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说新语》中出现了众多的儿童形象,其特点可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敏于辞令,聪慧机智;品德方正,为人理性;学识渊博,个性张扬。魏晋时代的儿童之所以形成以上性格特点,与这个时代多种思想融合以及此时高门大族对于子弟教育的重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的著者,历来书目文献著录均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而学界目前对此存有一定争议。本文认为,尽管《世说新语》文风、选材可能不排除受刘义庆招聚的文士群体的影响,但《世说新语》能被视为“魏晋风度”的杰出范本,获得“名士教科书”的评价,仍主要是与刘义庆本人独特的家世背景、审美趣味,以及文化修养相关。  相似文献   

3.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代复杂多变,《世说新语》中关于魏晋士人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金钱观也是其中品评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世说新语》中归纳了传统型、吝啬型和挥霍型等三种对待金钱的态度,并根据不同时期和人物的有关背景,分析了形成不同金钱观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读《世说新语》,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性情飞动、风姿流雪、言语机辟、画笔巧拙,皆是可怀之物。但研究《世说新语》,它那灵动的机锋就变得左右逢源、无以捉摸,人物流转如同珠玉,爱不释手而难与细言。研究它的艺术特色,更是天地间探其潜脉,灵韵中求其神思,绝非易事。刘伟生先生《世说新语艺术研究》正是这样一本不容易的著作,其文字,  相似文献   

6.
全面探讨了《刘注》对《斐注》规范史注体、材料取舍得当等方面的继承与超越,并分析了刘孝标为笔记小说作注而形成的独特释文色彩,和其性格特点对客观谨慎的注释态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是对中国文学乃至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自产生之日起,对其抄写、翻刻、评点、序跋、仿作等传播与研究的工作就源源不断。二十世纪以来,从文献、史学、美学、语言、文化等不同角度对《世说新语》的整理与研究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8.
以《世说新语》为范例,通过对魏晋时期文人婚恋生活的分析,折射出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行了剖析,反映了特定条件下人们对封建思想与礼教的叛逆之状,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而两者在相当多的方面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但即便这么说,两者对于禅宗的接受方式与取向也由于时代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了显著的差异.作者以能乐作品《松风》与戏曲作品《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松风与柳梦梅为例,探讨了二者背后"狂"的特质与禅宗思想的关联性,并对其异同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0.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艾米·洛威尔是美国意象派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译介了大量汉诗,出版了汉语诗歌译集《松花笺》。洛威尔的英译手法既严谨又富有创新,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从语义和美学角度再现了中国古诗的意象之美。《松花笺》使得艾米·洛威尔确立了自己的意象派信条,在美国诗坛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2.
《书》为政史资料之祖,《易》为群经之首,《周易通义》引《书》释读《易》,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周易通义》在《书》、《易》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彼此的桥梁,其以《书》训《易》"以经训经"的做法,不但展示了《书》、《易》之间密切的联系,也为人们进一步探寻《书》、《易》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路径。《书》、《易》之间存在着枝本相通的关系:《书》是其一之枝,《易》是唯一之本;借枝可通本,借枝为通本;《书》、《易》意旨统一。  相似文献   

13.
北村在他的小说《强暴》中演示了人性善恶的两重性,主人公刘敦煌和陈美娴之间的爱情与婚姻演变正试图证明北村面对人性深渊之后才能求得安然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4.
《史记》对母子关系的叙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社会中的母子关系格局或其时的观念对于母子关系的理解.在《史记》中,上古帝王的母子关系呈现了周前"夫妇不分"的性别关系;近世帝王母子关系显现了周代以来社会政治对于母子关系的性别建构;在中下层社会的母子关系中,母亲担当了儿子道德培养的职能并成为儿子生命的守护者.总体而言,《史记》中的母亲在母子性别关系结构中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文学》章有"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一句,关于它的意思,历来注家多未措意。本文根据《葬书》,并结合民俗指出这其实是郑玄为了迷惑马融所故意制造自己已亡的一种假象,是一种禳解之法。  相似文献   

16.
强权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中国文学传统的描述往往基于阶层压迫、政治压迫的视角,确定了强者为恶弱者为善的观点。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则开始了对强权现象广泛的思考,展现了强权并不是统治阶级独有的产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强权的实施者。强权既存在于个人、群体、阶层对外的关系之中,也存在于其内部的关系之中,除了职务活动、谋求生计等,家庭生活、朋友交往也总是为强权所左右,爱情、亲情、友情往往靠强权来维系。《金瓶梅》对强权全面深刻的展示显示了作者"文以载道"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7.
以异种文化背景下的悲剧理论对《红楼梦》进行探讨和解读,从而揭开了《红楼梦》作为悲剧中的悲剧的朦胧面纱。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的《秘密的分享者》和昆德拉的《身份》讲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中的两个故事,但主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中隐形的一面,揭示了自我在世界上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孟子》和《庄子》中使用了大量的寓言,孟子和庄子在寓言运用的背景、目的及寓言所具有的比喻性质等方面有相同之处,而在取材、表达方式及寓言所表现的思想意义方面存在总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个人物做出新的阐释,加深读者对该人物性格及其悲剧命运的理解。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具体分析克劳迪娅精神上本我、自我、超我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并进一步阐明造成其人格特征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