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业界动态     
正第三届"上海历史建筑文化与科技国际周"开幕式暨主题论坛成功举办第三届"上海历史建筑文化与科技国际周"开幕式暨主题论坛于2021年1月21日下午在科学会堂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响应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通过对城市的形态变迁与人民城市时代内涵的探讨,用建筑语言表述人民城市,展望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建筑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是《西南大区时期重庆市院主要建筑作品回顾》的续篇,对那一时期重庆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进一步论述了解放初期(大区时期)重庆主要领导者与建筑设计师为建设新重庆作出的贡献.大区时期,主政者建造了一系列继承历史建筑遗产,吸取巴渝山地建筑精华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优秀建筑."人民至上"体现在对当地历史、地貌、风俗与欣赏习惯的尊重,有老一辈革命家的胆识与支持,有大批优秀建设者的努力,那一时期留下的优秀建筑已经成为重庆城市建筑的标志,同时"人民至上"也是那一时期建筑设计的主题,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优秀传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建筑领域碳减排、碳中和工作目标,转变建造方式,提高建筑品质,全面推进建筑领域绿色化、低碳化和智能化发展,北京市以"房地联动、一地一策"政策为契机,探索工程建设新模式,提升住宅建筑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人民的建筑     
<正>刘昭吟:您有三个身份:职业建筑师、大学建筑系客座教师、上海市规委会专家,直接涉及建筑的市场服务、教育与公共立场。然而,建筑形态的背后是社会关系,能体现市民价值的空间形态、与庙堂建筑对立的,我称之为"人民的建筑",大体有两个范畴: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您是社会性比较强的建筑师,你对"人民的建筑"是怎样定义的?  相似文献   

5.
吴瀚 《重庆建筑》2021,20(8):14-16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一大批理念现代、环境优美、设计感十足的现代新型学校在全国各地涌现,重庆两江人民小学就是其中一例.该校以"村落"特色为设计主题,拆除了传统学校固有的"围墙",采用"村落化"的建筑规划和设计理念,促进校园建筑与地形地貌等自然元素完美融合.该项目以儿童为中心、结合山地地形的开敞式设计,突显了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教育力量.该文对重庆两江人民小学的设计理念、设计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教育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谢英俊 《城市住宅》2012,(4):112-114
2011年"人民的建筑"巡回展中所强调的居民自主营建,许多人问道:"在城市中如何体现?"其实,在"人民的建筑"巡回展之前的2011年3月底,在台北阮庆岳老师策展的"朗读违章"中,就已提出这类提问的一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能耗逐年上长.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对建筑能耗的发展现状以及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具体措施,以期在建筑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3月26日"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巡回展"在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举办。该展览由建筑批评家史建策划,展出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及其建筑工作室自1999年来参与实施的80多个项目,包括文献、装置和实物等展品。自1999年台湾"九·二一地震"邵族社区重建以来,谢英俊和他的团队积极投入社会建筑实践,并于2004年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健康风险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带来了对健康建筑的需求。现有的绿色建筑范式存在过于注重性能和节能指标倾向,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均存在局限、疏漏和欠缺,"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建筑理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循证的健康建筑"作为新的绿色建筑范式,是下一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和实践路径,健康建筑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从原型到开放建筑赵星:在建筑学专业研究中常常提到原型概念,请谈谈"人民的建筑"中的原型概念。谢英俊:我们讲的"人民的建筑"是一种从设计到建造的开放建筑体系,与整体工业化的开放体系不太一样,它所涉及的层面更广。其中,建立开放体系非常关键而重要的第一步是寻找原型,即寻找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中的共同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2)
民族建筑作为人类艺术呈现的"活化石",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人们生活的场景、状态和民俗,更是人们艺术理念、价值理念等等方面的印证,对此,研究民族建筑具有无以言说的价值。本文正是基于此,以羌族"俄鲁则"建筑为例,探讨"俄鲁则"建筑的内在特色以及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多样性价值,为世人更为深入地了解羌族人民的生活形态及其民俗、民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地域主义建筑师一种关系到当地人民种族、地域和当地"方言"的建筑语言,"Paul Oliver,《世界地域主义建筑百科全书》(The Encyclopaedia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的作者这样写道。但不幸的是,因为现代建筑技术快速扩展的"身份及文化活力的缺失",传统的建筑语言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建筑评论》杂志称之为"全球通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建材》2015,(5):15-17
2014年9月25日,市建委组织实施的西北首个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由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幸福堡"被动式建筑项目举行了认证仪式。乌鲁木齐"幸福堡"被动式建筑项目获得了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府和人民、德国科技部的大力支持。本文深入分析了乌鲁木齐幸福堡建筑的意义和主要技术特点,以及乌鲁木齐幸福堡被动式建筑项目的适用性;在与德国被动式建筑的对比下,分析了乌鲁木齐幸福堡建筑的薄弱点,以及相关的技术对策和建造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邯郸市把发展绿色建筑作为推进城镇化上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理念,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参照河北省标准,2012年初推出了创建邯郸市"十佳绿色建筑"和"十佳绿色小区"(以下简称"双十佳工程")实施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评审出"武安市第一人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意蕴着以绿色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必然深入到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建筑行业作为实现人民"居者有其屋"的基本支撑,必须要实现人民住的舒适、健康的目标,发展绿色建筑势必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形势所需。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何谓绿色建筑,分析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全面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世界建筑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在提高人民居住舒适度的同时,大力推行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刻不容缓,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书讯     
《工业建筑》2013,(1):160
<正>当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超过480亿m2,城镇既有建筑超过180亿m2,而且绝大多数的既有建筑都存在着抗灾能力弱、运行能耗高、使用功能差等问题。很多既有建筑在耐久性、安全性、节能性、舒适性、环境性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频繁发生的火灾、风灾、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除对既有建筑造成巨大损害外,还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推动我国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的研究和相关产品的研发,科学技术部、住房和城乡建筑部批准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8.
城市和建筑的更新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深度城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过去的大拆大建和"修缮还原"的简单做法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面对以上突出问题,文章针对被更新的城市和建筑的特点,探讨采用复杂性的视角进行新一轮更新工作并论证其可行性,以期在理论上对我国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工作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运行安全,确保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构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工作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楼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类型,兼具有城防、居住、娱乐以及礼佛等多种重要功能,其自身具有较为复杂的建筑技术和较大的建筑体量,同时竖向空间的设计与周围环境巧妙融合,体现出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章首先对楼阁建筑的概念进行阐述,对楼阁建筑空间设计的空间复合、时空同一、空间"平面化"等特点进行分析,最后解读其蕴含的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