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敏  张健  路虎 《酿酒科技》2022,(4):106-110
白酒生产过程中酿酒原料、大曲、酒醅、酒体等的分析检测是工艺控制的关键环节,传统人工分析检测存在耗时长,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白酒生产过程关键指标的快速检测,对于指导白酒工艺调控、提高白酒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分析流程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酿酒原料、大曲、酒醅以及白酒相关指标检测中的...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0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一项高效、简便、无损的分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食品质量监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NIRS可以有效实现对食品进行组分含量测定、产品分类、掺伪检测等。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利用NIRS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一些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市场售卖的55°红星二锅头以及42°榆树王为实验样品,利用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对白酒样品中的乙醇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近红外短波光谱特征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对真实样品中的乙醇含量进行预报。同时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n取值为3的情况下:经二阶导数差谱处理的全光谱主成分分析(PCR)结果与实际值更为接近,提示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应用于白酒样品检测具有方便快捷、准确性高、非破坏性的优势,可运用于质量检测与控制环节中。  相似文献   

4.
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技术优势,重点阐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白酒及其原料、发酵过程中酒醅成分、白酒总酸总酯以及白酒的等级、年份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在白酒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特香型白酒生产中原料、酒醅等的检测是工艺控制的关键因素,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工作量大,数据反馈滞后等问题。建立特香型白酒原料和酒醅的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可以快速无损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数据,在指导生产,提高工艺控制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技术优势及在白酒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近红外分析技术以及近红外检测仪工作原理,并讨论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在肉制品工业中笔优点。同时报告了近红外分析在乳化型火腿肠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工业》2003,(5):52-53
<正> 国标规定的奶粉理化检测指标包括蛋白、脂肪、水分、乳糖、蔗糖、总糖和酸度等,其中蛋白、脂肪和水分是最常检项目。常规分析工作(湿化学法),往往涉及专用玻璃仪器、分析设备和分析方法,存在以下3个问题:①有的分析方法比较费时,例如,水分检测约2~3小时,凯氏定氮测定蛋白约2~4小时;②大多数分析需要对样品进行精确称量和复杂的前处理,称量和前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9.
王建伟  叶升 《中国调味品》2021,(9):171-175,184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精度、无损、无污染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成分检测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对食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白酒酒醅分析模型,实现对泸型白酒酒醅水分、酸度和淀粉含量的大批量快速定量分析.利用趋近归一化(ncl)、一阶导数(db1)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处理,使用协同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向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BIPLS)等算法对光谱波段进行优化选择,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快速检...  相似文献   

11.
自建国以来,我国白酒业在产量,质量和技术进步方面可谓硕果累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对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烟台酿酒操作法”,“四川糯高粱小曲酒操作法”及“代用原料”的应用,对提高出酒率,节约粮食效果显著,糖化发酵剂的商品化生产及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茅台,汾酒传统工艺的总结,微生物的分离应用,酒曲,窖泥微生物的研究,大大促进了白酒产业的技术进步,产质量不断提高,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对微量香味成分的解剖和认识,促进了新工艺的白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志贺氏菌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其低感染剂量和严重危害性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探究出快速、灵敏、高效的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传统培养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许多研究为使其在样品检测中更加实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本文综述近年检测志贺氏菌的技术,包括改良的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新兴检测方法。重点阐述这些方法的应用范畴和应用进展,为志贺氏菌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离散余弦变换结合BP网络用于白酒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红外光谱的离散余弦变换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白酒近红外光谱与其酒精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为快速检测白酒的酒精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结果表明.经离散余弦变换后建立的模型比全光谱偏最小二乘建立的模型具有更精确的预测效果。模型的相关系数由原来的0.9611提高到0.9744,预测标准偏差由原来的1.3891降低到0.9542。  相似文献   

14.
谢有超  彭黔荣  杨敏  张荣  付阳洋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2):334-341,347
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广泛应用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传统方法对蜂蜜检测的分析手段较为单一,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无法实现快速和实时检测,难以满足对蜂产业质量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无损的检测手段,被广泛应用在蜂蜜检测之中。本文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从定量和定性方面综述了蜂蜜检测中模型建立方法,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蜂蜜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基酒中的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异戊醇的含量作为建立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化学值,将近红外光谱图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内部交互验证法建立基酒中典型醇的快速检测模型,并进一步优化模型。确定了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最佳谱区,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异戊醇的校正集样品的真实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2、0.981、0.963和0.981,内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7、0.49、0.101?mg/100?mL和0.67?mg/100?mL;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7、0.980、0.928和0.952,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0、0.81、0.49?mg/100?mL和1.35?mg/100?mL。结果表明建立的典型醇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的准确度、稳定性及预测性能均呈现良好,为白酒基酒的醇类物质品质分析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发展状况及相关研究进展。通过分析乙醇含量、用曲量、发酵时间、水分含量、生物反应器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质量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指出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的关键在于对其生产工艺中的关键点进行优化调控。(晓文)  相似文献   

17.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是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可污染多种食品.食用被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一种高灵敏度、快速的分析方法对于提高检测能力、保证食用安全和人类健康能够提供重要保障.该文综述近年来几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层析免疫测定、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同...  相似文献   

18.
邓佳岷  王伟  赵昕  鹿瑶 《现代食品科技》2019,35(11):270-276
为检测面粉中非法过量添加的超量滑石粉,提出一种近红外多光谱定量检测方法。首先,选取三种品牌面粉,分别制备滑石粉质量分数为0%、0.5%、1%、3%、5%、10%、15%和20%的样本,采集样本在900~1700 nm的原始光谱,随滑石粉质量分数增大,样本光谱曲线在1160~1700 nm范围内幅值逐渐下降,足量掺杂滑石粉的样本光谱曲线在1393 nm出现与纯滑石粉光谱曲线一致的微小吸收峰。对比7种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对应全波长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标准正态变量为建模最优预处理方法。采用三种变量优选方法提取最优波长并分别建立面粉中滑石粉含量的多光谱定量检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方法对应多光谱模型的检测效果最好,验证集R~2p为0.998,RMSEP为0.282%;而连续投影算法(SPA)方法选择的波长数量最少且彼此间共线性最小;三种波长优选方法所构建多光谱模型的检测限均可达0.5%,可为便携式或在线式检测仪器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清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及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灏  李立行 《酿酒》2008,35(5):48-49
介绍了三井酿酒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原料要求和具体的生产工艺及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