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设计的SPWM控制的交叉反激变换器,结合了交叉反激变换器的优点与SPWM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特性,具有拓扑简单、输出纹波小、稳定性高、关断电压尖峰小等优点。介绍了SPWM波控制交叉反激电路输出互补实现直流正弦半波变换的原理;分析了DSP生成SPWM波的原理和方法;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不仅提高了电路的整体性能,且没有增加硬件电路设计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SA8382单相SPWM发生器与AT89C51单片机的接口电路,控制字的设置及其应用。该系统电路简单可靠,全数字控制,仅改变控制字就可以实现SPWM控制,并通过Multisim 2001对硬件电路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3.
朱普安  麦谷  王海燕 《电气应用》2000,(1):45-47,41
介绍用数模结合的方法产生正弦脉宽调制(SPWM)信号的电路组成及其工作过程.用此方法获得的SPWM信号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都优于用模拟方法形成的SPWM信号,而且还比用单片机编程的数字方法所形成的SPWM信号的实现过程要简单容易得多,也便于调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面积等效原理,采用查表法产生正弦脉宽调制(SPWM)波的方法。分析了查表法的原理,并结合1Hz的SPWM波产生实例,给出了部分程序清单和相关硬件电路图。该实现方法具有电路简单、成本较低、抗干扰性好、误差较小、实现较容易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TMS320F28027的光伏并网发电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满足光伏并网发电的逆变器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设计方法。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系统的硬件以TMS320F28027为核心处理器,光耦与驱动芯片IR2110为隔离驱动电路,DC-AC为逆变主电路,包括滤波和升压模块、信号采集调理模块;系统软件设计采用SPWM控制策略实现对光伏直流电源的逆变,通过调节S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MPPT控制策略。装置采用闭环控制,最后给出了系统指标,实现并网同频、同相和逆变效率较高、谐波较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字自然采样法的SPWM波形生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CPLD的高速信号处理能力和强大定时功能,提出了利用数字自然采样法来实现SPWM波形的生成。介绍了SPWM波形生成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路组成,最后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dsPIC30F4012芯片及其在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sPIC30F4012芯片,研究了dsPIC30F4012芯片在交流变频调速中的应用。本系统使用交-直-交电压型主电路,采用SPWM技术的规则采样法,选用dsPIC形成SPWM波,使用智能功率模块PW100CVA120作为逆变器主电路,给出了基于dsPIC的全数字实现及其实验波形。  相似文献   

8.
SPWM组合式BOOST DC/AC变换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驰  林洁  朱忠尼 《电气应用》2001,(6):10-12,48
将SPWM方法引入组合式BOOST DC/AC变换器电路中,并进行电路分析与仿真.分析与仿真表明这种电路能实现DC/AC变换、升压和调压功能.这种电路可以用在非隔离式UPS、通信电源和电气传动装置中.  相似文献   

9.
刘俊  杨帆 《电气技术》2016,(6):90-92
传统的SPWM法比较适合模拟电路实现,不适应现代电源的发展趋势。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和传统的SPWM法相比,它具有电压利用率高、输出电压畸变小、谐波含量低、控制方法简单、且易于实现数字化等优点,因此本文在基于SVPWM技术的基础上,对三相变频电源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纯硬件电路及纯软件编程的不足,设计了基于FPGA的SPWM变频调压电源,其主电路采用AC-DC-AC形式。分析了SPWM调压原理,研究了借助DDS、可逆计数器分别生成正弦调制波、三角载波,在FPGA EP2C35F672C6内以不规则采样方式生成SPWM信号,经驱动电路驱动IGBT的控制方案。仿真与实验证实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了非隔离全桥Buck型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电流瞬时值单极性SPWM反馈控制策略、稳态工作原理和关键电路参数设计。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因没有变压器,因此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是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的发展趋势。采用电流瞬时值单极性SPWM反馈控制策略的全桥Buck型并网逆变器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控制简单、鲁棒性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仿真实例并进行了具体的原理试验,仿真波形和原理试验结果验证了全桥Buck型并网逆变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正弦波逆变器脉宽调制技术的调制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频脉宽调制(PWM)正弦波逆变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调制模型的定量分析对系统参数设计和方案优化有重要帮助。通过双重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正弦波逆变器3种主要PWM方法的调制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单极性正弦波PMW(SPWM)方法,并给出了其调制模型。通过对各种调制方法的分析和比较,确定了在不同场合下的最佳调制策略:对于单相全桥逆变器,倍频式SPWM和单极性SPWM为最佳;对于组合型三相逆变器,新型单极性SPWM为最佳。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SPWM谐波分析的一般方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介绍了以载波频率为基准的SPWM谐波分析的一般方法,该法直接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建立数学模型,不依赖巳调波在一个信号(调制)周期内的奇偶性和对称性。详细讨论了单相、三相逆变器的单极、双极性SPWM波形的谐波特性,为谐波抑制和滤波网络的设计以及调制模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该方法适合于同步和异步两种调制模式。  相似文献   

14.
超高次谐波是电力电子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电能质量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揭示多个逆变器并网下的超高次谐振特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多逆变器并网下的超高次谐振特性分析方法。首先,以单相并网逆变器为例,分析其在单极倍频正弦脉宽调制(SPWM)下的谐波分布特性,以此来揭示基于单极倍频SPWM控制下的电力电子装置的超高次谐波发射机理。然后,建立了逆变器并网等效电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超高次谐波下的等效电路模型。其次,根据所建的等效电路模型求得了公共连接点的等效阻抗,并提出了超高次谐振放大系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滤波器参数、并网逆变器数量和电网阻抗变化下系统的超高次谐振特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C系列单片机的SPWM波形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比较了多种生成SPWM波的技术基础上,给出了利用等效面积法来产生SPWM波形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由单片机STC12C5410AD的可编程计数器阵列PCA实现SPWM控制软件的编写过程,并给出了SPWM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图。将结果应用于由MICA421驱动器驱动的四个MOSFET器件FQA160N08所组成的逆变桥上进行实际调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电路简单、计算量小、实时性强的优点,采用在线计算和查表技术相结合,较好的解决了实时控制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余卫龙  程建全 《防爆电机》2005,40(2):18-20,24
针对正弦脉宽调制在具体实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EPROM的新型全数字正弦脉宽调制方式,介绍该方式的原理及优点,并设计出具体的硬件实现电路和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WM调制的双Boost单级DC/AC电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双Boost DC/AC单级正弦波逆变电路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描述了在采用SPWM调制技术时该逆变电路各个功率开关触发信号的逻辑配合关系,应用PSPICE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列出了仿真参数,给出了电容电压和负载电压、以及调制给定电压和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仿真结果.同时,构建了相应的实验电路,给出了主要的技术参数,测取了多种电流和电压的相关波形.实践研究表明,基于SPWM调制的双Boost变换电路可以实现50 kHz高频功率变换下的单级升压工频逆变输出.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光伏逆变系统工作模式的单一性,提出一种独立/并网双工模式逆变系统。主电路采用隔离型全桥DC/DC变换器构建前级,使用移相PWM零电压转换(ZVS)控制;采用全桥逆变器构建后级,使用单极性倍频SPWM。在主电路拓扑基础上,研究了各部分的控制方法,给出逆变时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框图,并采用前馈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芯片UTC4053的电路切换方法来实现并网和独立两种工作模式的转换。最后研制出一个1 kW的实验样机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电机模拟线性负载和电力系统负荷的诸多不便之处,故提出了利用SPWM功率变换技术替代电机模拟的方法,并对电路拓扑机构和控制方法做出介绍。主电路采用双SPWM变换器结构,其中一变换器采用电压反馈PI控制方法,而另一变换器采用滞环电流控制,同时给出了MATLAB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这种AC—DC—AC功率变换电路能很好地模拟RLC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以及电力系统综合负荷的稳态特性。利用这种原理和技术可进一步实现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