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凡口矿深部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5种采矿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和分析,并考虑凡口矿的现有采掘设备及采矿工艺技术,参考国内外同类矿山的开采经验,为实现高效、低耗和安全开采的目标,推荐凡口矿深部开采可试验应用盘区机械化高分层充填采矿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某低品位微细粒嵌布的难选铅锌硫化矿石铅品位为1.47%、锌品位为1.93%,为了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在进行系统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铅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铅、锌均主要以硫化物相形式存在,主要金属矿物为铁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含量较高;方铅矿与铁闪锌矿间以及与其他矿物间的共生关系密切,方铅矿呈中—微粒嵌布,粒度主要为0.64~0.01 mm,铁闪锌矿呈细—微粒嵌布,粒度主要为0.16~0.01 mm。②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情况下采用1粗4精3扫流程选铅,选铅尾矿1粗4扫选锌,锌粗精矿再磨至-0.025 mm占90%情况下经4次精选,最终获得铅品位为52.23%、含锌3.18%、铅回收率为74.81%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2.05%、含铅1.98%、锌回收率为85.83%的锌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铅锌的分离与回收。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某低品位微细粒嵌布的难选铅锌硫化矿石铅品位为1.47%、锌品位为1.93%,为了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在进行系统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铅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铅、锌均主要以硫化物相形式存在,主要金属矿物为铁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含量较高;方铅矿与铁闪锌矿间以及与其他矿物间的共生关系密切,方铅矿呈中-微粒嵌布,粒度主要为0.64~0.01 mm,铁闪锌矿呈细-微粒嵌布,粒度主要为0.16~0.01 mm。②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情况下采用1粗4精3扫流程选铅,选铅尾矿1粗4扫选锌,锌粗精矿再磨至-0.025 mm占90%情况下经4次精选,最终获得铅品位为52.23%、含锌3.18%、铅回收率为74.81%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2.05%、含铅1.98%、锌回收率为85.83%的锌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铅锌的分离与回收。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铜铅锌混合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及光学显微镜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矿物嵌布粒度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矿物成分复杂,主要有价回收元素为铜、铅、锌,品位分别为0.67%、1.27%、0.99%;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氧化铜分布率占30.30%;铅和锌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石英、透闪石、石榴石等。矿物之间包裹嵌布复杂,紧密共生,矿石中铜铅、铜锌可浮性相近,是导致目的矿物浮选指标差的重要原因。基于工艺矿物学研究,建议采用\"铜铅锌混合浮选—浮选尾矿强磁选—混合精矿浮选分离\"的工艺流程来提高有用金属的品位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凡口铅锌矿对银矿物浮选行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磨矿细度和采用不同捕收剂对伴生银的回收影响不大,但抑制剂石灰的用量对伴生银的回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凡口铅锌矿狮岭深部地段矿体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及主要有益组分含量分析,找出狮岭深部地段矿体矿石质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确定矿石质量优劣,为狮岭深部矿体和其它地段矿体的合理配比开采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周秀英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98,(4):14-16
该高硫铜锌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复杂,属难选矿石。本研究除采用合理的流程结构、新型有效的浮选药剂外,还应用电化学原理,对主要浮选作业的电极电位进行检测,从而准确地控制了关键药剂的用量,使铜、锌依次优先浮选获得成功,小型及连选试验均获得优异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简化铅锌硫化矿石浮选药剂制度的可能性,在选铅时以25#黑药为捕收剂而不使用锌抑制剂的情况下,对蒙古乌兰某铅锌硫化矿石进行了铅锌依次优先浮选试验,结果获得了品位为71.15%、回收率为96.87%的铅精矿和品位为46.41%、回收率为87.89%的锌精矿,银在铅精矿中的品位和回收率可达1 400 g/t和83.90%,铅精矿和锌精矿中的砷含量均在其相应等级品的要求范围内。该结果与浮铅时以25#黑药为捕收剂且使用锌抑制剂相比,铅精矿锌含量高1.07个百分点但铅品位高8.06个百分点,其余指标相当,而且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大大简化,药剂用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低品位复杂难处理氧化铅锌矿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开发出有效的氧化铅锌矿全浮选工艺。硫化矿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铅精矿、硫精矿和硫化锌精矿,而后采用组合调整剂D-1、D-2和高效复合捕收剂MA实现了氧化锌浮选,尤其是异极矿得到了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2.
13.
捕收剂对铅锌硫化矿浮选的影响及在矿浆中的浓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捕收剂对铅锌分选的影响 ,应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矿浆中捕收剂的浓度。通过单矿物浮选及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考察了捕收剂对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试验表明 ,对方铅矿来说 ,乙硫氮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而黄药对这三种矿石都具有较好捕收能力 ,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混合用药。通过捕收剂用量试验发现捕收剂用量必须加以合理控制 ,用量太大 ,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用量太小又会影响回收率乃至生产成本 ,因此对矿浆中的捕收剂浓度加以检测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利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对现场的捕收剂浓度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个作业 ,尾矿产品的矿浆浓度大于精矿产品 ;对于精选作业来讲 ,其相应产品的药剂浓度随着流程前进逐步降低 ,对于粗选作业来说 ,规律相反 ,浓度随着流程前进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4.
用高锰酸钾浮选分离铅锌硫化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高锰酸钾作为抑制剂,采用先选铅后选锌、先选硫化矿后选氧化矿的优先浮选流程分离连城铅锌矿,当原矿含铅2.74%、锌3.84%时,可获得含铅72.50%、锌4.05%的铅精矿,含锌52.16%、铅1.31%的锌精矿,铅精矿和锌精矿的回收率分别为83.40%和86.56%。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新药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新药剂的研究关系到大量复杂的氧化铅锌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报导从氧化铅锌矿石中浮选硫化铅矿物的新捕收剂PN及相应的抑制剂BD_1。使用BD_1(50g/t)和硫酸锌(0~40g/t)配合作抑制剂,显著提高了硫化铅矿物浮选效率,从55.52%提高到64.03%,氧化铅浮选时,使用BD_2(0~100g/t)和六偏磷酸钠(100g/t)作抑制剂,碳酸铅矿物浮选效率从53.18%提高到54.65%;而氧化锌浮选时,使用BD_2(0~100g/t)和六偏磷酸钠(50g/t)作抑制剂取得了更明显的效果,碳酸锌矿物的浮选效率从64.81%提高到72.29%,锌粗选作业回收率84.81%,粗精矿中锌品位30.50%。可见,所研制的PN捕收剂和BD_1、BD_2抑制剂,对提高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指标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浙江遂昌花园岭四号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了花园岭四号铅锌矿矿石的可选性,确定浮选工艺条件,采用优先浮选流程,最终闭路试验获得,铅精矿品位56.63%、铅回收率70.70%,锌精矿品位55.76%、锌回收率90.92%,硫精矿品位49.50%、硫回收率81.68%的试验指标,其中锌精矿、硫精矿均为一级品。 相似文献
17.
18.
氧化锌矿冶金处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锌矿的冶金处理一直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氧化锌矿冶金处理的研究现状,论述了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处理新工艺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宁都硫磺矿次生铁矿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矿物定量和解离度测算以及铁矿的高梯度磁选试验,可获得品位59%TFe、回收率81%~86%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20.
田祎兰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9,(5):14-16
对某铁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根据矿石性质,采用磁选—反浮选试验流程,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铁精矿的品位为64.57%,铁的回收率达到72.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