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冷热负荷特性,提出了冷却塔—土壤耦合热泵过渡季土壤蓄冷模式,采用软件TRNSYS建立了冷却塔—土壤耦合热泵过渡季土壤蓄冷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针对过渡季土壤蓄冷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工况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冷却塔—土壤耦合热泵过渡季节土壤蓄冷的控制策略.本文力图通过上述研究探索出缓解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全年热失衡问题、提高该系统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纳米流体、微胶囊及定形相变材料等新型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变材料在空调蓄冷系统中的应用,归纳出了相变过程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问题,对蓄冷设备的蓄冷量、蓄冷速率等参数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并对混合蓄冷、相变蓄冷型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相变蓄冷型潜热输送空调系统等新型空调蓄冷系统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相变蓄冷材料有着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蓄冷密度,应用于空调蓄冷系统可提高制冷机效率,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要综述了国内空调用蓄冷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冰蓄冷装置的发展和完善为空调蓄冷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高温相变材料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使得蓄冷系统整体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蓄冷技术在应用方向的长足进步为空调蓄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结合土壤耦合热泵技术和土壤蓄冷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泵空调系统形式——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建立了夏季空调工况时土壤蓄冷、释冷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固相增量法模型对系统的蓄冷、释冷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为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种土壤蓄冷与双级热泵集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恩  高涛 《暖通空调》2007,37(11):40-42
结合蓄冷技术和土壤源热泵技术,提出了一种土壤蓄冷和双级热泵集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双工况制冷机组和水源热泵机组构成。介绍了该集成系统制冷、蓄冷和供热的工作过程,并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土壤蓄冷、释冷的数学模型,对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盘管管材、土壤类型、蓄冷温度、流体的流量、盘管间距以及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管束内层盘管运行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空调工程中的蓄冷技术:第一讲 蓄冷技术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巨永平  孙志荣 《暖通空调》1995,(5):39-41,45
这一讲介绍了蓄冷技术在我中发展的社会背景及蓄冷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国内外发展概况;阐述了蓄冷的含义、蓄冷系统的分类以及全部蓄冷与部分蓄冷两种设计模式;此外,分析了空调系统中采用蓄冷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了蓄冷系统的适用场所。  相似文献   

8.
蓄冷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道平 《暖通空调》1995,25(4):30-33
本文介绍了蓄冷方式和特点,并对蓄冷水和蓄冰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蓄冷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了蓄冷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空调工程中的蓄冷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讲介绍了空调工程中实用的七种蓄冷系统,论述了各种系统的形式及主要特征,分析了每种系统的优缺点。这七种系统包括:冷媒盘管式蓄冷系统、完全冻结式蓄冷系统、冰球式蓄冷系统、制冰滑落式蓄冷系统、冰晶式蓄冷系统、水蓄冷系统和共晶盐蓄冷系统。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适用于常规空调工况的蓄冷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在蓄冷器蓄冷动态特性,采用显热容法对蓄冷器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载冷剂流量和进口温度对蓄冷器蓄冷的影响,获得载冷剂流量和进口温度对蓄冷器蓄冷的影响曲线。结果表明水流量的增加对总的蓄冷量的增加非常有限,而进水温度的变化对蓄冷量的有一定的影响。旨在为常规空调相变蓄冷技术的应用提供应用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1.
用拍照法对一种自行研制的相变蓄冷介质的凝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该介质的相界面位置、凝固份额及平均蓄冷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界面移动速度和凝固速率随冷媒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壁面的平均蓄冷传热系数及蓄冷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自然对流对凝固初期传热过程的影响比对后期要大。  相似文献   

12.
沈迪  郝学军 《煤气与热力》2021,41(4):5-9,10041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静置状态蓄冷水箱斜温层上端位置、下端位置、斜温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采用模拟方法在容积一定的前提下,研究静置状态蓄冷水箱横截面积对斜温层的影响。实验蓄冷水箱的长、宽、高为0.6m、0.6 m、3.6 m,实验条件下,斜温层上端位置1 h后趋于稳定(高度基本保持在1.06 m),斜温层下端位置逐渐下降(高度由0.80 m降至0.25 m)。蓄冷水箱斜温层厚度初始为0.23 m,经历8 h静置后变为0.81 m。在容积一定的前提下,建立与实验蓄冷水箱尺寸相同的蓄冷水箱模型(称为原型蓄冷水箱)以及4个与实验蓄冷水箱容积相同但高不同的蓄冷水箱模型作为对照(对照蓄冷水箱1~4的横截面尺寸分别为0.7 m×0.7 m、0.8 m×0.8 m、0.9 m×0.9 m、1.0 m×1.0 m)。随时间延长,斜温层上端位置、下端位置、斜温层厚度的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原型蓄冷水箱)的变化基本一致,模拟结果可以准确反映斜温层上端位置、下端位置及斜温层厚度。在模拟条件下,对于原型蓄冷水箱、对照蓄冷水箱1~4,在0时刻(水泵停止时)斜温层形状扁平,随着时间推移变为上凸下凹。原型蓄冷水箱、对照蓄冷水箱1~4斜温层厚度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相同时间原型蓄冷水箱、对照蓄冷水箱1~4斜温层厚度的变化虽无规律可循,但相差不大。原型蓄冷水箱、对照蓄冷水箱1~4斜温层截面积(蓄冷水箱竖向中间截面上由11.1℃与6.9℃等温线及水箱壁面包围的面积)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相同时间,斜温层截面积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对照蓄冷水箱4、对照蓄冷水箱3、对照蓄冷水箱2、对照蓄冷水箱1、原型蓄冷水箱。蓄冷水箱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横截面积越小的蓄冷水箱斜温层截面积占比越小,分层效果越好,可利用的冷水越多。长时间静置,易导致斜温层增大。  相似文献   

13.
冰蓄冷器设计残余蓄冷量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冰畜冷器设计残余畜冷量的概念,并结冰蓄冷器的设计残余蓄冷量及其在冰蓄冷空调工程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冰蓄冷器设计残余蓄冷量对于准确确定冰蓄冷器的额定蓄新冷量进而正确选用冰蓄冷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该文首先介绍了确定冰蓄冷系统蓄冷率的方法,并对采用江水源热泵与冰蓄冷复合系统的重庆市江北城CBD区域2号能源站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计算该项目在不同蓄冷率下2号能源站设备初投资、运行费用及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绘出蓄冷率与寿命周期总费用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出最佳蓄冷率。  相似文献   

15.
水蓄冷技术是实现电网削峰填谷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影剧院水蓄冷系统的设计和经济技术分析,认为应用水蓄冷系统不仅减少初投资,而且大幅降低运行费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除热量的构成进行了讨论,并对冷冻水、楼板和内墙造成的除热量的逐时分布进行了估算,用某大厦空调运行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表明,空调运行的开始阶段除热量数值比较大,甚至为主要空调冷负荷,认为除热量对冰蓄冷空调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冰蓄冷空调技术而言,在进行负荷计算时,必须要对除热量予以适当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空调用纳米复合材料相变蓄冷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和分析了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及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在常规空调中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相变蓄冷技术,并对其相变温度和过冷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纳米TiO2可减少相变蓄冷介质的过冷度。  相似文献   

18.
冰蓄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寅平 《暖通空调》1997,27(6):25-30
对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作了综述,讨论了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及技术难点,展望了近期冰蓄冷研究和开发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平衡电网负荷、削峰填谷及利用可再生浅层地热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了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新设想.该集成系统将蓄冷装置与地下埋管换热器合二为一,在夏季空调工况时,利用电力低谷时段的廉价电力,将冷量全部或部分储存到土壤中,以供白天用电高峰期空调使用;在需供冷的过渡季,系统按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供冷工况运行,将系统的冷凝热排至土壤中,为冬季供暖储备热量;供暖季节,系统按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供暖工况运行,土壤作为热泵系统的低位热源.介绍了该集成系统的形式、技术特点及核心研究内容,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影响集成系统运行特性、冷量损失的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