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新设计的一种在圆弧刃上带有前角的圆形刀片进行了切削试验研究,分析了圆弧刃刀片的切削力情况,并根据直角自由切削的试验结果,对切削力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推导出了圆弧刃刀具切削力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可方便地用于现场。  相似文献   

2.
基于切削理论和大量系统试验研究,对圆弧刃刀片的槽型进行了新的设计和研制,根据直角自由切削的试验结果,建立了圆弧刃刀片切削力数学模型,同时编制了软件进行预测,为设计开发优选刀片槽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切削前角是刀具上的重要的几何参数之一,运用椭圆投影的方法,推导出了圆弧切削刃上任意一点前角的数字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切削温度与刀具磨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用切削温度的分布密度函数方差值监测刀具磨损的数学模型,并定性分析了切削温度的自相关函数、概率分布曲线形状与刀具磨损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饲草切碎机圆弧刃和直线刃盘刀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刀刃的曲线方程,并根据设计要求列举了多种盘刀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发现,在车削过程中,动态切削温度随着刀具磨损的增大而上升。当刀具磨损较小时,动态切削温度随刀具磨损上升缓慢,当刀具磨损较大时,动态切削温度随刀具磨损上升速度加快。本文还在理论上对此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了动态切削温度可以用于刀具磨损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发现,在车削过程中,动态切削力随着刀具磨损的增大而增大.证明了可用动态切削力作为刀具磨损在线监测的信号源.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微小型刀具磨损在位检测装置。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结合微型刀具的几何特征,搭建微刀具刀尖磨损面积检测系统。在磨损刀具单张图像中,基于Facet模型提取刀具亚像素边缘,拟合刀具的主副切削刃,计算刀尖圆弧及未磨损边界,实现刀尖磨损面积测量。用图像作差法对算法进行验证,其检测精度为±1.51×10^-4mm^2。最后,通过测量硬质合金刀具切削45号钢时刃尖磨损面积,为微小车床刀具磨损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将单尖刀具流屑角模型及其预报拓展到圆弧刃刀具中,提出了圆弧刀具的流屑角模型。此模型将任意刀具形状剖分为单尖刀具和纯圆弧切削刃两种情况,预报结果与Colwell法比较,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于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预报和切屑的控制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刀具耐用度的台劳公式为数学模型,建立了刀具磨损的自适应控制系统。通过刀具磨损检测装置,在动态切削过程中,实时检测刀具的磨损特性,自动迅速地确定与给定刀具耐用度相适应的最佳切削速度。  相似文献   

12.
G是n个顶点m条边的简单图,G是G的补图,δ和Δ分别是图G的最小次和最大次,λ1(G)和λ1(G)分别是G和G的谱半径.本文将证明λ1(G)+λ1(G)满足以下不等式①λ1(G)+λ1(G)≤-1+1+2n(n-1)-4δ(n-1-Δ)②若G与G均无孤立点,则有λ1(G)+λ1(G)≤2(n-1)(n-2)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用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刀具对喷焊镍基高温合金材料进行刀具耐用度切削对比试验,找出了各自的耐用度公式。并且还借助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观察刀具磨损区、切屑底面和工件已加工表面,由微区形貌和微区成份分析得出其刀具主要为磨粒磨损的结论,这与通常高温镍基合金材料切削时的刀具磨损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刀具—切屑接触长度力学模型,即将切屑简化为悬臂梁,利用前刀面上近于实际的应力分布公式导出了新的刀—屑接触长度公式.该公式比原有公式更接近实际接触长度.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鲜酵母为发酵剂,采用一次发酵法,对面粉中面筋质含量与馒头体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湿面筋含量在20~54%范围内馒头体积与其面筋质含量呈线性关系;馒头专用粉的湿面筋含量应在30.6~36.6%之间的结论。从而为工业化馒头生产线的研制及馒头品质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模具钢模拟热磨损实验摩擦副的表面温度场进行了理论分析。算出3Cr2W8V模具钢试样表面温度达到740℃,表面0.5mm薄层内的温度高于600℃回火温度。采用“可磨式”动态热电偶进行动态测量得出:试样表面最高平均温度达800℃,而瞬时温度峰值可达1200℃。此外,采用金相(硬度)法对试样进行测温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研究结果还表明:冲头温度和摩擦线速度增高,表面最高平均温度也增高,而正压力对表面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热作模具的高温塑性变形摩擦磨损的研究和为热作模具选材提供依据,建立了高温塑性变形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对热作模具钢5CrMnMo,4Cr5MoV1Si和3Cr2W8V的高温塑变抗磨性能进行了评定,同时用环型试验测定了在无润滑和水剂石墨润滑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摩擦系数。高温塑变抗磨性能评定结果与 Thomas,Dennis等人所测定的结果较好地吻合,同时还与汽车配件七厂的热锻模寿命试验结果较接近。借助于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的形貌分析,对5CrMnMo,4Cr5MoV1Si,3Cr2TW8V的高温塑变抗磨性能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采用光弹试验法测得的刀具前刀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作用于切屑上力的平衡条件,得出一种新的计算刀——屑接触长度及作用于前刀面上的最大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在得到的公式中,除考虑了前人所得公式中考虑的因素之外,又引进了刀具、工件材料等影响因素。若通过试验确定切削速度的影响系数,则该公式可以作为经验公式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模具钢耐磨性的评价,大都采用摩擦偶件稳定接触的磨损试验方法。这种试验方法对模具钢的服役条件模拟性差。本文利用动载磨损试验机,对W18Cr4V和Cr12MoV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抗冲击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高速钢制冷镦模具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实验室数据与现场应用效果吻合较好。同时结合磨损形貌的显微分析,对模具钢冲击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一些典型例子,从其形式、特点和机制来试图说明和解释金属热磨损失效的三种类型;热粘着磨损;热磨蚀磨损;热微动磨损。简要地谈及了国内外在热磨损所属的三个分支上的研究动态。根据O.Vingsbo的摩擦系统理论,从设计、材料、环境这三个角度来考虑探讨减少热磨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