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小麦研磨制粉,利用12 XX、13 XX、15 XX的筛绢筛理分级并测定其相应指标,研究粒度对小麦粉理化指标、面团特性、蛋白组分及其二级结构的影晌。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粉粒度的减小,小麦粉色泽明显提高,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增加,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面团稳定时间、面团拉伸面积、面团最大拉伸阻力、面筋质量与面团强度均逐渐下降;面团中的谷蛋白含量、高分子质量谷蛋白(HMW-GS)及面筋中的二硫键(—S—S—)的含量随粒度的减小呈下降趋势,面团中醇溶蛋白含量及巯基(—SH)含量呈上升趋势,小麦粉面团中α-螺旋、β-转角含量随粒度的减小而呈下降趋势,β-折叠与无规则卷曲含量则相反;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随着粒度的减小而逐渐下降,且当粒度 112μm小麦粉面筋特性品质优于原始小麦粉,粒度100~112μm小麦粉面筋特性品质接近于原始小麦粉,而粒度88~100μm与粒度88μm的小麦粉的面筋特性品质劣于原始小麦粉。因此,在制粉过程要合理地控制面粉的粒度即可得到优质的面粉,没有必要将面粉研磨过细。  相似文献   

2.
受热对小麦粉品质及其面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热的影响,导致小麦粉品质发生变化。该文研究不同受热条件下小麦粉品质及其面团特性的变化,以稳定或提高小麦粉品质。采用干热处理方式,在60~90℃分别对小麦粉加热10~50 s,测定小麦粉的水分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蛋白质组分含量等理化特性,以及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等结构组成和面团质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受热后小麦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在较长时间和较高温度时,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干面筋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温度较高时,面筋指数均低于原粉,且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有显著变化,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受温度影响显著,时间仅对β-转角含量有影响;面团质构特性在起始醒发时差异不大,但在醒发45 min后差异极显著,在温度高时,面团坚实度和黏弹性的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超微粉碎对小麦粉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超微粉碎对小麦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提高小麦粉制作面制食品的适宜性,选取优质强筋小麦样品,采用布勒实验磨粉机进行研磨制粉,再利用气流粉碎机对小麦粉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6种不同粒度的超微粉碎小麦粉样品,分析超微粉碎小麦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粉粒度的减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均显著降低,破损淀粉含量、沉淀值、吸水量均显著提高(P0.05);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小麦粉颗粒粒径D_(50)由43.07μm减小至25.81μm时,其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由136 RVU显著增加至149RVU;当小麦粉颗粒粒径D_(50)由43.07μm减小至15.22μm时,其面团稳定时间由10.6 min增加至14.8 min。因此,综合考虑超微粉碎对小麦粉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和面团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小麦粉进行适度加工,粒度(D_(50))达到25μm左右时,可以显著改善其淀粉糊化特性与面团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筛分得到的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将小麦粉筛分为4个区间(140目~160目、160目~180目、180目~200目及200目以上)并分别制作挂面,研究不同粒度小麦粉的基本理化指标、面片结构及挂面品质。结果表明:随小麦粉粒度减小,其粗蛋白、湿面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面筋指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小麦粉面片中蛋白质二硫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观察发现(180~200)目小麦粉制作面片中面筋网络形成最佳。挂面的硬度、咀嚼性、黏附性、最佳蒸煮时间随着小麦粉粒度的减小呈下降趋势,抗弯曲性能和感官评价得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180~200)目小麦粉表现最佳;表面微观观察发现小麦粉的粒度越小,挂面中淀粉与蛋白质网络结合越差。综上所述,粒度范围为(180~200)目小麦粉所制得的挂面面团中有更多的二硫键,面条中蛋白质网络结构更加均匀致密,挂面有更好的耐拉伸和抗弯性能,更适合制作挂面。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7,(11):69-71
为探究小麦粉吸水率与其组成和制粉研磨强度的关系,研究了小麦粉的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主要化学组成及强中弱3种制粉研磨强度对其粉质吸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粉的吸水率与其破损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制粉研磨强度越强,小麦粉的吸水率越高,且随着小麦粉颗粒粒度的减小,3种研磨强度下小麦粉的吸水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为小麦加工工艺的调整和改进及小麦加工过程中不同粒度小麦粉的组合搭配和研磨条件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面粉粒度是评价面粉品质指标,对面粉及其制品的品质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粒度对面粉品质的具体影响,实验通过筛分方法,将4种商品粉进行粒度分级(140~160目,160~180目,180~200目,200目以上),研究商品面粉在不同粒度区间的分布情况,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各区间面粉的粒度分布,测定各面粉区间的水分、灰分、破损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面筋指数、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分析各区间面粉的成分变化及理化指标差异。研究表明,破损淀粉含量随粒度减小呈增加趋势,颗粒越小其破损淀粉含量越高;160~180目(96~80μm)和180~200目(80~75μm)区间的中间粒度面粉其理化性质与其它区间差异较大,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粒度面粉的破损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等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筛将1M3、2M1系统粉筛分成4种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A区间:粒度>118μm、B区间:100μm<粒度≤118μm、C区间:85μm<粒度≤100μm、D区间:粒度≤85μm),研究粒度与小麦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筛分粒度减小,白度增大,破损淀粉增多,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弱化度则先减后增,吸水率在大粒度区间最高;1M3系统粉黏度和回生值降低,2M1系统粉黏度先增后减,衰减值和回生值无明显变化趋势;糊化温度明显升高。C粒度区间小麦粉淀粉含量低、蛋白含量高、面筋品质较好;B、C粒度区间小麦粉水溶剂保持力和乳酸溶剂保持力较高、蔗糖溶剂保持力较低,其面团延伸性、弹韧性及面团筋力也较好。因此,B、C粒度区间小麦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碱面团在和面过程中面筋网络结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和面时间和加碱量对面团拉伸特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二硫键含量、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条件下面团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和面时间和食用碱添加量下,面团的抗拉伸能力、二硫键密度、麦谷蛋白大聚体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且对面团面筋网络结构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当和面时间为15 min,食用碱含量为0.6%时,加碱面团的拉伸特性好,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面筋网络相对紧致且淀粉颗粒比较均一,有效地提高了面团品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筛分的方法将小麦粉筛分为140~160目、160~180目、180~200目、200目以上4个粒度区间,分析原粉和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基本理化特征、流变学特性,将这些小麦粉分别制作馒头,对各馒头样品的理化性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理化性质和流变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破损淀粉和灰分含量随着小麦粉粒度减小逐渐增加; 180~200目区间小麦粉还有较高的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也较高,此区间小麦粉馒头面团中结合水含量最高,其持水能力较强。随着小麦粉粒度减小,各粒度区间小麦粉所制作的馒头的白度逐渐升高,p H值和水分的差异对馒头品质影响不大。180~200目区间小麦粉馒头比容最高。质构分析发现,180~200目区间样品馒头的弹性表现最好,硬度和咀嚼性适中。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80~200目区间样品馒头面筋网状结构连续性良好,而原粉和200目以上区间样品的网状结构略差,含有大量孔洞,面筋结构松散。感官评价显示,在比容、风味和口感方面不同粒度区间样品馒头无明显差异,而180~200目区间样品综合得分最高,内部结构均匀,弹性好,风味好。综合以上结果,180~200目粒度区间小麦粉最适合制作馒头。  相似文献   

10.
研究超微粉碎处理对小麦面筋蛋白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为拓宽小麦面筋蛋白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面筋蛋白为原料,经超微粉碎处理,得到6种不同粒度的面筋蛋白样品,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设备,以及常规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超微粉碎处理对面筋蛋白巯基含量、二级结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微粉碎处理后,面筋蛋白粉体的粒度(D_(50))由109.35μm减小到3.60μm。随着面筋蛋白粉体粒度的减小,总巯基含量显著下降,暴露巯基含量则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FTIR分析表明,超微粉碎后面筋蛋白的β-折叠、无规卷曲结构显著增加,分子柔性显著提高。蛋白功能特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粉体粒度的减小,面筋蛋白的溶解度发生显著变化;起泡性和乳化性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面筋蛋白的起泡能力提高了50%,泡沫稳定性提高了20%,乳化活性提高了6%,乳化稳定性提高了1.1%。因此,超微粉碎处理对面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有显著影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面筋蛋白进行处理,粒度(D_(50))达到5μm左右时,其巯基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蛋白柔性显著提高,溶解度发生明显变化,乳化性、起泡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不同吸水速率的小麦粉为基础,研究在相同的揉混条件下,其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变化。使用粉质仪将面团稠度达到最高时所用的加水量与消耗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吸水速率,测定不同吸水速率小麦粉其粉质特性、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游离巯基与二硫键含量、面团质构特性、馒头比容与高径比、馒头的质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小麦粉吸水速率从0.17 g/s增大到3.87 g/s时,面团的稳定时间及粉质质量指数显著下降。其湿面筋含量从38.81%下降到19.19%,二硫键含量从13.31μmol/g下降到9.05μmol/g。面团的质构特性在发酵0 min时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醒发45 min后整体呈下降趋势。馒头的比容从2.67 mL/g降低到2.27 mL/g、高径比从0.68降低到0.56,其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均成下降趋势。整体而言,吸水速率低的小麦粉其面团相对较硬且馒头较为筋道有嚼劲;吸水速率较高的小麦粉其面团硬度稍弱且馒头较为松软。  相似文献   

12.
谷朊粉对高含量荞麦面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全面研究了不同添加量谷朊粉(5%、10%和15%)对高含量(50%小麦粉替代率)荞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并以添加10%谷朊粉的混合面团和参照组(纯小麦粉)面团为基础,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分析面团中的化学作用力等分析手段,进一步探讨了谷朊粉对改善混合面团流变学性质及馒头品质方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0%的谷朊粉能够增加荞麦-小麦混合面团中二硫键的含量,改变面团中的化学作用力(离子键、氢键含量和疏水作用力),进而改变面团中面筋蛋白的构象,改善面团的微观结构,从而改善混合粉的糊化特性及面团的粉质和拉伸特性,提高馒头的比容和弹性,改善馒头芯的孔隙结构,但仍达不到参照组馒头的品质,表明添加高含量荞麦全粉不仅仅是稀释面筋蛋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面制品的营养品质,研究并比较了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大豆水解蛋白(soy protein hydrolyzates,SPH,水解度为4.54%)以及SPI和SPH复配产物(SPI-SPH)的混合粉的面筋特性和粉质特性,面团的动态流变学特性、蛋白质组分、二硫键和非共价键变化,以及面条的品质变化。添加SPI后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升高,干面筋含量下降,面筋指数降低,粉质特性评价值升高;面团的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增加,黏弹性增大,弹性比例增加。添加SPI-SPH的面粉面筋特性和面团特性变化趋势与添加SPI的面粉一致,其粉质特性评价值增大。添加SPH的面粉中无面筋洗出,粉质特性评价值升高;面团盐溶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弹性比例降低。添加大豆蛋白的面团中二硫键含量均增加,疏水相互作用减弱,氢键增强。与原面粉面条相比,SPI面条的硬度增大10.82%,SPI-SPH和SPH面条的弹性分别减小7.23%和6.02%,且添加SPH后面条的蛋白质保留率由93.02%降至87.31%。研究表明,大豆蛋白与面筋蛋白通过二硫键交联以及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阻碍面筋网络形成,破坏了面筋网络的连续性。并且,SPI和SPH复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SPH对面筋的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10个品种小麦面筋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品种小麦面筋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等水化性质,以及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等表面性质,并分析了面筋蛋白的游离巯基、二硫键和二级结构。结果表明,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高筋小麦面筋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显著高于低筋和中筋小麦面筋蛋白(P<0.05),新麦26和师栾02-1面筋蛋白分别具有最强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其值分别为356.58%、392.5%)。测试样品中,低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高的起泡性和表面疏水性,豫保1号面筋蛋白起泡性高达183.33%,而郑麦103面筋蛋白表面疏水性最强(P<0.05)。不同品种小麦面筋蛋白的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不同,高筋小麦面筋蛋白含有较高的二硫键,而低筋小麦面筋蛋白游离巯基含量高。此外,高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较高比例的α-螺旋结构,而低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高比例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面筋蛋白的精深加工和在具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四个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对半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区间的小麦粉之间的品质表现差异性显著(p<0.05),180~200目粒度区间小麦粉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高于其他粒度区间小麦粉;破损淀粉和灰分含量随粒度减小逐渐增加;140~160目区间小麦粉的粉质质量指数最大,稳定时间最长,弱化值最小;140~200目区间小麦粉的吸水率差异并不显著。随小麦粉粒度减小,半干面的白度、吸水率、蒸煮损失率逐渐增加;140~16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硬度最大,咀嚼性最好;160~18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拉伸性能最好;180~20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深层结合水比例最高,回复性、弹性、黏聚性表现最好,感官评分最高,适合制作半干面。  相似文献   

16.
Fifty different kinds of wheat from 10 provinces in China were chosen as samples to be milled into flour. Dumpling wrappers were made from the flour and their texture qualities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disulfide content, sulfhydryl content, and gluten secondary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The web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gluten was observ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ur’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part from extensi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veral aspects of the texture of the dumpling wrapper, and the degree of softening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s, most closely with the texture quality of the dumpling wrapper. Disulfid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the gluten web, its content showin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our and the texture quality of the dumpling wrapper. The disulfide content in glute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ardness and quality of the cooked product; the sulfhydryl cont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our and the texture of the dumpling wrapper. The gluten secondary structure showed some correlation with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dough, but little with the texture quality of the dumpling wrapper. Under observatio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weak structure was loose with large interspaces, while the strong structure was compact with few interspaces.  相似文献   

17.
不同谷物麸皮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筋蛋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小麦麸皮、黑小麦麸皮、燕麦麸皮为原材料,探究在高添加量(质量分数30%)情况下不同谷物麸皮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筋蛋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谷物麸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麸皮的加入使面团的吸水率、黏度崩解值显著增加,回生值显著降低,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虽与麸皮种类有关,但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添加麸皮的面筋蛋白中麦谷蛋白与麦醇溶蛋白比例增加了24.7%~73.0%、二硫键含量显著下降了26.0%~35.5%;面筋蛋白中的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小麦麸皮和黑小麦麸皮的加入使得面筋蛋白中的β-转角结构向β-折叠结构转化;扫描电子显微镜图显示麸皮的加入破坏了面筋蛋白原本均匀致密的微观结构。综上所述,谷物麸皮的加入改变了面筋蛋白的组成及二级结构,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制品品质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面包、馒头、面条等面制品加工过程的本质是小麦面粉中蛋白与水相互作用形成包裹有淀粉和脂肪的面筋网络结构,该结构加热后转变为形态固定的食品。面团中二硫键的形成量对面筋网络结构的质量和最终食品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面团中的蛋白、淀粉等组分和环境因素影响面团中二硫键的形成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面筋蛋白组成、淀粉组成及种类、面团pH、发酵以及面团成熟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面团中二硫键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未来这方面研究的可能探索方向及相关产业的可能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人员和食品生产者分析面制品品质变化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提高面团品质、面制品质量的二硫键调控理论的形成和创建。  相似文献   

19.
选取市售8种颗粒小麦粉样品和1种普通小麦粉,测试评价二者的颗粒特性、理化品质、溶剂保持能力的区别,制作挂面以评价颗粒小麦粉的加工品质特性。结果表明,颗粒小麦粉的粒径分布与普通小麦粉之间差异显著(P<0.05),普通小麦粉中粒径(D50)为60.32μm,颗粒小麦粉中粒径(D50)均大于77.43μm。与普通小麦粉相比,颗粒小麦粉灰分和损伤淀粉含量低,面筋指数高、面筋质量好。除乳酸保持能力外,颗粒小麦粉的其余三种溶剂保持能力均显著低于普通小麦粉(P<0.05)。颗粒小麦粉挂面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煮性,干物质吸水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粉挂面(P<0.05)。颗粒小麦粉挂面煮后的硬度、粘附性较低,延伸性较好,表现出较好的质地及爽滑不易断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