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与生态结合的背景下,屋顶绿化便成为改善城市内部小气候的新途径,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并支持建设屋顶绿化。本文通过对屋顶绿化的SWOT分析,根据屋顶的形式提出可行的屋顶绿化设计策略,同时总结屋顶绿化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屋顶绿化作为地面绿化的有效补充在城市中大力推广。通过对北京核心城区(东、西城区)屋顶绿化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屋顶绿化的新发展趋势,由此引发对住宅屋顶绿化的思考,并借鉴国外典型案例,对屋顶绿化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生态、低碳城市和绿色建筑等概念被逐渐推广和认同,屋顶绿化以不占用地面土地、节能、减碳、净化空气,减少污染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特点,在北美快速发展起来。近十几年,北美的一些市级政府先后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通过财政奖励和强制执行两种途径,规范和扩大了屋顶绿化的发展。在2009年,多伦多市作为表率,成为北美第一个通过立法对新开发的建筑项目进行绿色屋顶强制实施的城市。继多伦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愈发紧张,为了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开展城市屋顶绿化工程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围绕城市屋顶绿化形式及应用策略展开讨论,认为城市屋顶绿化具有三种形式,首先是屋顶草坪,第二是屋顶花园,第三是棚架绿化。本文同时提出,城市绿化的应用策略应该遵循四个路径,分别是因地制宜、强调安全、重视综合效益以及兼顾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屋顶空间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有极大的开发潜能。本文基于对武汉市高校屋顶空间现状的调研设计问卷,通过向武汉理工大学师生发放问卷,调查其对屋顶绿化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建筑屋顶绿化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置校园屋顶绿化能够深入挖掘学校建筑空间潜能并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本文针对国内外校园屋顶绿化的理论发展及实践经验进行研究,深入以中国中小学、大学校园的屋顶绿化实践项目为例,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校园屋顶绿化的设计方法、适用绿色技术,总结校园建筑屋顶利用方式和改造潜力,探索适应校园环境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屋顶绿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导报》1997,(1):26-26
1991 建筑面积230,000平方英尺/21,370平方米 这幢座落在多伦多市中心的12层办公大楼经过了重新设计及改建。环绕屋顶上的冷却塔,通过增加两层及屋顶花园,增加了2万平方英尺的面积。建筑突出了两层绿化的柱廊,22英尺深半圆形落地长窗装点了整幢建筑,屋顶上并冠以3层高的凸窗。  相似文献   

8.
屋顶被喻为建筑的第五立面,那么屋顶绿化更愿意称之为"第五面生态建筑"。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几乎没有新的空间能够增加公共绿地,相反的则是如沙漠般的大片裸露的屋顶。雾霾的肆虐以及绿化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本文通过对德国、日本屋顶绿化发展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先进理念,结合对杭州市嘉华国际商务中心屋顶花园,杭州万象城屋顶花园等项目,更好的指出适合杭州乃至我国屋顶绿化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海屋顶绿化发展早、潜力巨大,但一直重视建设增量而忽视存续管理,影响其全生命周期生态效益的有效达成。利用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判读上海中心城区的2008-2020年建成屋顶绿化,并进行逐年、分区新建量和保有量、逐年新建量同比增长率及存续期统计,结合既往政策、官方统计数据与分区实行情况调查,研判建设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上海屋顶绿化逐年新建以非花园式为主导,同比增长率各年差距很大;逐年保有量持续累积,花园式屋顶绿化保有情况更好;分区新建和存续存在差异,静安、黄浦、浦东新建较多,虹口存续情况较好;非花园式屋顶绿化相比花园式存续时长更短。上海屋顶绿化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屋顶绿化建设类型结构有待调整优化、政策助力显著但有待进一步贯彻完善、各区屋顶绿化建设的经验有待探究总结、非花园式屋顶绿化存续期有待提高等方面,相应的策略建议包括:通过政策变更引领屋顶绿化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本地低维护产品、通过管理变革完善屋顶绿化建养市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江苏润和软件园内相邻的三个屋顶绿化为例,于2016年9月15-19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现场实测,将与微气候密切相关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平均实测数值,同相邻地段未经绿化的屋顶作对比分析,以更加科学、定量地探析屋顶绿化基于微气候改善的设计策略,从而为建设屋顶绿化在合理利用各景观资源和降低城市能耗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