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煤系高岭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硝酸铁等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不同Fe含量的六方介孔分子筛Fe-MCM-4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氨为还原剂研究其选择性催化还原NO活性以及反应条件(包括Fe掺量、反应温度、空速、氨氮比和O2浓度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成功进入MCM-41介孔材料的骨架内,Fe-MCM-41介孔分子筛BET比表面积为980.2~596.8 m2/g,孔容积为0.95~0.60 cm3/g,平均孔径在3.90~3.45 nm。随着铁掺杂量的增加,介孔结构的有序度下降。当n(Fe)/n(Si)=0.05、空速为5000 h?1,Fe-MCM-41催化剂在350 ℃反应时NO转化率最高,可达90.7%;且当氨氮比为1.1和O2含量为2.5%时,催化剂能保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3.
助剂掺杂对Fe-MCM-41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酸钠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硝酸铁为金属源,水热法直接合成Fe-MCM-41,再辅以助剂Co和Cr形成双金属掺杂的介孔材料,采用XRD、N2吸脱附、TG-DTA、FTIR、ICP对材料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表征。以乙腈为溶剂,H2O2为氧化剂,考察所制备的材料对环己烷氧化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MCM-41的催化性能相比,FeCo-MCM-41会使环己烷的转化率下降,但环己醇的选择性增加;而FeCr-MCM-41会使环己烷的转化率和环己酮的收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通过微波辐射方法合成钴掺杂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离子发射光谱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经550℃焙烧后,模板剂被有效去除。微波辐射条件下,成功合成出钴掺杂介孔分子筛样品。与纯硅的分子筛样品相比,钴掺杂的介孔分子筛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5.
6.
7.
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的微波合成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孔沸石硅源法微波合成ZSM-5/MCM-41复合分子筛,采用XRD、BET和NH3-TPD技术对合成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分子筛具有类MCM-41 的典型六方介孔结构,同时具有中孔和微孔结构,复合分子筛的总酸量介于HMCM-41酸量与HZSM-5酸量之间。利用脉冲微反装置考察合成分子筛的邻二甲苯异构化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SM-5/MCM-41复合分子筛具有高于同硅铝比的MCM-41、ZSM-5和ZSM-5/MCM-41的机械混合物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z以硅酸钠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硝酸铁为金属源,水热法直接合成Fe—MCM-41,再辅以助剂co和cr形成双金属掺杂的介孔材料,采用XRD、N2吸脱附、TG—DTA、FTIR、ICP对材料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表征。以乙腈为溶剂,H2O2为氧化剂,考察所制备的材料对环己烷氧化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MCM41的催化性能相比,FeCo—MCM41会使环己烷的转化率下降,但环己醇的选择性增加;而FeCr—MCM41会使环己烷的转化率和环己酮的收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MCM-41分子筛催化苯硝化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CM-41(T)分子筛为催化剂,以硝酸作硝化试剂,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探索,筛选出最优合成条件,硝基苯的收率达83.6%。 相似文献
14.
15.
微波辐照相转移催化合成苹果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苹果酯。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探讨了催化剂、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热方式等因素对苹果酯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微波辐照下 ,最佳反应条件为 :以硫酸氢钠 /三氯化铁为催化剂、PEG -80 0为相转移催化剂、乙酰乙酸乙酯 :乙二醇 (mol)为 1 :1 .5~ 1 .8、甲苯为带水剂、微波功率为中低档、微波辐照时间为 8~ 1 2min ,产率可达 91 .5 %以上。产品经IR、1HNMR、MS和GC等测定 ,其结果与文献值一致 相似文献
16.
Highly ordered Fe-MCM-48 was synthesized by a mixed templation method under low molar ratio (0.17:1) of mixed surfactants to silica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29Si-MAS NMR, ESR, and UV-Visible. Its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was studied for phenol hydroxylation using H2O2 (30%). The substituting element (Fe3+) is partia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framework position forming a new type of active site which raises the phenol conversion to 43.6% and the diphenol (the mixture of catechol (CAT) and hydroquinone (HQ)) selectivity to 97.7%.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