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应用FVCOM建立了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杭州湾开展了三维潮流泥沙验证,结果基本满意.应用模型计算了杭州湾大潮期间涨落潮泥沙输运过程,通过平面、立面的泥沙分布特征,成功再现了杭州湾潮流泥沙的运动过程.尽管模拟精度达不到平面二维模型的水平,但为三维潮流泥沙模型在强潮河口湾的应用作了重要的探索,通过进一步完善模型参数及分析,模型可以应用于涉水建筑物对附近三维水沙影响的分析评估,可为强潮河口湾开发、水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等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治淮》2019,(7)
<正>一、概述胶州湾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的南岸,环湾地带均为青岛市辖区。海湾东西宽27.8km,南北长33.3km;湾口开向东南,口门最窄处为3.1km,岸线长187km;海湾面积397km~2,平均水深约7m,最大水深64m。胶州湾沿岸自东向西分别与青岛市区、城阳区、胶州市、黄岛区相邻。海湾东侧和南侧陆域为崂山山地和珠山山地,北部和西部则为胶莱河平原及丘陵。  相似文献   

3.
结合钱塘江、杭州湾历年实际测量资料,总结杭州湾水域潮汐水文、潮流及泥沙输移特性,为杭州湾涉水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可靠详实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杭州湾北岸的高潮位比南岸高,低潮位则相反,潮差北岸比南岸大,南、北岸平均高潮位由湾口向湾顶沿程增高;杭州湾潮流基本呈往复流,南岸对比北岸先涨先落;杭州湾含沙量呈“三高两低”的状况,受长江来沙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冬高夏低”的年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潮区和潮流界面变化及对工程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潮区界和潮流界是表征河口水动力作用的关键界面,是认识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输移和河床演变的基础.通过大通-徐六泾实测资料整理和分析,建立潮流界和潮区界位置的经验曲线,得到相同潮径组合下潮区界和潮流界相隔距离约为384km,即通过潮区界变化过程可探求潮流界年内和年际变化过程.主要成果为:年内潮流界最上端为501km,最下端可达口门附近;月均最上为434km,月均最下为155km,最大变幅为280km;潮区界年均位置、洪季平均及枯季平均位置分别为673km、617km、728km,潮流界多年洪季平均、枯季平均及年均位置分别为233km、344km、289km;90系列设计调度下潮流界位置10月和11月月均上溯最大达28km,下移距离月均最大达15km,洪季界面变化不大,枯季界面均值位置下移约3.2km,年均位置下移约1.8km.  相似文献   

5.
谢慧 《小水电》2015,(3):46-47
<正>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在杭州湾湾口断面(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至宁波镇海外游山)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68km,流域面积5.56万km2。钱塘江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芦茨埠站以上主要受梅雨控制,芦茨埠站以下年内有时会出现2个降雨期,第一个为梅雨期,出现在4~7月;第二个由台风形成,一般出现在7~9月。钱塘江干流大洪水大部分由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北岸深槽冲淤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绍隆  陶圭棱 《水利学报》1994,(10):69-76,89
本文利用悬沙淤积与局部动床模型,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进一步整治围涂以后,北岸澉浦至乍浦深槽的冲淤变化,为铅线已、正、特建若干大型港口、火、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与合理设计以及杭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给潮汐河口海湾泥沙模型设计与试验奉献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干流泥沙淤积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至2010年间的实测资料,对库区干流的泥沙淤积量、淤积分布及断面淤积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干流河道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常年库区内,平面上呈不连续分布,其断面淤积形态主要有三种.三峡库区干流泥沙淤积分布与河道的平面形态以及断面的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等参数关系密切,本文统计分析得出了发生泥沙淤积时断面平均流速与水深间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悬沙分布规律研究是关系河口海岸地貌演变、水体水生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实测资料,发现大部分泥沙在10m水深节点近岸侧落淤,且相同量级的泥沙浓度沿莱州湾西岸带呈弧形分布。利用泥沙反演模型,结合来水来沙、潮汐潮流资料,得出以2000年为界,口门沙嘴前方悬沙浓度呈明显减小趋势。强径流更容易将泥沙输送至外海海域,汛期发生的出汊摆动直接影响着悬沙的扩散运移方向。研究成果可为河口海岸地貌演变、水体水生态研究提供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苏北拟建抽水泵站蓄水池与灌渠流量关系,对蓄水池二、三相渗流场特征分析.二相场中相对水面线较稳定,流速随沿程水深呈多阶段变化,但断面最大流速不超过0.4m/s,稳定性较好.三相场中断面含沙量为先增后平稳,平稳状态均出现在水深2~2.05m处,水深1.2m处远离进水口的2号、3号断面含沙量比1号断面分别降低了23.4%、30.2%;进水口最大泥沙含量达14kg/m3,池内中部泥沙含量分布具有层次性,分布区间为11.9~14kg/m3;运营全过程出水口含沙量在初始上升,最终稳定在9kg/m3左右,满足灌渠输水设计要求.文章内容可为水利工程中研究多相场渗流特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河流防洪区内上下游闸坝口断面数据,利用泥沙理论模型,研究了模型中各参数的率定与验证,并获得了上下游闸坝口河道断面泥沙冲淤计算参数结果.获得了上游闸坝口河道断面内高程长期稳定在365.0~380 m,下游闸坝口断面高程集中在362.37~368.77 m,上下游闸坝口现状河道在纵剖面上近乎无显著变化.获得了上、下游...  相似文献   

11.
华南入海河流泥沙及其对海岸和陆架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入海河流每年向南海输送的悬移质泥沙约1×10~8t,推移质泥沙约1×10~7t,溶解质约36×10~6t。这些泥沙在区域海洋动力因素(潮流、海流、波浪…)作用下,主要在近岸带和陆架区发生运移和沉积,并影响至深海。 本文根据区域海洋动力条件的分析以及海洋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化学成分和有机质含量分析图形的示踪,结果表明:(1)河流泥沙主要扩散和沉积在近海水深30~50m以浅区域和内陆架,小部分影响到外陆架和深海;(2)珠江泥沙的扩散沉积范围较大,影响遍及海南岛以东海域。另外红河的泥沙可影响北部湾。(3)波浪作用下的沿岸漂沙只限于各河口及附近海岸。  相似文献   

12.
潮差变化对水沙输移、潮滩演变、涌潮、盐水入侵、潮能开发、港口航运、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均有较大影响.该文基于杭州湾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年最大潮差时空变化、成因及增大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最大潮差位置位于澉浦上游;年最大潮差杭州湾北岸出现在8月的次数最多,杭州湾口南岸镇海出现在12月和1月的次数最多;所...  相似文献   

13.
王艳姣  张鹰 《泥沙研究》2006,7(4):50-56
利用Landsat7 ETM 遥感图像反射率和实测水深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动量BP人工神经网络水深反演模型,对缺失的1995年的水下地形资料进行了插补,并利用插补后的1973-2003年的水下地形资料计算了南港—南槽河段的泥沙冲淤量,分析了南港-南槽河段等深线和横断面的变化,结果表明:①BP人工神经网络水深反演模型能反演出研究区的水深分布情况,特别是对水深浅于-10m区域,模型反演效果较好;②南港-南槽河段在1973-2003年间整体为淤积,泥沙淤积量为1.39亿m3;③河道南岸-2m等深线已基本稳定;由于发生了江亚南沙切滩和南槽上段改道,河道南岸-5m等深线变化较大,加之江亚南沙被切割的部分并入九段沙上沙头,因而河道北岸-2m和-5m等深线均上移约9km。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兴化湾海域泥沙特征及地形变化,基于2013年7月份兴化湾海域水文泥沙测验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泥沙分布特性,并结合兴化湾深槽历年实测数据探讨了悬沙运移对其水下地形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测区含沙量较小,本次测验平均含沙量为0.062 kg/m3,大潮的平均含沙量较大,小潮的平均含沙量较小;含沙量的涨、落潮变化明显,最大含沙量多出现在最大涨急时刻附近,最小含沙量多出现在最大落急时刻附近,表明测验海域泥沙受到的扰动较小;各测点涨潮输沙率占优势,但涨、落潮输沙率绝对值都很小;研究海域泥沙随潮流往复进出,总体上为涨潮流方向,即由东南向西北运移,这与江阴壁头附近的情况相吻合,即深槽宽度不断向两侧扩展,而海底水深稳中有冲,基本处于略有冲刷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洋口港区发展需求,应对船舶大型化趋势,开展了烂沙洋北水道自然水深航道浚深的可行性研究。依据现场实测风速、潮流、波浪、泥沙等资料,进行了工程海域气象、水文、地貌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建立了辐射沙脊群洋口港区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航道开挖方案实施后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预报了航道开挖后的常年回淤量和大风天的淤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航道开挖前后海区内潮流场变化不大,疏浚段流速略有变化;航道开挖后的常年回淤量小于700万m3,一次大风过程航道内不会发生骤淤碍航。因此,初步论证了烂沙洋北水道航道开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8-2011年大连长兴岛海域近岸表层沉积物取样结果,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并利用GSTA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的表层泥沙运移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集中于砂、黏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三种,砂主要分布在长兴岛的北侧和西侧以及葫芦山湾外湾-10m以浅水域,黏土质粉砂主要分布于高脑子角东侧近岸、葫芦山湾外湾-10m以深水域、葫芦山湾内湾以及西中岛西南侧近岸,砂质粉砂主要分布在董家口湾水域。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特征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均呈现不连续的分布特征,深水区以及较为隐蔽水域的分选程度都属中常或较差,而近岸开敞水域的分选程度则很好。GSTA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研究海域沿岸泥沙向岸横向输移趋势较明显,顺岸纵向输移趋势不明显,冬季波浪作用加潮流作用是研究海域泥沙输运的主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杭州湾泥沙质地特性、粒径分布选择适用的、精度较高的悬浮泥沙遥感定量经验模式.布置Landsat-TM数据的同步泥沙取样,由同步资料选择最佳波段、确定参数,并配合使用多时相NOAA-AVHRR数据,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不同潮情下的泥沙分布,进而分析杭州湾泥沙随潮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和杭州湾潮流数值模拟及水体交换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建立了长江口和杭州湾平面二维有限元潮流数学模型,在模拟了长江口和杭州湾潮流场的基础上计算了欧拉余流场,通过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南汇嘴海区水平断面的水交换通道和垂直断面的水交换通量等分析手段和途径,对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水体交换的范围进行了定量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杭州湾1988-2014年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结合实测水体光谱和同步悬沙取样数据,构建表层悬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式,开展表层悬沙浓度反演并讨论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构建的定量反演模式精度良好,揭示了杭州湾表层悬沙浓度的时空多变性;年际趋势显示,洪季近二三十年来杭州湾湾口北部水域表层悬沙浓度减少约40%~50%,其他水域相对较稳定;与洪季不同,枯季表层悬沙整体呈现减小态势,减小幅度为30%~40%;长江入海泥沙减少、滩涂围垦、沿岸水流以及长江口外泥沙源的共同作用是表层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二滩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实测水文和泥沙断面测量资料,对水库泥沙淤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滩水库1998~2011年泥沙淤积量约6.25亿m3,淤积大部分在死库容以下,调节库容损失率6.18%;1998~2000年蓄水初期年均淤积量约0.76亿m3,2000~2011年年均淤积量近0.36亿m3。水库泥沙淤积以三角洲形态逐渐向坝前推进,从泥沙淤积纵向分布看,干流泥沙淤积主要分布于库中段;从横向分布看,淤积主要集中在主槽。实测三角洲淤积洲头距坝约66.0 km,坝前平均淤积高程为1 030.0 m,远低于泄洪建筑物进口和机组进水口底高程,不会出现坝前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