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沥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调理中,但由于市政污泥中存在较高浓度的水溶性有机物(DOM),抑制沥浸中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菌)的活性,导致沥浸周期长、污水厂运行成本增加。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生物沥浸法调理市政污泥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改善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性能和维持生物沥浸反应器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如何降低浸出粕残油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浸出油厂生产过程中,浸出干粕残油每降低0.5%、则每吨可多出油5kg、而一个50t/d浸出车间每天要多出毛油250kg,每公斤按4元计价,则每天增收人民币1000元、一年按200天生产计算、可增加收入20万元,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这是在相同条件下的纯收入。所以,每家浸出油厂都想将残油降到最低限度,但如何降低呢?笔者从入浸前料坯质量和浸出器的操作两个方面作一介绍,以便广大浸出油厂工人和技术人员结合本厂情况作其验试。一、入浸前料坯质量入浸前料坯质量,不但影响残油率,而且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浸剂来提取杂卤石中钾的浸出过程是杂卤石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论文在单因素条件试验的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杂卤石盐浸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矿样粒度为0.149mm、浸出温度为323K、溶浸剂浓度为10%、液固比为10∶1。  相似文献   

4.
杂卤石盐浸过程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丽芳 《海湖盐与化工》2005,34(3):17-18,26
利用溶浸剂来提取杂卤石中钾的浸出过程是杂卤石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论文在单因素条件试验的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杂卤石盐浸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矿样粒度为0.149mm、浸出温度为323K、溶浸剂浓度为10%、液固比为10:1。  相似文献   

5.
本文监测了不同保鲜处理的鲜湿米线在25 ℃条件下贮藏后品质劣变、微生物生长的情况,并对腐败样品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CK)样品保质期仅为1 d,腐败后表面变黏,食用品质明显下降。酸浸单处理组(CA)、酸浸结合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处理组(PL)和酸浸结合水浴处理组(SY)则可分别将鲜湿米线保质期延长为2、4 d和13 d,其主要腐败特征为霉斑。16S rDNA结果表明CK组的优势腐败菌为泛菌(Pantoea)、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和芽孢杆菌(Bacillus);不同保鲜处理明显降低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CA组明显降低了鞘氨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而PL组对此三种优势菌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TS rDNA结果发现CK组的优势真菌门为毛霉门(Mucoromycota),优势真菌属为根霉属(Rhizopus);保鲜处理后具有较强抗逆能力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成为优势菌门,且根霉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至0.1%以下。本研究结果为鲜湿米线保鲜技术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甜菜单株检糖一般采用冷浸法,浸糖时间30分钟。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已经研制出机械化的浸出过滤自动线,应用磁力搅拌,使浸糖时间缩短为10分51秒。为了探讨在磁力搅拌情况下,缩短浸糖时间的浸糖效果,为浸出自动线设备的精度提供依据,我站于1978年7月16~20日进行模拟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红茶菌中优势微生物发酵儿茶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蔗糖、0.7%绿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糖茶水为培养基质,传统的红茶菌菌膜分离得到的优势微生物裂殖酵母菌、产膜醋酸菌、乳酸菌A、乳酸菌P为试验菌种,在28℃恒温静止进行单一和混合培养12d,每4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单一和混合培养不同时间,其培养液中的各儿茶素及总量存在明显差异,产膜醋酸菌混合培养有促进EGCG、ECG降解的作用。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A、P混合培养,其培养液中酯型儿茶素含量远远高于酵母菌、醋酸菌混合培养液,乳酸菌A、P有抑制酯型儿茶素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浸汁条件对山楂原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菲克浸透扩散定律为依据。就山楂的切片厚度、浸汁时间、浸汁温度3因素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对浸出汁的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情况做了分析比较。较理想的浸汁条件为:切片厚度2~3mm,浸汁时间10~12h,浸汁温度40℃。  相似文献   

9.
采用挤压法对肉骨粉进行预处理,再经正己烷溶剂浸出,以获得脱脂肉骨粉,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肉骨粉挤压预处理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挤压条件为:物料含水率10%,机筒温度50℃,螺杆转速130 r/min.在此条件下挤压物料容重、渗滤性得到提高,浸出油中杂质含量大大降低,经测定浸出30 min后残油率仅为0.42%.  相似文献   

10.
以异己烷为溶剂,进行30 t/d菜籽饼浸出中试研究.对浸出、溶剂回收,浸出毛油及粕质量及生产能耗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异己烷作为替代溶剂的可行性.中试表明,异己烷浸出效果良好、各生产过程易控制和实现,浸出所得毛油及粕质量好,生产能耗低.作为一种新型食用植物油浸出溶剂,具有技术及经济优势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啤酒酿造工业的需求,利用Design-Expert软件,通过响应面法(RSM)对啤酒酿造工艺中麦芽浸出率进行优化.本文选择3个显著影响因子:浸麦时间、发芽时间和后2天风门开度,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组合为:浸麦时间28h、发芽时间4.5天和后2天风门开度20%,此时实际得到的麦芽浸出率为83.1%,与理论预测值83.7%相比,其相对误差为0.72%.  相似文献   

12.
菜籽浸出各阶段浸出油量、油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现行菜籽制油工艺,对经机械预榨菜籽饼(含油量17%左右)连续进行间歇式浸出。 测定各阶段浸出油量、油质。浸出13次,每次15分钟,粕饼残油率可达1.0%。前6次浸 出,可使粕饼残油率达到2.0%左右;后7次浸出,使粕饼残油率由约2.0%降至约 1.0%。可浸出油量的95%已在前6次浸出中提取出来;后7次浸出,仅提取出可浸出油 量5.0%。浸出油脂质量,愈在浸出后期愈差;表现为色泽加深,酸价升高,不皂化物含量 增多,因而毛油精炼回收率也愈往后愈低。浸出过程后半期,获得油量很少,油质愈来愈 差,增加后续精炼工序的工作量,如考虑能源(电力、蒸汽)与溶剂消耗、人工等成本因素, 现行的油脂浸出工艺,过多地着眼于降低粕饼残油率,浸出时间过长,是否经济合算,值得 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一些对葵花籽进行加工的新方法和一些有关的能量问题.如:种子贮存、葵花籽脱壳的新设备等,此外还谈了一些在脱壳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交待了如何利用外壳来生产蒸汽和糠醛,对比分析了直接浸出工艺和预榨浸出工艺.另外本文还讲述了如何提取合过氧化值少的原油、脱壳葵花籽的浸出,新型的T.O.M.浸  相似文献   

14.
利用易于控制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以甲醇为共代谢碳源的五氯苯酚(PCP)废水,控制进水PCP质量浓度为10 mg/L,并设置仅以甲醇为碳源的对照组,利用发光菌急性毒性生物实验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别研究PCP对污泥急性毒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进而分析优势菌群对污泥急性毒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第1—19 d期间,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以菌体生长量(OD600值)作为测定指标,对TMV拮抗细菌恶臭假单胞杆菌A3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系统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的发酵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为麦麸,氮源为酵母浸粉,无机盐为CaCl2、CoCl2、MgSO4、FeSO4、KH2PO4时有利于A3的生长.7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麸15 g,酵母浸粉15 g,CaCl2 2.5 g,CoCl2 0.5 g,MgSO4 0.8 g,FeSO4 0.5 g,KH2PO4 0.8 g,蒸馏水1000 mL,pH 7.0,在此条件下拮抗细菌活菌数可达3.234×1012 cfu/mL,比NB培养基中活菌数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麻竹笋腌制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微生态演变情况,采用细菌16S r DNA的V3可变区的PCRDGGE技术监测6%Na Cl腌制麻竹笋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动态变化。经发酵液中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巢式PCR、二次DGGE、切胶回收、测序及序列比对,共得到10条明显条带,分别鉴定为绿色气球菌、乳球菌属、食窦魏斯氏菌、魏斯氏菌属、噬甲基菌属、嗜盐嗜碱菌属、未培养细菌、乳球菌属、乳酸乳球菌、厌氧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其中,发酵前3 d优势菌为绿色气球菌,7 d后优势菌为食窦魏斯氏菌和乳酸乳球菌。  相似文献   

17.
米糠一次浸出及米糠油物理精炼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钟科贤 《中国油脂》2004,29(4):56-60
米糠作为中低含油量的一种特殊油料,很适于通过一次浸出提取毛糠油.米糠一次浸出需经历米糠预处理和米糠浸出两个阶段,米糠预处理的方法有3种:蒸炒、造粒、膨化,其中膨化又分为千式膨化和湿式膨化两种方式;米糠的浸出制油工艺过程具有与其他大宗油料不尽相同的工艺、设备要求,主要体现在物料浸出与湿粕脱溶两道工序上.米糠浸出所得到的毛糠油为一种高酸值毛油,采用物理精炼工艺在提高油脂精炼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米糠油物理精炼工艺过程包括脱胶、脱色、脱酸、脱蜡、脱脂,关键工序是蒸馏脱酸,脱胶、脱色是其至关重要的前处理工序.米糠油物理精炼工艺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根据毛糠油的原料情况和精糠油的成品质量等级要求,结合化学精炼工艺进行综合精炼或进行各种档次成品油的生产调节,取得物尽其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鲟鱼发酵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动态演替规律,为发酵鲟鱼的品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采集鲟鱼发酵过程中的7个阶段的样品,对样品中的细菌16S rDNA V4~V5区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获得序列数平均为46 463条,各个发酵阶段的操作分类单元数目分别为新鲜鱼样1 064,腌制鱼样952;发酵5 d 454,发酵10 d 442,发酵20 d 327,发酵25 d 372和发酵35 d 356。7组样品中总体细菌组成较为复杂,含有38个门、196个科,在新鲜鱼样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主要优势;在腌制阶段,蓝藻门(Cyanobacteria)占主要优势;从发酵开始至结束,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绝对优势。在科水平上,新鲜鱼样中的主要优势菌科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腌制样品中的主要优势菌科为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从发酵开始至结束,主要的优势菌科为明串珠菌科(Leuconostocaceae),其次是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链球菌科(Streptococceae)。通过HiSeq测序能够更全面解析鲟鱼发酵过程中的细菌多样性;从测序平台提供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发现,各样品间的菌属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说明菌群组成与发酵环境密切相关,这为传统腌鱼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复配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35 个门、378 个属的细菌和4 个门、38 个属的真菌。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小曲白酒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发酵前2 d细菌优势菌属为不明立克次体菌属(unidentified Rickettsiales),发酵3 d后的绝对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直至发酵结束。真菌优势菌属为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根霉属(Rhizopu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曲霉属(Aspergilus)。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根霉属和曲霉属相对丰度都在降低,而酵母菌属在发酵第2天后其相对丰度在不断提高并成为优势菌。本研究揭示了复配小曲白酒酿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变化规律,为复配小曲白酒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豆传统的软化、轧胚、烘胚、浸出工艺;粉碎、干式挤压膨化、浸出工艺;预热软化、轧胚、膨化、浸出工艺的实践和分析,得出“采用预热软化、轧胚、膨化、浸出工艺既能降低高水分大豆的入浸水分,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油率,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