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程序在数学逻辑演算方面的强大优势,以及近两年来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进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参数化设计建模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对古建筑的分层剖析,知道古建筑的每一层都有基础点阵,这对古建筑的参数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GC(Generative Component)平台中通过算法对点进行有效散列,如果将这种得到的点阵应用到古建筑的每层基础点阵中,可以使古建筑的参数化设计变得清晰和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古建筑构件的实际构造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古建筑构件库的系统设计和技术实现,结合参数化设计方法和层模式设计架构,运用工厂方法设计模式进行系统实现,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平台移植性。力图实现一款比较通用的三维数字化建模软件。  相似文献   

3.
论文涉及中国古建筑梁架结构中蕴含的类似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理念与方 法,包括零件——装配体设计、模数化设计和系列化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论文还涉及利用三 维CAD 手段表达中国古建筑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快开式超临界萃取釜结构开发了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通过ANSYS参数化编程语言APDL来完成快开式萃取釜各结构建模、应力分析以及编译密封结构中应力集中点疲劳分析计算程序:利用VB的"可视化"界面的特点,制作参数化输入界面,通过VB程序编制,达到成功进行变量参数设置、调用ANSYS软件进行计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ANSYS的参数化分析功能,总结了液压机产品的结构分析特点,并利用ANSYS参数化分析功能实现了液压机产品的快速设计。  相似文献   

6.
模态分析是微陀螺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针对一种采用L形截面悬臂梁支撑的微陀螺结构,提出了参数化的模态分析方法.建立了微陀螺的参数化模型,以VC作为封装ANSYS的APDL命令流的工具,开发了微陀螺参数化的模态分析模块.利用该模块研究了微陀螺模态频率随主要结构尺寸变化的规律,发现对模态频率影响较大的是硅结构的厚度和支撑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ANSYS的参数化分析功能,总结了液压机产品的结构分析特点,并利用ANSYS参数化分析功能实现了液压机产品的快速设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翼面结构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翼面结构参数化设计的问题,研究了翼面结构各组成元件的个数、位置、截面尺寸参数化描述的方法.基于这些参数研究如何通过CATIA二次开发方式自动生成翼面结构三维图以及从总体模型获取机翼外形参数.在对翼面结构参数化描述的基础上,应用Visual Studio环境下CATIA二次开发技术,结合VB和C++语言混合编程,实现翼面结构的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船舶的主要结构形式——复杂圆柱壳结构,为研究其快速建模方法以实现船舶结构的优化设计,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概念提出参数化模型表征方法,建立其分类和命名体系,给出其参数化建模方式和流程,利用数值仿真工具完成其参数化模型库设计和开发,并应用于某船舶结构的快速建模.算例表明:复杂圆柱壳参数化模型库设计合理,满足复杂圆柱壳结构快速建模和修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三维数字技术的发展,三维虚拟技术逐渐向古建筑领域迈进。但目前对于古建筑建模学术研究较少,研究的大多古建筑的虚拟技术,都以三维建模软件为主。由于三维建模软件的局限性、建设模型数据量大,在大区域的三维虚拟化的应用中,无法体现地形,模型精度不高,位置精度有一定偏差。采用基于CityEngine的面向规则的三维虚拟技术,以阆中古城为对象,对地形处理、地形整平、古建筑结构分析、几何形状分析、空间位置分析、平移和旋转算法设计、附属设施的空间动态布局算法设计、规则编码等进行研究,实现了阆中古城的三维虚拟平台。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对今后古建筑的三维虚拟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古建筑三维重建中传统技术很难同时兼顾高精度三维信息快速获取和多角度真实地物纹理特征准确采集的难题,提出联合三维激光扫描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古建筑三维重建新方法。新方法充分结合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利用特征点匹配算法来实现多源数据精确融合,从而实现古建筑室内外完整三维模型的构建。以中国传统村落渐山村李氏家庙为例,通过该方法构建的三维模型与实际激光测距仪测量数据比较,其相对中误差为5 mm, 且建模效率相对于传统方法也有大幅提升;此外,将构建的模型以不同比例尺进行3D打印与室内外展示,进一步验证了建模数据的可用性;表明该方法将为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古建筑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古建筑三维重建中传统技术很难同时兼顾高精度三维信息快速获取和多角度真实地物纹理特征准确采集的难题,提出联合三维激光扫描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古建筑三维重建新方法。新方法充分结合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利用特征点匹配算法来实现多源数据精确融合,从而实现古建筑室内外完整三维模型的构建。以中国传统村落渐山村李氏家庙为例,通过该方法构建的三维模型与实际激光测距仪测量数据比较,其相对中误差为5 mm, 且建模效率相对于传统方法也有大幅提升;此外,将构建的模型以不同比例尺进行3D打印与室内外展示,进一步验证了建模数据的可用性;表明该方法将为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The smart architect is an innovative intelligent modeling system that can automatically generate architecture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using an ontology-based approach. Our approach aims to implement an architecture modeling system that can identify different elements and styles in a variety of buildings. It should also be able to generate numerous architectures of similar structures or styles based on the semantic knowledge extracted from existing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4.
苏北民居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而不同于与北方民居和南方民居,徐州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为北门锁钥,南国屏障,因此建筑风格承南袭北,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貌。文章以苏北民居的典型代表崔家大院为例与苏南传统民居进行比较,试图从比较中挖掘出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涵义。在迷失中国建筑特色的今天,如何将这些传统建筑的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则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桂峰村的四种建筑色彩构成元素为例解析古村落的色彩构成元素,指出了城市色彩设计应该借鉴和沿袭传统建筑色彩构成,建构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色彩个性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建是我国的珍贵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古建是现时代的重要任务。利用三维设计再现古建筑的形态,是目前解读与研究古建的重要方法。中国古建绝大多数采用木结构,先制作构件,再进行组装;因此,利用三维设计来表现古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应用MAYA的建模技术对中国古建进行三维设计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方法,从"MAYA"的三维技术手段对古建的设计研究的影响以及建构方法和实例建模(塔、殿、桥、坊)等方面进行了较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古汉字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单通道盲去卷积算法(Single-channel blind deconvolu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ep convolution generating adversarial network,DCSS),仅凭借单幅卷积混合图像分离干扰信号,并复原古汉字图像.实验从华文字库古汉字图像集中随机抽取5组古汉字图片,每组4096张训练集图片,512张测试集图片,实验结果中复原的古汉字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均在29dB以上,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分离干扰信号和复原古汉字图像.  相似文献   

18.
用于信息检索的古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文古籍信息检索技术的需求,本文在大规模语料库上对古汉语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给出了在信息处理中多个专用语料库的动态知识合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三千五百万字的中文古籍语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在古汉语中,汉字在高频字上集中分布而在低频字上相当散布,且总体变化成指数递减的规律,并对二元语法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与现代汉语的单字及双字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结论,并按照使用频度,把古汉语的汉字进行了分类。最后,这些统计学习到的知识,在中文古籍信息检索系统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车辆曾经拥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其独特的造型在世界古车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振兴和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课题中,怎样使汽车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而受世人青睐,一直是国人设计师探索的问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技术水平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追赶的。差距的根本还在于是一个文明背后所支撑的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车辆的研究,梳理上古文明的根脉,分析古车形成及其发展的原因,为促进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建立探索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建筑的L系统建模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建筑的数字化保护问题日益成为计算机和建筑学科的研究重点,但其结构巧妙、类型丰富,且建模工程耗时等,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数字建模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并抽取建筑特征,建立了古建筑L系统构件模型库及构件特征库,利用虚拟装配过程控制创建真实、精确的虚拟古建筑3D模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建模精确、生成快速等优点,可对中国古代建筑遗产进行有效的数字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