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称。数千年来,随着朝代的更迭,服饰的演变多姿多彩。然而,中国历代服饰具有的共性以及个性化之规律性是显而见的,即通过单一的“平面结构”所体现的统一的风貌和利用无穷的“衣缘变化”而追求的通异风格。在“平面结构”和“衣线变化”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在上篇中主要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论述“乎面结构”确立了中国服饰“以形传神”的审美原则;在下篇中论述“衣缘变化”造就了中国服饰线性艺术的审美取向。一、“平面”加“衣线”完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来构“平面结构”是指服装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仿生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服装的外部形态、色彩、材料及功能,也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增进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论述了服装仿生设计的步骤,分别从服装的色彩与图案仿生、形态仿生、材料仿生与功能仿生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仿生设计的流程,为未来的服装仿生设计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联想、创新与服饰仿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为基础,从具象仿生设计、抽象仿生设计和意象仿生设计3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运用联想与创新的设计语言,进行仿生服饰设计以丰富服装设计的款式、色彩和纹样。  相似文献   

4.
环保健康、简约和谐的生态美是现代服饰绿色设计的审美追求。本文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美为指导,对我国云南独有的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进行系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服饰设计的色彩、面料、图案、工艺、饰品和款式等方面论证其与地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健康和谐关系,有利于深入剖析云南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服饰设计生态美的理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和特殊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它的重要意义,说明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又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性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服饰的起源     
本文简要论述了服饰起源的种种假说,并综合运用社会生物学与唯物史观的观点来说明服饰起源于原始人索食目的与繁衍后代的目的。同时,文章从服饰的审美发生说明美是合目的性的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7.
从服装理念、服装技术、服装经营、服装科教等4个方面论述了红帮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并指出了红帮这种创新精神在中国服饰史上的意义:一是对摧毁封建服饰等级制度、实现中国服饰现代化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以实际行动引导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世界服饰审美文化接上了轨道;三是感召了红帮新一代传人,促进了当代服装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西方历代人们在追求女性服饰美时存在的弊端及现今人们所追求的女性服饰美与服饰造型、色彩、面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不同,并对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主要的;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求美的审美特征,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体现了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强调人在审美过程中与自然浑然一体,追求一种天人和谐的审美境界。在该思想影响下,中华民族图案形成了自然质朴、含蓄内敛的气韵和风度.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图案内容与达意的分析,论述“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民族图案设计中的体现,并对民族元素在家纺图案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载的人性论是由“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部分组成的。天地之性是纯善无恶的,它的善性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个是“仁”,一个是“诚”。纯善无恶的天地之性主要是说明人类有共同的潜在的善的本性。气质之性是善恶混,它主要是说明个体人的品质不齐的原因和根据。它们之间是一种本然、实然和应然相统一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审美张力是一种“不动之动”的虚力 ,具力的意味 ,而不一定是实际的力。它体现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物理力与心理力的双向反馈 ,因两种力的结构相同而让审美主体产生美感。审美张力包含有力的遮蔽与开显 ,为力的圆融状态。它广泛体现在情感与理性、实用与超脱、现实与理想、朦胧与清晰、有限与无限、美与丑等多种关系上 ,使审美具有无穷的魅力。审美张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关于对自然的界定,认为自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进而阐述了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认 识,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做到正确的认识自然、开展科学实验和坚持百家争鸣,做到按自然 规律办事。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介绍了在主持实施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科技行动计 划中获得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党在十八大中提出"美丽中国"的建设任务和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生活美"、"环境美"、"产业美"、"文化美"(简称"四美")的角度阐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内涵,再以树山村为例,梳理树山村"四不美"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通过合理的规划途径将"四不美"变为具有"四美"内涵的美好乡村,从而针对当前美好乡村普遍存在的"四不美"的问题,总结出具有较高可行性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思路及建设路径,为其他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古代哲学“虚与实”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士园林的美学特征;运用了一些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对已经熟知的园林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之美”、“运动之美”、“空间之美”和“意境之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阐释,证明了“虚与实”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影响和意义;试图透过中国古典园林表面的形式美,发现其内质的美。  相似文献   

16.
以形式美法则原理分析西北民族服装的文化内涵、款式结构特征、色彩特征和民族服装风格的流行.得出在同一形制下通过服装构成要素的变化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服装特征,并将其文化内涵广泛汲纳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7.
阿来在《鱼》中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视域,客观冷静地给人们展现了:原生态景观中人与自然谐和之美、人情人性之美、强悍生命之美;特定生活习俗与文化观念;文化重建的前瞻性反思与预见。从而使小说寄寓深刻的人类学审美意义,并蕴聚着认知和审视的力度与厚度。  相似文献   

18.
形式美、变幻美和组合美形成了自然美的三个主要特征:通过阐述了自然美产生变幻美特征的一些重要因素以及构成组合美特征的诸种表现,无疑有助于提高自然美欣赏的能力,同时也能由此而产生如何珍惜、保护这些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美好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以“根基在哪”为核心,探索赵冰教授确立的,企在能激发个人信仰时代的他个人自我的信仰———“活的信仰”这一文化信念的发展脉络,并论述由此信仰生发出的,以中华为根基,以激活各主体的创造力为目标的营造体系建筑思想“活的建筑”的建构历程。这一营造体系建筑思想具体框架为:一次营造活动,涉及内在与外在(人与物)两方面因素,包含三个层次即境界、礼仪、技艺的内容,展开为设计、建造、呵护、保护四阶段。这一框架的确立,对于文化的整合、实践的指导、现实面貌的改进、营造思想的传承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作为客观历史发展过程,核心是"复杂的联结".全球化语境中的饮食消费文化具有三项基本特征:空前的丰盛性、膨胀的求新性、危险的整体性.对其的批判可以从浪费、盲目和殖民三方面展开,以积极建设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