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社区投入模式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功能性、经济性、协作性和安全性四方面目标对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中应当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入渠道,但同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多元资金投入和高效业务协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人口数量逐年递增,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给覆盖面和层次有限,导致养老资源无法精准对接具有多样性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群体。互联网的兴起为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社区智慧发展,既是破解养老需求供给不足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精准服务的重要探索。以哈尔滨市为例深入探讨目前哈尔滨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不足,提出通过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精准化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沈晓韵 《商品与质量》2011,(Z1):128-129
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区单元,也是国家体制的重要载体。加强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文化素质,维护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上海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并形成了典型的"上海模式"。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体制上不可逾越的一些问题。本文正是借鉴上海市静安区2009年的调整优化社区管理体制工作这一案例,研究分析上海现阶段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实践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已成为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其核心是在城市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积极引入智慧城市技术的最新适用成果,并注重技术手段与运行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二者应是一个统一体。智慧南京运行管理中心的建设思路、总体架构和建设目标,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运行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和人三者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上海继发布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之后,又发布了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十四五”规划,将转型重点从“智慧”转向“数字化”。天津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全面优化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探索推动数据有效支撑各领域应用,筑牢天津“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培育一批利企便民的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为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抓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步伐,还为哈尔滨市“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助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为哈尔滨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和高校智力资源的智力输出,政策层面要求和支持力度空前;与此同时,社区文化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还存在着缺乏系统建设思考、运行机制缺失、规范化与制度化不足、组织者与参与者素质普遍不高等现状,亟待智囊团介入。本文针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如何发挥社会职能服务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依托地方性、体现艺术性和城市要素,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共同进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社区文化打造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专门机关和社区等各方面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所)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再社会化手段,目的是有效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从而实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标。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实践工作中难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加强调研,  相似文献   

9.
当前滁州的社区的文化建设发展仍不完善,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为此必须创新文化理念,重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学习和宣传;创新文化阵地,从质和量两方面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社区文化投入机制,拓宽社区文化的投入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因地制宜确定社区文化主题,开展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梳理宁波智慧社区建设的模式,面向宁波市社区展开问卷调查,掌握目前宁波市智慧社区的建设现状以及社区管理和居民对智慧社区的建设需求,总结宁波智慧社区建设的优势和短板,并从智慧社区建设的主体性重构、智慧社区系统架构、智慧社区的治理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建设对各地政府都是一个新题目——没有范例、没有唯一的答案,它是一个不确定性问题。今天的信息化形势远非以往所能相比,因此不能用静态思维、独家思维、工程思维来解决智慧城市的规划问题,智慧城市规划需要有新的思想方法。新思想方法应包含:智慧城市关键不在信息技术,而在智慧发展与积累机制;智慧城市超出了信息化范畴,城市定位需要大智慧;智慧城市效益来自市场的自组织机制;政府应与市场合理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2.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高级社会形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利于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同时也暴露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非传统安全"难以掌控.为识别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非传统安全"危机,故选取50所新型智慧城市,纵向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从个人、政府、企业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表明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在三个维度相对建设水平较高;横向通过聚类分析,对选取的50个城市进行分层,综合分析各类城市网络安全建设情况.通过二者结合分析,找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企业、政府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区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区域在全球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了戈特曼提出的传统意义上的六大都市带之外,在其他地区还出现了大量正在崛起的新的城市区域。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区域的发展表明,城市区域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新兴城市区域将得益于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城市群战略,依靠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油田和谐社区应是创建安全有序、舒适和睦、温馨亮美的社区,其目标应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其实施途径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相似文献   

15.
城市慢行交通的系统障碍与理性破解——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代表的城市慢行交通备受冷落,这很不正常。其实,慢行交通是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运行模式,也是化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之一。大城市发展慢行交通,应解决好快慢交通分离、基于心理学的慢行交通保障等系列问题,以及慢行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使慢行交通真正成为城市一体化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小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小城市地下工程管线管理工作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未能兼顾用户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微观需求,且由于数据缺失等原因可操作程度不高。探寻一种既能反映智能配电网中枢机制运行特征,又能覆盖用电终端多元需求的新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给出算例和实际应用情况。将指标体系分为核心价值指标集和终端需求指标集两个大类,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智能配电网涉及的各个评估对象按照总体结构层(智能配电网整体评价结果所在层级)、因素控制层(核心价值指标集所在层级)和网络交互层(终端需求指标集所在层级)进行分级决策,得到包含7个模块,合计53个指标的较为完整的面向用户的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在算例中的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实用性较强,对于评估配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和供电可靠性、识别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薄弱环节有重要意义,可为面向用户的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提升供电能力和优化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综合管理的本质、功能与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综合管理需要建立一个超越部门的协调体制,包括建构一个市长牵头的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办公室,并与专门设置或指定的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同时建立与城市基础功能有关的部门、单位之间的公务协助机制,制定履行城市综合管理职能的评价指标和奖惩标准,完善城市综合管理的相关法规或文件,引入数字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和社会公众等监督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综合交通发展面临多元挑战,包括"两个中心"建设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长三角核心城市打造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为此,上海综合交通未来发展必须考虑对外交通、城乡交通、城市交通等多种出行需求,以使特大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面对新的形势,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将出现四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