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眼图像的校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广全 《影像技术》2010,22(3):16-18
基于鱼眼镜头的全方位视觉系统可应用在很多方面,如全视觉监视、机器人导航等。全方位视觉系统的标定和畸变图像的校正是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本文给出标定鱼眼图像中心和半径的方法,它们算法简单,很容易用软件实现,并通过实验说明它们的有效性。然后用标定得到的参数进行校正。鱼眼成像规律常被用在鱼眼镜头设计中。本文推导出校正模型。基于这些校正模型,得出组合校正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这种组合校正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经纬映射的鱼眼图像校正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鱼眼镜头带来的形变,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经纬映射的鱼眼图像校正设计方法,推导了消除变形的数学依据,总结出一种不需要任何标定数据,快速的纠正等角鱼眼变形的算法。使用经纬映射图像的校正方法,可以把扭曲的半球鱼眼图像投射为普通照片的四方形状,也即通过投射降低图像的扭曲程度,在视觉上基本达到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鱼眼图像畸变大、表示的场景信息不直观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纠正的鱼眼图像场景化漫游方法。该方法以鱼眼图像所表示的半球空间为观察对象,通过视点的转移在半球空间进行漫游,以对不同区域内的场景信息进行直观的观察。采用鱼眼图像校正算法为基础建立鱼眼镜头的球面映射模型,通过映射关系对以视点为中心的观察区域进行实时校正,当视点变化时对校正后的可视区域进行实时显示从而实现漫游。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算法能够实现鱼眼图像所表示半球空间的实时漫游,且漫游时显示的校正图像满足直线约束标准。  相似文献   

4.
司磊  朱学玲 《硅谷》2012,(21):166-167
根据鱼眼镜头成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像畸变校正算法,标定鱼眼图像的中心和半径,用标定得到的参数进行校正,推出校正模型,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并对鱼眼图的畸变矫正问题提出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利用鱼眼镜头在特殊角度下所拍摄成的图像,以优化的快速展开模型为基础,经过像点坐标变换、双三次插值及内部拼接,生成全景图像的方法。该方法无须运用多幅标准照片拼接,且无须运用柱面模型及成像仪器的参数。最后从MATLAB仿真的实例中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图像拼接它己成为基于图像绘制(IBR)方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也是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最小迭代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最小迭代算法。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自动完成,适宜于任何大小的图像并且不需要知道任何相机参数(如焦距等);对相邻帧之间相机运动没有严格的限制。从实验结果看,该算法获得了理想的拼接效果。  相似文献   

7.
鱼眼镜头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在使用时鱼眼图像往往需要变换为惯用的透视投影图像。证明了大视角透视投影图像会产生严重的畸变,为此需要把鱼眼图像变换为多幅具有各自光学中心的小幅透视投影图像。给出了把鱼眼图像变换成透视投影图像时光学中心转移的算法,从而实现了用小视角的透视投影图像在大视角的鱼眼图像中的漫游。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操作简便的隐参数校正方法。通过校正板上特征点的世界坐标和对应的畸变图像中的图像坐标求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元素——隐参数,再由隐参数将被测图像还原到世界坐标系中,得到相当于摄像机在与测量平面垂直并且镜头不存在任何畸变的情况下拍摄得到的图像,并进行图像测量。将此方法应用于火车导轨磨耗图像测量中,现场测试的结果表明,图像校正精度可达0.2 mm,测量系统精度达到0.5 mm,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Freescale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要求小车能识别白色背景配黑色中心引导线的赛道,然后根据赛道环境由MCU控制执行机构让小车沿线跑完全程。以CCD摄像头为传感器的小车一般都要求有较大的前瞻距离,而这样势必带来图像的几何畸变,传统的理论校正比较繁琐,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工程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光机扫描图像变形机理及其几何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研究光机扫描图像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入手,结合ERDAS遥感图像处理件的功能,较详实地介绍了扫描图像几何校正的方法模型及工作程序,并用工作实例对几何校正方法以及校正精度做了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1.
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与日本计量院(NMIJ)提出了将闭环技术应用于齿距偏差的测量,用于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达到高精度测量齿距偏差的目的.通过借鉴闭环测量技术,提出了齿距偏差两步测量法用于消除齿距偏差测量中的系统误差.首先将被测齿轮安装于齿距偏差测量仪中,对齿距偏差进行初次测量;测量结束后,将齿轮在测量仪中绕轴线改变一个齿距角的位置,再次对齿距偏差进行测量.根据齿距偏差与测量系统误差的关系及两次测量数据,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对齿距偏差与系统误差进行求解,达到分离系统误差的目的.分别采用闭环技术与两步法对模数为6,齿数为20与模数为4,齿数为30的两个齿轮齿距偏差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单个齿距偏差值分别相差0.10μm与0.15μm.测量结果说明,两步法可以应用于齿距偏差的高精度测量,同时,其测量过程相对于闭环技术更加简单,更易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软质齿轮齿距累积偏差影像法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影像法对微小齿轮或软质齿轮齿距累积偏差,进行非接触测量,利用影像测量仪和回转工作台,采用单齿法和跨齿补点法,通过对回转工作台角度转位的分度误差补偿完成测量,提高了绝对法测量数据的合理性。对齿轮安装偏心误差、测量仪器误差和瞄准对齐误差分析,得到单齿法和跨齿补点法齿距累积偏差测量的不确定度分别为±65μm和±64μm,均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两种方法对被测塑料软质齿轮精度等级判定都为10级。相比来说,跨齿补点法测量次数更少,过程更简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L-M算法的二维PSD非线性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二维PSD的工作原理及非线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用BP神经网络对PSD非线性进行修正的方法。由于传统的BP及其改进算法收敛速度过慢,往往收敛于局部极小值等缺点。因此引入了L—M算法。本文通过利用MATLAB工具箱进行BP网络的建立、训练、仿真。结果证明了L—M算法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而且缩短了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14.
精确修正光电经纬仪中的系统误差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运动目标进行精确的轨道测量是光电经纬仪的首要任务。在此 ,探讨了一种高精度的系统误差修正方法——球谐函数修正法 ,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光电经纬仪中对系统误差进行修正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成批抛光钢球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的图像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企业缺乏钢球表面缺陷检测装备,特别是小直径钢球检测装备的现状,笔者研制开发出一套基于机器视觉、可批量检测小直径钢球表面缺陷的新装备.由特制机电装置将钢球成批自动行列相间地上料并使球面翻滚,相机以一定帧频拍摄多幅钢球表面图像.在保证检测精度和效率的前提下,设计出应用于该装置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模板标定、图像分割和图像增强.实际检测试验证明,该预处理方法一方面使表面缺陷突显,有利于后期检测,另一方面抑制外接环境引入的各种干扰,消除不必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消除射束硬化对工业CT(Computed Tomography)重建质量的影响.从多色系统参数校正算法推导出发,将多色投影数据通过多项式运算转化为单色投影数据,同时利用数字图像趋势项产生及消除的基本原理,结合小波滤波方法,提出了一种与被照射工件的材料和结构无关,而且能够适用于整个工业射线能量使用范围的综合校正方法,并给出了获得多色系统参数的实验方法.用该方法对受硬化影响的模拟图像及实际图像进行硬化校正,结果表明改方法不需要准确的先验知识且校正效果良好,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7.
Methods of investigating the errors of a new type of converter, called a scanning compensation interpolator, that combines several functions, and of methods of correcting the errors of this type of converter are considered. Using the converter it is possible to interpolate a measurement interval into 5,000 segment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Birefringence measurements of anisotropic plates using coherent light are affected by errors due to the multiple reflections in the investigated plate.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measuring birefringence is presented, where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of two light beams are used for the correction of these errors. These beams arise from a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which is the analyser of the polariz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a theoretical treatment is given which shows that this method results in more accurate values than the usual methods, especially for highly refractive materials with a small birefring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