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常见的可能引发巴氏杀菌奶食用风险的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概述了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内容,从微生物风险评估程序的四个步骤,即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及风险描述,分别对国内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了综述,并就国内外微生物风险评估在巴氏杀菌奶及其相关乳制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巴氏杀菌奶的微生物风险评估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总是存在一些最小限度的生物学风险。危害公众健康的生物学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原生动物、藻类及其它们所产生的毒性产物。在这些危害中,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细菌)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微生物危害引起人体疾病一般有两种机制。第一种机制是致病性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即所谓的“食源性中毒”;第二种机制是因摄入能够感染寄生的活体生物而产生病理反应,即所谓的“食源性感染”。与细菌病原有关的风险分析具有独特的风险评估特点。食源性危害风险评估是人体暴露于食源性危害后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和潜在不良作用的科学评价。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一、危害识别危害识别是识别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一类特定食品中,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作用的生物因子过程。危害识别是一个相对直接的提供所收集的病源性微生物信息的过程,为的是对该种病源性微生物做一评价,这种评价通常是与食品相关的。例如,奶酪中的listeriamonocytogenes或肉中的enteroha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EHEC)。在进行危害识别时,风险评估者需要收集审查微生物的临床监控数据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信息,包括审核以前风险评价和评估,研究国际相关的爆发数据,收集流行病学统计结果等,当然在做这些数据收集时要充分考虑国内的情况。危害识别主要是决定应当考  相似文献   

3.
正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近年来,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导致中毒或死亡事件在全球频发,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鉴于此,本刊特策划"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专题,由上海理工大学董庆利教授担任专题主编,主要围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新型快速检测技术、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分离与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毒力与耐药性、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监测与风险控制等展开论述和研究。本专题计划在2020  相似文献   

4.
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一直是国际上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风险分析体系能力建设。从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调查数据提示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数一直高于化学性危害和有毒动植物造成的危害。因此加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以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国家层面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刘静  杨佳馨  管骁 《食品与机械》2016,32(10):215-220
文章介绍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归纳构建微生物预测模型的软件模块;分析贝叶斯网络的特点,综述其在食源性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在该基础上,对贝叶斯网络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10余年来,我国依照《食品安全法》开展包括微生物风险评估在内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成为我国开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后疫情时代食品供应链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需求的增加,构建基于我国膳食消费行为的评估模型、提高风险评估实施能力和质量以及实现现代技术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将成为我国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建设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即食果蔬在生产、加工及消费过程中易受致病菌污染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即食果蔬的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与即食果蔬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相关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即食果蔬中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发展前景,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农产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MRA)的研究方法,分别总结了其中4个步骤: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及各自特点。对比了微生物风险评估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关系,最后分析比较了微生物风险评估区别于其他物理、化学因素风险评估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我国生鲜牛肉中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危害及污染状况,指出我国生鲜牛肉存在着被各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情况和风险。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生鲜牛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及我国建立生鲜牛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我国生鲜牛肉微生物限量标准制定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近年来,由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物导致中毒或死亡事件在全球频发,食源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鉴于此,本刊特组织"食源性致病菌"专题,由扬州大学黄金林教授担任专题主编,主要围绕食源性致病菌新型快速检测技术,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与检测、毒力与耐药性,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控制与监测分析,食源性致病菌防控与风险评估等展开论述和研究。本专题计划在2018年3月出版。  相似文献   

11.
危险性评估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险性评估与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讯息交流共同构成危险性分析,FAO/WHO鼓励各国在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中以危险性评估的结果作为基础,从而使标准能够协调一致和减少国际食品贸易争端。危险性评估由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摄入量评估和危险性特征描述四个步骤组成,对化学性危害的评估结果之一是提出每人允许摄入量(ADI或PTWI等,其结果适用于各地的各种人群),但对于致癌物则由于没有阈值,而只作用强度和人群危险度作为结果,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展致病微生物的危险性评估,即通过危险特征描述进行剂量-反应研究,估计能引起50%消费发生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的摄入量,摄入量评估是每个国家制定标准中必需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在我国制定食品卫生标准中广泛使用,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则尚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12.
13.
婴儿奶瓶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酚A作为婴儿奶瓶及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原料是否对人类的健康有潜在风险以及风险的大小如何,是公众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根据风险评估理论的四个步骤,即危害鉴定、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对双酚A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人体暴露于双酚A的量是微不足道的,没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已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The four cornerstones of microbial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re hazard identification, exposure assessment, hazard characterization, and risk characterization. These steps represent a systematic process for identifying adverse consequences and their associated probabilities arising from consumption of foods that may be contaminated with microbial pathogens and/or microbial toxi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discussion of the first two steps: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exposure assessment, and considerations for different approaches that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生食三文鱼片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上海市生食三文鱼片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风险。方法按WHO/FAO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4个步骤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资料收集自公开发表的科学文献、报告,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应用了监测、膳食调查、生长模型,调整因子、Beta-Poisson剂量反应模型、蒙特卡洛模拟及统计方法。结果在上海市生食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三文鱼片致病的发病概率1—2月、3—5月、6—8月、9—11月分别为8.00×10-7、6.23×10-7、4.14×10-6、8.71×10-6,敏感度分析显示6—11月生食三文鱼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量对发病概率影响最大。结论上海市生食三文鱼片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存在比较小的健康风险,夏、秋季控制生食三文鱼片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量是减少健康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周艳明  蔺翠翠 《食品科学》2010,31(11):258-262
为提高畜产品的安全性,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等方面对畜产品中铜超标的风险进行评估,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4.5 建立畜产品中铜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风险评估模型推断某市畜产品铜超标概率。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成为我国加入WTO后保护国内产业、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风险评估是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确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和指南的科学依据,对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促进国际贸易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及来源,并针对农产品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两种不同危害因素风险评估的4个方面: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进行研究,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成黎 《食品科学》2012,33(1):280-284
传统发酵食品对人体有抗氧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延缓衰老﹑防止肠胃疾病等保健作用。由于世界传统发酵食品总体工业化水平不高,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较多依赖人的经验与知识,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多。因此,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控制十分重要。通过对传统发酵食品的分类﹑保健功能﹑安全风险及评价的文献回顾,提出了传统发酵食品质量安全性的评价与风险识别是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现代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手段之一。它通过目标陈述﹑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危害特征描述﹑风险特征描述5个阶段对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避免食品安全隐患,控制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且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学鹏  段青源  励建荣 《食品科学》2010,31(17):457-461
以抽样调查的贝类产品中镉含量数据为依据,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等方面对贝类产品中重金属镉的危害及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所调查贝类中镉含量是超标的,但是食用人群镉的理论最大周摄入量(TMWI)低于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提出的镉的暂定每人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因此,被调查区域贝类的食用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本文在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国家标准贝类中镉限量进行了探讨,为标准修订和指导消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