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塘江河口滩涂资源丰富,滩涂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曾为沿岸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随着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海洋经济的蓬勃兴起,对钱塘江河口的滩涂资源继续合理开发利用需求日益强烈,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组织的钱塘江河口(杭州湾)考察、河口滩涂资源和需求调查是其中重要内容。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钱塘江河口演变特点,滩涂资源数量、分布,并疏理河口各市县对滩涂开发利用的需求,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钱塘江河口滩涂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钱塘江河口周边区域重大工程布局和开发建设,尤其是杭州湾上海水域、长江口外和舟山海域重大工程相继实施,引起钱塘江河口(杭州湾)的来水来沙条件、水动力及泥沙环境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外部环境变化对钱塘江河口防洪御潮、涌潮保护、滩涂资源开发以及重要的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影响。在正确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得出对新时期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治理工作的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3.
钱塘江河口杭州湾两岸区域位置独特、海洋产业基础扎实,在整个海洋经济发展带中的功能地位独特,钱塘江河口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引擎.从杭州湾自然概况和海洋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防潮减灾支撑功能为核心,以土地空间拓展和港口运输系统支撑功能为两翼,以环境生态保障支撑功能为基础,辅之以城市建设和沿江景观旅游服务业支撑功能,实现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治理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北岸深槽冲淤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绍隆  陶圭棱 《水利学报》1994,(10):69-76,89
本文利用悬沙淤积与局部动床模型,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进一步整治围涂以后,北岸澉浦至乍浦深槽的冲淤变化,为铅线已、正、特建若干大型港口、火、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与合理设计以及杭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给潮汐河口海湾泥沙模型设计与试验奉献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据史料记载,杭州湾与钱塘江河口的基本形态与河口段的河床淤积早在2500年前已基本形成.历史上,潮水的泛滥给沿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灾难正在不断减少,而作为一项资源的涌潮也正在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河口潮大流急,特别是汹涌的涌潮,对钱塘江河口的桥梁工程破坏力极大.应用以准确Riemann解为基础的Godunov格式,结合WLF方法模拟了钱塘江涌潮.在验证计算的基础上,预测了潮差频率为0.33%、1%、2%、5%条件下环杭州湾萧山通道工程(钱塘江十桥)桥位处的设计流速和设计流量,为桥梁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具有丰富的海洋风能、潮汐能资源,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也是具有丰富的海洋风能和潮汐能资源的区域之一,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该区域处于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之南翼,也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对该区域的风能、潮汐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阐述了该区域的风能、潮汐能资源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杭州湾滩涂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感信息图谱的方法对杭州湾滩涂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以遥感影像、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及杭州湾滩涂资源变化信息图谱,为探索研究区滩涂资源变化成因、过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据史料记载,杭州湾与钱塘江河口的基本形态与河口段的河床淤积早在2500年前已基本形成。历史上,潮水的泛滥给沿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灾难正在不断减少,而作为一项资源的涌潮也正在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潮差变化对水沙输移、潮滩演变、涌潮、盐水入侵、潮能开发、港口航运、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均有较大影响.该文基于杭州湾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年最大潮差时空变化、成因及增大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最大潮差位置位于澉浦上游;年最大潮差杭州湾北岸出现在8月的次数最多,杭州湾口南岸镇海出现在12月和1月的次数最多;所...  相似文献   

11.
杨云华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14,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各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对今后一段时间洪旱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辽宁省防灾减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解决淤泥质基础大荷载下的稳定问题,出现了一种适合淤泥质滩地建筑的新桩型-夯扩桩.文中对夯扩桩的特点、施工工艺;设计和计算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夯扩桩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据2005年完成的《绥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资料表明: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0690人。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做为落实省政府八件实事后,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2004年以来,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3.3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141.245万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汶河河流污染严重,不仅污染了东平湖,不 危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治理大汶河河流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鉴于大汶河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原因,应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着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等多项措施,恢复大汶河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植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植被的内在关系,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土水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张家口、承德地区风沙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省不同类型区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风沙治理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沙尘暴的形成、土地沙化、荒漠化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严格执法等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荒漠化的措施,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黑土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沃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由于每年的自然侵蚀和过度的人为开垦,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地方的黑土已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抢救性地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