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综述国内外原料气和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脱硫材料和吸附脱硫工艺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介绍分子筛类、金属氧化物类、活性炭类等脱硫吸附剂。分别评述物理吸附、活化吸附、选择性吸附等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的机理和工艺.  相似文献   

2.
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脱硫方法以其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于深度脱硫、无污染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文章介绍了物理吸附、反应吸附、选择性吸附等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的机理和工艺。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加氢脱硫、吸附脱硫、氧化脱硫、生物脱硫和萃取脱硫等轻质燃料油脱硫技术及相应脱硫原理,比较不同脱硫工艺的优缺点,展望脱硫工艺的发展方向,为了得到超低硫含量的燃料油,减少投资和降低成本,使生产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将更多的研究集中于生物脱硫、离子液体脱硫和耦合脱硫等其他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4.
吸附法脱除燃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于深度脱硫、无污染等优点,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综述了国内外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工艺和吸附剂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IRVAD工艺、S—Zorb工艺、SARS工艺、LADS工艺,以及分子筛、活性炭、氧化物等吸附剂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
FCC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康善娇  窦涛  李强  鲍晓军 《化工进展》2005,24(4):357-361
综述了国内外FCC汽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材料和吸附工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分子筛类吸附刑、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刑、活性炭等其他吸附荆;评述了吸附脱硫的IRVAD工艺、S—Zorb工艺、LADS工艺、SARS工艺。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相比,吸附脱硫技术在超低硫燃料油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综述了吸附法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化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反应吸附脱硫和选择性吸附脱硫两种类型的吸附脱硫方法以及分子筛基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基吸附剂、活性炭基吸附剂和粘土基吸附剂在吸附脱硫方面的应用。指出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是近期最有希望实现零硫目标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7.
燃料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因此,为了改善油品的性能和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规格,目前各国都在加紧研究生产清洁燃料的技术对策。本文介绍了清洁燃料的脱硫方法,包括传统的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如氧化脱硫、吸附脱硫、生物催化脱硫、光催化氧化脱硫、超声波脱硫、配合萃取脱硫、水蒸气催化脱硫等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李会举  匡岳林  郝林 《当代化工》2010,39(4):394-396,400
综述了国内外燃料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为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氧化脱硫技术。分析了氧化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氧化脱硫技术可改进的方向。认为氧化脱硫技术将成为今后生产超低硫清洁燃料油的主要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9.
车用燃料油精制脱硫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降低车用燃料油中硫含量对于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质量从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着重对催化加氢及非催化加氢脱硫两类加氢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国内外车用燃料油精制脱硫的研究与发展。针对开发新配方汽油及低硫、低芳烃柴油的要求,提出了今后燃料油脱硫的研究方向为:具有较高选择性的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和新工艺;具备高效加氢脱硫和芳烃饱和活性的新一代柴油改质催化剂和新工艺;同时应重视非催化加氢脱硫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纳米吸附剂静态吸附脱除燃料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的作用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金属骨架材料(MOFs)、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石墨烯基材料、活性炭基材料(AC)、介孔微孔材料等不同吸附剂的研究现状,从脱硫机理角度探讨不同改性方法对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这些吸附脱硫材料的优缺点,展望未来吸附脱硫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开发更优良的吸附剂用于吸附脱除DBT提供一些研究思路。文章指出吸附脱除燃料油中的DBT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剂的重复利用、与燃料油接触容易产生污染和吸附剂与燃料油分离过程中造成的损耗,这些短板也是吸附脱硫法大规模工业应用的主要障碍,因此吸附材料的选择、改性方法以及机理研究是吸附脱除DBT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瑞  杨阳  徐文青  张冀翔  朱廷钰 《化工进展》2020,39(12):5243-5251
工业烟气排放的汞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金属硫化物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汞吸附剂,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金属硫化物应用于脱除烟气汞的研究进展。归纳了不同金属硫化物的吸附性能,并对影响吸附性能的常见因素进行了梳理,已有研究表明金属硫化物在复杂的反应条件下仍具有优异的脱汞性能;进一步归纳了金属硫化物的汞吸附机理;总结出活性位和比表面积的调控是当前强化金属硫化物汞吸附性能的常见方法;最后对金属硫化物的再生方法进行了介绍。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如何强化金属硫化物在高温下的脱汞性能,以及如何在低温条件下实现汞的脱附从而避免当前高温热脱附方法对金属硫化物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燃料油硫化物中的噻吩类硫化物较难脱除,采用经济、适用的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技术是车用燃料油深度脱硫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加氧脱硫、非加氢脱硫、联合脱硫等噻吩类硫脱除技术,指出为了实现高效、经济、环保的目标,联合脱硫技术将得到更多使用,非加氢脱硫技术中的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在克服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后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焦化苯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脱除对苯的进一步加工利用非常重要.根据苯和噻吩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可选用的脱除方法有硫酸精制、催化加氢、萃取精馏、冷冻结晶、选择吸附等.本文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硫酸精制法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污染大;催化加氢法耗费氧气、操作费用高;萃取精馏法能耗高、脱硫效果差;冷冻结晶法易形成混晶.与此相比,选择吸附脱硫(SARS)具有设备腐蚀小、环境污染少、操作费用低、不耗费氢气、能回收噻吩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分子层面探索焦化粗苯中噻吩类硫化物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指导焦化粗苯加氢脱硫精制,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方法,在适宜的分子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在473.15~673.15K时,单组分噻吩类硫化物在FAU分子筛上的吸附,获得了吸附热、吸附等温线和吸附位等信息;在焦化粗苯催化加氢条件,即压力0.01~1.0MPa、温度573.15K下,考察了多组分硫化物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在473.15~673.15K下,各硫化物的吸附热大小顺序为:2,5-二甲基噻吩>噻吩>2-甲基噻吩;在同一温度、压力下,分子量越小,饱和吸附量越大,饱和吸附量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在焦化粗苯催化加氢条件下,在多组分噻吩类硫化物的竞争吸附过程中分子大小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The key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oi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oil contents over mesoporous silicate materials having different surfactant template contents. The mesoporous silicate materials have been synthesized from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as a silica precursor and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s a template using the sol-gel technique. Four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1) totally removing the template using the calcination process, (2) partially removing the template via ethanol extraction, (3) partially removing the template via water extraction, and (4) keeping the template as synthesized, respectively. These four sampl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nitrogen adsorption,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The effect of the degree of template removal of these 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the oil removal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oil removal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urfactant content in the mesoporous material, being highest for the calcined sample but lowest for the as-synthesized sample. The kinetic of oil adsorption over the calcined material has been also studied and the data obtained fit well a second-order model.  相似文献   

16.
万鑫 《云南化工》2009,36(3):5-7
通过对含硫油品储罐自燃事故的分析发现,储罐内壁铁锈与活性硫(主要为H2S)反应,生成的硫铁化物的氧化放热是导致自燃的主要原因。对罐内壁腐蚀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模拟了储罐中硫铁化物的生成方式,考察了水分对Fe3O4、Fe2O3和Fe(OH)3硫化产物自然氧化倾向性的影响。在75℃环境温度下,干燥的Fe3O4、Fe2O3和Fe(OH)3硫化产物的氧化反应使温度的升高分别为180℃、2℃和2℃,而含有水分的铁的氧化物样品的硫化产物温度分别升高到290℃、115℃和89℃。结果表明,75℃时,水分的存在有利于硫铁化物的氧化升温,这种升温后引起的放热,是诱发储罐自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降温冷凝除杂和MDEA有机胺复配液脱硫等方法对加压脱酸脱氨汽提装置中产生的气氨进行净化,进一步除去气氨中夹带的硫化物、酚、油等少量杂质,其中降温冷凝除杂试验成果已成功在工业上实现应用,生产出的氨水无色透明,异味基本得到控制,有机物含量明显减低。同时提出从源头上对含酚废水进行预处理脱油,对汽提部分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在后续的处理加上精脱硫吸附装置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含氰化氢废气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明  宁平  王重华  陈炜  周键  王磊  覃扬颂 《化工进展》2012,31(11):2563-2569
氰化氢(HCN)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剧毒污染物,任何含氮物质和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冶金、汽车尾气排放等都能释放含HCN的废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脱除HCN方面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各种脱氰方法包括吸收、吸附、燃烧、催化氧化、催化水解等技术的原理、适用对象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吸收和燃烧法具有净化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对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气有较大优势;其它方法的脱氰剂虽起活温度高、再生较为困难,但二次污染小,适用于气体的精细脱氰。今后各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实现复杂气分下工业废气中HCN的逐级净化,而且能综合回收利用尾气中高浓度CO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气。虽然各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投资成本和工艺控制方面还有一定难度,但却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是今后含氰化氢废气脱除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轻质油品脱硫醇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炼油工业轻质油品脱硫醇 (脱臭 )技术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Merox工业化脱臭工艺技术 ,以及国内近几年研究开发的脱臭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情况 ,指出了油品脱硫醇技术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