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语郑注》在经学史和训诂学史上都非常重要,原书已亡佚,敦煌和吐鲁番出土唐写本《论语郑注》残卷保留了郑注大部分原貌。以《论语·述而》郑注前十二章为例,拼缀复原《论语郑注》文本,对于《论语》学研究、郑学研究及相关语言文字训诂研究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世界范围汉文古写本《论语》郑注资料及相关研究,值得重视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程树德《论语集释》中的有关引述,分析了古代学者对《论语·学而》第一章三句话的注解.根据各家的不同解读,认为这三句话之间有两种逻辑关系:一种关系显示三句话的重心逐渐由“学”转到了“教”;另一种关系则显示三句话的内容始终没有脱离“学”的重心.从整体来看,《学而》篇第一章是紧紧围绕“学”来展开的,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品格、目的和境界.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所创的成语不但数量多,而且为后世广泛使用,研究这些成语,可以深刻理解《论语》中所蕴涵的对个人生存与发展、人与人的相处的智慧,在高职院校开设《〈论语〉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并将其有机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情商教育”的课程资源中,对提高高职学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整体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王念孙在《广雅疏证·自序》中提出的"训诂之旨,本於声音"的思想主张和"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的训诂方法。认为王念孙所总结的训诂方法,可以解决训诂学中的求语源、明通假、考方言等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通过对《论语》相关内容文本的分析发现:孔子的文艺思想已初成体系,涉及到了文艺理论的许多概念和范畴,如言与意的关系、文和质的关系、文艺作品的社会政治作用、文艺风格的中和之美等等。分析结果还显示:孔子的文艺思想是以其“仁”“礼”思想为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对《诗经·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句中“尸”字的训释,历代传本多作“主设羹”、“主祭”、“主持”讲,而徐灏《通介堂经说》和王夫之《诗经稗疏》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尸”“主”的定义,联系《采蓣》描述的问答情形和《仪礼》中记载的祭祀礼俗,认为诗中的“季女”是师生问答之外的第三人,而“尸”、字应训为“主”,是指已故祖先神灵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对《说文解字》中“词”、“辞”、“意”的双重身份进行辨析。认为“词”、“辞”、“意”三词的第一重身份是作为被解释词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并且许慎对三词的含义也进行了解释;第二重身份则是作为训诂术语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词”和“辞”是用来训释词义的.“意”是用来训释字义的。  相似文献   

8.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的理解迄今有“掉转头来”和“改变态度”两说,均不确。“旋其面目”当为转动面孔义,即摇头晃脑的动作,该身体动作在《庄子.秋水》篇中则用来表示恍悟自得之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始于“学而”终于“尧日”,体现了儒家君子修、齐、治、平的生命轨迹.学习作为整个过程的起点是讲求次第的,要经历一个从自修自尽到传道授业的过程.从为学的态度与方法、为学的榜样、终身学习之路和学以致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论语》中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10.
《论语约纂》一书为钱基博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编定的讲义。分析了《论语约纂》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色,比较了钱基博在《礼记约纂》中对《礼记》为文之法的评述和在《论语约纂》中对《论语》文学性的点评,认为《论语约纂》中关于《论语》文学性的点评甚少,反映了钱基博的研究由文学性向经学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论语约纂》一书为钱基博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编定的讲义。分析了《论语约纂》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色,比较了钱基博在《礼记约纂》中对《礼记》为文之法的评述和在《论语约纂》中对《论语》文学性的点评,认为《论语约纂》中关于《论语》文学性的点评甚少,反映了钱基博的研究由文学性向经学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训诂和翻译是两个不同向度的意义解释方式,这两种释义方式在古汉语典籍英译中得到了密切融合.《淮南子》作为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一部巨著,用语精妙丰富.本文基于几部《淮南子》英译本在字词翻译上的差异,分别讨论了义项选取、涵义申说、义形考证等三种训诂方式在《淮南子》英译中对意义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训诂的条例有形训、声训、义训三大类.郭沫若在研究古代典籍时,综合、灵活地运用了这3种训诂条例进行考辨字词、训释意义.文章以《管子集校》为例,对郭沫若训诂条例方面的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为郭沫若研究提供新的描写材料.  相似文献   

14.
《史记·伯夷列传》中有许多“名”、“怨”的讨论.本文旨在论证《伯夷列传》的名与怨.而此“名”不仅仅是简单的闻名,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思想,也是《史记·伯夷列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5.
结合翻译学、传播学与比较文化学的相关理论,从多元视角探讨了辜鸿铭的《论语》英译策略。研究指出:《论语》英译不仅应关注语言与形式之美,而且应有读者意识,注重读者的接受心理;《论语》英译不仅要尊重文化差异,更应寻求文化共通之处,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平等交流;中国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提升《论语》等典籍译者的中西文化修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仁”的思想,《论语》中的文学观表现为尚文和尚用两个方面,两者分别表现为对文学艺术特征及其社会作用的关注和重视,“中庸”的思想将二者有机调节融合一体,达到“中和”之美,在文学观上表现为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中,其中阐明意义、断定误说、阐述道理等,都多多少少借用修辞来阐述,而互文修辞是较常用的用法。将《论语》中互文修辞格分为交错互文、同义互文、对举互文、文本间互文四类,阐述了《论语》中互文引出话题、承接话题、归纳总结的语篇功能和做事之道、为人之道、家庭之道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福乐智慧》是11世纪维吾尔族诗人优素甫创作的一部哲理长诗,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思想与《论语》的思想存在一定的一致性。比较分析了两书有关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方法的主张及其内在联系,认为《福乐智慧》受到《论语》的影响,《福乐智慧》与《论语》的关系反映了维吾尔民族传统文化与祖国文化传统之间密切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163篇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研究论文进行梳理,描述辜鸿铭英译《论语》研究的基本情况,归纳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诗经·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句中“尸”字的训释,历代传本多作“主设羹”、“主祭”、“主持”讲,而徐灏《通介堂经说》和王夫之《诗经稗疏》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尸”“主”的定义,联系《采蓣》描述的问答情形和《仪礼》中记载的祭祀礼俗,认为诗中的“季女”是师生问答之外的第三人,而“尸”、字应训为“主”,是指已故祖先神灵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