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十二五”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小强  黄炀  殷学攀 《山西建筑》2010,36(16):36-38
通过因子回归分析对珠三角城市职能进行了定位,提取了社会服务业与制造业因子、综合性服务业因子、房地产与服务业因子、采矿与信息教育因子以及建筑与管理5个因子,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珠三角城市分为4种城市职能类型,为珠三角城市职能优化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中山市东升镇在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人地矛盾关系演变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以城镇化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思路,借助地理学、社会学视角,对"人、地"两个系统的城镇化和城乡转型进行综合研究,从结构性、供需性、行为性和阶段性等方面提出了城镇化"人地关系"的几大问题,并延伸和发展了城镇化"S型"曲线的内涵,提出快速城镇化"阶段论"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小城镇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鲜明。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山市探索并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的城镇化道路,同时在发展中也受到了一些问题的羁绊。文章通过中山市小城镇探索与实践的分析,以期望为全面认识中山市小城镇发展的特征、经验和问题,并为国内的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空间规划数字化转型趋势下,结合大数据对“城市意象”研究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为进一步优化西安空间结构,综合评估各街道发展潜力,强化“西安经验”,该文以西安市一年微博签到数据为例,在相关学者对城市意象因子分类的基础上,将意象因子分为城市环境、文化活动与自然山水三大类。进行词频统计及空间聚类分析,挖掘城市各街道特色意象因子。同时从文化、生态、经济三方面选取8个空间意象影响因子,使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意象驱动因子作进一步分析,并结合各街道发展现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下,中山市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的宏观背景、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的重构,力求从城乡统筹和规划协调视角指出中小城市的是城镇化的重点及方向。本文从中小城市的角度,以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为例分析了中小城市空间重构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提出了不同与区域核心城市差异化政策和规划策略。本文对于东部沿海中小城市的规划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温州龙港“撤镇设市”的路径、驱动机制及财政模式,以发现其对城镇化模式创新和土地财政依赖治理的政策含义。研究发现,龙港模式是由一个“自下而上”改革推动且不断得到上级政府支持而逐步推进的典范,突出特征如下:(1)推动主体: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但政府仍起主导作用;(2)城镇化模式:异地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相结合但以异地城镇化为主,强制性城镇化与自愿城镇化相结合而以自愿城镇化为主;(3)驱动产业:房地产开发和工业是城镇化的两个主要驱动产业;(4)融资模式:多种融资方式并存但仍以土地财政融资为主。从治理土地财政依赖角度看,新型城镇化建设须统筹协同土地制度改革、非征地条件下城镇化模式创新与以扩大县级以下地方政府税收分成比例为核心的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4个县面状与单个县城内部(点状)城镇化特征分析与问题梳理,提出作为特殊地域类型的欠发达山区县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困惑与矛盾.运用SPSS对山区城镇化水平影响因子进行偏相关定量检测,得出关键性指标及其对应的四个影响因素集,据此进一步构建并分析未来山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模型,得出要实现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政策导向是前提、壮大经济是根本、健康绿色是保障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遭受冲击,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为村落发展提供新驱动.文章阐述了以旅游发展作为延续村落的手段,借助动力学原理,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一般驱动力,以及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动力.梳理旅游驱动与城镇化的相关性,得出其发展需面对民生改善、人口集聚与经济提升等机遇,以及传统破坏与村落萧条的挑战.以桂林市漓江...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消防安全韧性的提升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议题。本文以韧性城市构建基础理论为基础,着力实现消防减灾的目标,以珠三角城市之一的中山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POI数据和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识别分析中山市消防站救援覆盖能力,评估中山市消防安全韧性的情况,探讨消防安全韧性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的聚集地,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平台。包括中山市在内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三大城市圈之一,区内城镇密集,人口稠密,是广东省人口主要集聚地和全国流动人口的导入地。据统计,目前中山市外来人口已超过150万,成为珠三角外来人口的一个重要积聚地。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促进了中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中山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外来人口与中山市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山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河流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1997-2001年城近郊区河流的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出北京市河流的水污染成因,并依据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河流为有机污染型,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另外,针对聚类分析得出的4个水环境区域的污染成因和污染因子提出了相应微观控制措施,为按水环境功能区划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达标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分析旅游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探索大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融合协调发展的规划路径,对于指导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当下最受瞩目的旅游名镇——乌镇为例,通过介绍乌镇城镇总体规划的实践经验,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旅游对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分别从促进区域联动、优化城镇规模、提升城镇环境、保护地域特色、创新指标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具体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旅游产业驱动下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
剖析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于我国县域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2002—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24个县的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城镇化与就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县域就业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县域城镇化、就业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针对城镇化发展对建筑业制定行之有效的减排措施和政策,对我国 30 个省份进行建筑业碳排放量的测算,据此划分了高排放、中排放和低排放 3 个区域。以三大碳排放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以便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建筑业碳排放。通过 EKC 曲线模型确定了城镇化与对建筑业碳排放的相关性,将城镇化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 4 个变量,并通过拓展的 STIRPAT 模型去分析各个变量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三大碳排放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与建筑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 4 个变量均对建筑业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经济基 础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目前出现 的日趋严峻的“大国空村”“乡村衰败”的现 象与趋势亟须引起关注与重视。论文通过分 析梳理,凝练出乡村空间结构演变的三类驱 动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复杂因子展 开分解与重构,以城郊发展型、平原水网型和 山地资源型三种典型乡村为例,构建各驱动 因子影响权重值的变化曲线以及2005—2015 十年间乡村空间结构的演变图景,尝试揭示两 者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并对其影响进行量化评 析,以期为乡村空间结构演变与发展提供科 学预判。  相似文献   

16.
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和生态5个维度构建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熵技术下的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16年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综合质量、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分布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大,土地城镇化以及生态城镇化表现为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最佳,社会城镇化发展整体质量较高。(2)高质量类型城市集聚在中国主要城市群地区,聚集弱、分散强、质量低等城镇化现象明显。(3)综合质量呈现较弱的全局自相关性,高值区分布在3大主要城市群,低值区在西北地区连片聚集。(4)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金融能力和财政水平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案例研究的方法,在归纳欠发达山区中小城市空间集聚的3个共识性特征、4个动力因素和3条理想路径的基础上,结合贵州修文县和湖北麻城市案例,阐述集聚吸纳的4种规划策略,包括工贸主导—大型项目带动大型住区的产居极化策略、旅游驱动—生态文化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服务集中策略、效率提升—农业现代化释放剩余人口的劳动力流转策略,以及空间扩张—空间城镇化引发人口城镇化的居民转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山区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逐步成为我国人口、产业、土地等各种空间要素集聚以及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文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讨对象,从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视角描摹城镇化发展程度,构建复合评估指标体系,并经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剖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差异。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显著,与周边中小城市的联动不够紧密,须对区域统筹一体化,进行"核——点——轴——网"高度融合的城镇化体系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中州建设》2010,(18):80-80
近年来,我市按照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以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突出城镇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为1050新型农村社区,着力推进产城同融,县域镇村一体化,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新村就是我市首批启动建设的369个新型农村社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直存在城市化战略与城镇化战略之争,通过对安徽实际案例的调研分析,提出分层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意义。分层城镇化主要包含三种模式:以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大城市模式;以基本服务驱动和本土化发展的县城模式;以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居住形态再组织的小城镇模式。此外,不同层级的城镇还需要结合不同经济分区制定城镇化的发展策略。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与潜力地区,应强调大中小城市联动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经济发展的外围地区,城镇化重心下移,突出县城发展的核心作用,这是一种分区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