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潭口稠油为浅层特稠油油藏,通过对潭口南区、北区注汽吞吐采油开发,认识不同井区注汽周期的生产特点。结合井网加密、注氮工艺配套生产,探索潭口稠油油田合理的注汽采油模式,提高蒸汽吞吐的有效性,提高其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备流动性;注蒸汽热采,随吞吐轮次增加,递减加大,采油速度降低,存水率升高,油汽比下降,效果变差,开采难度加大。为提高稠油开发效果,通过稠油注氮气作用机理研究、物理模拟研究、注蒸汽加氮气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油藏物性界限条件、氮气注入方式及合理的注采参数与时机。进行稠油注氮气提高开发效果试验取得成功,并首次将大规模工业化注氮应用于新疆九7+8区齐古组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显著。为改善稠油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稠油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稠油油藏而言,注蒸汽热采已成为勘探阶段的主要试油方式和开发阶段的主要生产方式,准噶尔盆地通过注蒸汽开采的稠油已占年度石油总产量的1/3以上。通过剖析准噶尔盆地已投入开发的部分典型稠油油藏,研究探讨稠油油藏的经济极限油汽比(储量起算标准)、初步建立了不同埋深、不同开采方式、不同油价的工业油汽比标准,在稠油油藏储量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对稠油油藏的评价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K油藏为浅层稠油油藏,油层平均埋深240 m,属于边缘氧化型稠油油藏.针对K油藏开发过程中注入蒸汽波及的效率低,热连通不充分,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选择该油藏有代表性的井组,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油藏连续汽驱、间歇汽驱、低干度汽驱等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经济因素和最终采收率确定了合理的开发方案为高注汽强度的间歇汽驱,注汽强度80~100 m3/d,注汽周期为6个月.数值模拟结果对油田实际开发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分析地质参数及注汽参数对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是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最大的地质参数,其次分别为油层厚度、渗透率及油水体积比;注汽强度为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最大的注汽参数,其次分别为注汽速度、井底蒸汽干度及焖井天数。  相似文献   

6.
M油田为一浅层特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加快,开发效益下降。为挖掘油藏北部汽驱区潜力并提升开发效果,选择有代表性的井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注汽速度、注汽干度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不同间歇汽驱开发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优选出适合目标区域的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结果对相似油田蒸汽驱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吸汽能力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在利用水平井进行稠油注蒸汽热采时,都认为蒸汽在注入过程中是均匀扩散到地层中的,简单的利用Max-Langenheim公式计算加热区面积.通过对地层的吸汽能力进行研究,得出了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的吸汽能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热传递的影响,还考虑了蒸汽内能和摩擦损失能量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型开发了一套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分析软件(HHTS).用所开发的软件对辽河油田冷42块油藏进行了计算,为稠油热采和水平井热采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实际研究表明,蒸汽在注入过程中并不是均匀扩散到地层中,而是呈现某种数学分布,注汽速度与油藏参数、地层的吸汽能力和蒸汽的物性参数有关,即蒸汽的注入压力和注入流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变量,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8.
八面河油田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了针对薄互层油藏、薄层油藏和特薄层稠油藏的热采工艺。该工艺以优化注汽参数和选井选层工艺为核心,以保证注汽质量为关键,以强化防砂、油层保护工艺配套为辅助,使蒸汽吞吐热采成为这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主导工艺,解决了八面河油田难采稠油开发难题。  相似文献   

9.
小洼油田吞吐后期一注多采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洼38块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低效益井增加,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借鉴蒸汽驱、间歇蒸汽驱、蒸汽段塞驱的驱油机理和井组筛选标准,优选低油汽比井组进行一注多采试验。试验后,井组地层能量得到一定补充,地层压力升高,蒸汽驱动油流到达生产井,延长了井组周期产油量、油汽比和经济效益。在油藏未能全面转为蒸汽驱开发前,一注多采是改善稠油油藏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油田井网优化问题。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油藏为例,对断块稠油油藏直井、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的10种井网形式进行注采井网部署,比较分析累计产油量、净产油量、油汽比、采出程度等钻采指标,筛选出最佳井网形式。研究表明,直井与水平井组合井网的开发效果优于直井井网,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井网形式更适用于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11.
CP油田为埋深较浅的双重介质砂砾岩背斜构造普通稠油油藏,以常规冷采方式投入开发以来,开发效果较差。为此,依据该区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且地层裂缝发育的地质特点,考虑采用热采方式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参照稠油热采开发方式筛选标准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CP油田采用衰竭式+蒸汽吞吐的开发方式为最佳开发方式,原油采收率可达到41.4%。在此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蒸汽吞吐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井底干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上述开发方案对CP油田一口冷采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在注汽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该油田的成功经验对相似油田转换开发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XQ⁃45区进入多轮次蒸汽吞吐阶段后,受边水、断层、储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吞吐效果越来越差。结合油藏动态数据,依据剩余油饱和度参数的不同将该区块79口油井划分为不同类型稠油井。其中,受边水影响的稠油井较多(22口),边水沿高渗层向油井推进过程中,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易造成水淹。为进一步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针对边水影响型油井中未水淹层段,采取单层蒸汽吞吐的方式来研究边水影响的蒸汽吞吐参数优化。通过提取单井地质模型,对比不同注汽方案,优选出最佳方案,即:注汽强度为100 t/m,油汽比将保持在0.2 t/t以上,可获得最大采油量。结果表明,周期注汽强度为100 t/m时,周期产油量在第3轮次达到峰值,蒸汽波及半径达到最大值。吞吐5个轮次后,累注汽量3 700 t,累产液量4 500 t,累产油量738.65 t,方案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地下石油矿储中,除了较易开采的轻质油,还有许多不能直接开采的稠油,稠油油藏常用注汽热采的方式进行开采.蒸汽干度是稠油热采工艺中衡量湿饱和蒸汽品质的重要参数,对稠油热采效率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注汽管道内湿饱和蒸汽干度测量方法——矩阵电导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水和蒸汽的热力学性质,建立了矩阵电导法测量湿饱和蒸汽干度的...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在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中,井间一旦发生汽窜,导致蒸汽无效循环,将严重制约蒸汽波及体积的扩展和原油采收率的提高。用二维可视化实验装置,研究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汽窜现象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井间汽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孔介质中蒸汽的推进实际为蒸汽驱动冷凝水与变温热水驱动原油的渗流过程;驱动前缘以外,油藏温度逐渐降低,呈现常规非活塞水驱油特征,水的渗流速度快于原油,呈现明显的突进现象,窜流通道两侧留有大量剩余油,注采井间汽窜时的平面波及系数仅为43.16%;而在热波及区域内,存在绕流残余油与角隅滞留油。影响井间汽窜的主控因素包括:井位与高渗带位置关系、平面非均质性、厚度、原油黏度、注汽速度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稠油热力开发始自20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大规模开发,高品位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已经相当高,已经投入开发的油田基本上进入了高轮次、高含水、较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产量持续下降。虽然特、超稠油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注汽工程技术的限制,没有形成产油能力。为增加超、特稠油储量动用程度,研制、开发了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已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推广应用5台,运行工况良好,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的配套和应用,提高了我国特稠油、超稠油井的开采水平。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的研制、开发和工业化生产、试验和推广应用,在增加超、特稠油产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油田车510井区沙湾组浅层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PVT 高压物性室内实验方法分析了CO2 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机理,并针对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蒸汽超覆及汽窜现象等问题,对该区块进行了CO2 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措施井平均单井增油量为206t;措施井平均含水率降低了23%,目前已累计增油6792t,实现增油收益1564万元。经过CO2 辅助蒸汽吞吐措施之后可以明显改变该区块的开发效果,并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冷X区块经过2006年注水开发阶段后已大面积开发,含油总面积3.5km2、地质储量3.19×106 t。冷X油藏物性差,平均渗透率在15×10-3μm2,属于典型的深层低渗透油藏,该区块注水开发效果差,开展注空气驱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冷X块注气井组的地质特征,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完成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生产历史拟合和动态预测等。该油藏通过注空气开采,能大幅度地提高该区块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汽驱井组封窜调堵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是目前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吸汽剖面不均匀、汽窜口是影响汽驱开采稠油的主要问题。汽驱生产时间越长,汽窜干扰现象越严重,窜流通道的形成,使剖面动用程度难以改善,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了GFD-98高温凝胶复合堵剂,并在几口汽驱井的封窜调堵作业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稠油超稠油区块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性差的问题。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CY—2可以明显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该项技术在滨南单家寺油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稠油超稠油区块注汽开发的效果及经济性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