,首期开发区为F1、F2断块 ,二期开发区为B1、B2断块。在平湖油气田开发过程中 ,针对花港组油藏波阻抗与岩性相关性好 ,而平湖组中下部波阻抗与岩性相关性不好的这种地质和地球物理特点 ,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尝试多种方法预测储层及含油气 ,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成果。 相似文献
16.
17.
含水油藏改建储气库过程中,注入气在储层中的驱油作用会使采出气与注入气的组成发生变化。采用油气色谱指纹技术能较好地实施对注入气与储气层的监测。笔者分析不同储层的油气指纹特征,确定这些油气指纹的差异和引起差异的原因,开展两层及三层油气的配方试验,建立分层储气的数学模型,应用小波包分析技术提高油气指纹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两层及三层合注合采的情况,实际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分别在7%以内,说明油气指纹可用于计算含水油藏多层储气合采井中各层的储气贡献、监测各储层的产气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
川中须家河气藏是川渝地区近年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之一,为川渝气田上产的主要接替层系。随着该气藏的开发,一些低产气井由于带液能力不足而在井底形成积液,导致生产异常,部分井甚至只能进行间歇生产。针对气藏地层水矿化度高、Ba2+含量高,较多的井产凝析油的特点,开展了泡排配套技术的研究。研制了耐高矿化度、抗Ba2+沉淀、抗油的CT5-7CⅢ起泡剂,研制了在常温下破乳速度快、破乳彻底、油水界面清晰、可配入消泡剂进行加注的水溶性CT1-12A破乳剂,研究形成了适合现场生产工艺特点的应用技术。进行了7口井的泡排现场试验和3个集气站的破乳现场试验,增产天然气约2.79×104m3/d,增产水约40m3/d。现场试验表明,研制的泡排药剂体系具有泡排及破乳效果好、药剂加注设备少等特点,在满足泡排的同时不会影响凝析油的回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石油地质学中极为重要的油气成藏研究入手,分析了油气成藏研究历史,划分了3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以油气藏背斜说或重力说为代表。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为以Tisso有机生油理论、油气二次运移聚集原理及我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为代表。第三阶段(80年代-现在)以油藏描述、盆地模拟、储层地球化学、含油气系统和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代表。从地温场与地压场、成藏史、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系统和盆地模拟等5个方面讨论了油气成藏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