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省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甘肃省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研究紧密围绕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对全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兼顾考虑工农业供水和地下水系统水资源保护,因地制宜确定维持地下水良性循环的合理生态水位(埋深)控制目标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总量(可开采量)控制目标,形成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红线方案,为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
依据水利部水资源司《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施方案(2010—2015年)》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分配给湖南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用三种方法计算确定湖南省各功能区及各市(州)、县行政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控制指标,推荐采用其中的第二种方法。研究提出了湖南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指出了其局部区域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污染等一些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需要等,对全省地下水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以地下水功能区为研究单元,根据功能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考虑未来地下水资源利用需求,为加强地下水的开采控制管理,确定各功能区的控制开采量,提出了江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总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基于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对全省及各市(州)、各行业用水现状分析,需水分析,节水潜力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十二五末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总量指标为128.60亿m3,其中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02.10亿m3、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6.50亿m3。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环境背景为基础,论证了松散碉类孔隙水酸盐岩类型隙岩溶水、碎屑岩、变质岩、岩浆岩类型隙水、红色碎屑岩类溶隙裂隙水的赋存特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今后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沈阳市为研究区,分析现状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动态、压采和超采区情况,确定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研究的方法、原则,提出规划水平年的地下水用水量控制指标,并对控制指标进行合理性分析,提出了加强地下水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三条红线”的重要指标,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全市各县(市)的用水总量、各行业用水量、用水效率和用水水平的现状分析,结合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了2015年需水量,提出保定市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应在27.80亿m3以内,其中地下水开采量指标应控制在21.24亿m3以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了江西省地下水资源赋存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红色碎屑岩裂隙溶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赋存的基本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11.
陆桂华 《中国水利》2007,(15):22-23,27
地下水资源既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一种消耗性的自然资源,超量开采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协调好地下水开采与保护的矛盾,江苏省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可供类似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姜驿乡16口浅井现场勘探工作实例,探讨了红层区各地下水类型在地质构造、岩性及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下的赋存规律。在浅井井位布设、成井工艺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短缺 ,地下水超采严重。分析了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 ,以及超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缓解地下水超采、有效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些措施意见 ,为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盐湖区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开发利用程度.针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控措施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6年汛期江西省发生了12次强降雨过程,导致长江段和鄱阳湖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多处水库大坝、圩堤处发生险情,灾害损失严重。通过分析此次洪水的雨水灾情情况,采取的主要防汛抗洪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此次获得防汛抗灾工作胜利的经验,早研判、早安排、早排查,有序地统筹抗洪力量,科学地处置险情险段,严肃防汛工作纪律,军民携手力保提防安全;并指出了在防汛抗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认为必须按照“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规划,综合施策,补齐短板”的要求,才能进一步全面提升防汛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出,产业发展面临水资源红线硬约束。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全局ML指数测度了2011—2020年江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动态变化,利用泰尔指数等分析产业结构及布局变化,并借助灰色关联法评价了用水量和用水效率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水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相关性,两者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江西省用水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总体略高于用水量,第一产业与水资源利用关联度最高,二、三产业次之,各设区市亦存在区域分异;用水效率总体不断提高,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存在区域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最后提出了采取差异化考核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延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评价认为,延吉市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但可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水源。同时提出了城市地下水开采的保护规划和控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是我国水资源极为缺乏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之首.由于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环境及社会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做出阐述并从现代水资源管理角度提出防治对策,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江西河湖大典》的编撰特点,内容全面丰富,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